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曾國藩家族家訓》寫到,曾國藩的一生,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實,歷盡劫波,以堅韌挺勁的無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他潛心治學礪志,使他飲譽士林;他投筆從戎,奏陳時弊,敢於直面現實,贏得“中興名臣”的美譽;也正是由於他順應世界,首倡洋務,而為中國揭開了近代化的序幕……
《曾國藩家族家訓》為讀者全新揭示了曾國藩這個神秘人物的真實面紗,生動闡釋了曾國藩家訓的智慧與思想:修身、養性、自立、自達;識人、用人,立人、達人,這正是曾國藩家訓的智慧精華所在。讓我們隨著酈波老師的娓娓道來,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適性價值的曾國藩家訓人生智慧與教育思想。
作者簡介
成曉軍,男,湖南湘鄉人。1953年8月生,大學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先後任教於湘潭大學、河北大學,現任惠州學院政治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和惠州學院東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並擔任惠州市廖仲愷何香凝研究會會長、湖南曾國藩研究會副會長、曾國藩與湘軍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自1976年以來,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學刊》、《光明日報》等20多家報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自1984年以來,先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重慶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出版獨著、合著、主編之書40多部;先後獲得各級各類社科基金課題20多項,獲得各級各類社科成果獎20多項。現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及東江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圖書目錄
前言
曾玉屏家訓
應明白“滿招損”與“謙受益”的道理
進一步應為退一步留有餘地
曾麟書家訓
須用苦心學作八股文
官階愈高愈要做到“謙虛謹慎”
忠君報國“即為至孝”
專心讀書與誠心改過同等重要
娶兒媳婦不應嫌及庶出
竭力報效朝廷即是“盡孝之道”
應“以盡己職”而“答皇恩”
為人臣子“宜為君上分其憂”
曾驥雲家訓
做官應“盡忠圖報”
歐陽凝祉家訓
為人臣子不要滿足於“臨時諫諍”
曾國藩家訓
讀書宜專一耐久
業精之法在於專
讀書應有恆心
明修己治人之道才叫讀書
讀書不可有好名之心
須有志於道義身心之學
讀書應具有廣大氣度
讀書務必求個明白
讀書可以變化人的氣質
學做高郵王氏那樣的學問大家
不要把文章看得太重
進德修業二者不可或缺
不可積錢買田而應努力讀書
教子侄讀書首應教之以自省自立
教子侄輩須勤讀經史
讀書應注意廣泛涉獵
讀書須做到“虛心涵泳”和“切己體察”
看書不可不加選擇
堅持看、讀、寫、作“四法”
治經、作賦、練字均須講究
讀《漢書》之道
讀《文選》以醫“筆下枯澀之弊”
教子侄讀書不要蠻讀蠻記蠻溫
應拚命用力於奏議文章
目錄分類很有學問
宜從古文上用功夫
行氣為文章第一義
行之以恆就會有持續不斷的進步
文章貴在行氣
學作文應循序漸進
以精確之訓詁作古茂之文章
少年文字貴在氣象崢嶸
作文須效法古人之“珠圓玉潤”
寫字作文宜模仿古人間架
作文要分類手抄詞藻
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詩文若非迥絕群倫不足以當大家之目
作詩文應具備情韻趣味
絕好文字必突出一長
作詩文宜從短處痛下功夫
宜對古人詩集悉心研究
鑽研國小宜先知其源流優長
學詩宜先學一體
學詩須講究聲調,學字須講求墨色
學詩不可讀選本
學詩可以陶冶情操
學詩宜取韓愈奇崛之氣
寫篆字不能無帖意
學字當學顏柳秀雄之氣
練書法貴在困知勉行功夫
學書法須從趙法入門
勤奮以圖自立
求強當在自修處著力
應有打脫牙和血吞的堅韌之氣
應從挫折處磨鍊意志
不應存當官發財之私念
無恆心則一事無成
不宜居大位享大名
修身應以不忮不求為重
做人的道理重在“敬、恕”二字
一定要經風霜磨鍊
一心應向平實處努力
以“廉、謙、勞”三字自惕
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
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以“平和”二字互勉
居安應思危
教子侄當引入正大一路
教子侄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
對子侄輩應教之以禮
與人交往應酬須講究禮節
不可依勢驕人
存倔強以勵志
重在有豁達光明之識
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強”字須從“明”字做出不可屈撓
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
能屈能伸的秘訣在於一個“悔”字
應牢記“悔”字“硬”字訣
應視富貴功名為浮榮
當思雪我“三恥”
從“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一定要以謙讓相誡
應聽得進逆耳之言
有福不享盡,有勢不使盡
互相勸誡以保善終
要重視外間指摘和批評
凡事當量而後入
和氣致祥,乖氣致戾
開口議人短長即是極驕極傲之表現
應力戒牢騷
力戒長傲多言
應力戒傲惰
應以“勤敬”二字為法
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
處世須以“謙謹”二字為主
宜力戒“驕、奢”二字
“勤敬”二字斷不可忽視
“勞”字“儉”字是最好的安身之法
應教子侄以勤謙自任
要成大器須謹守儉樸
悉心體會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
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
每日以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四課相勉勵
須力行節儉
切莫買田起屋
居屋莫太宏麗
蔬竹魚豬四事須時時講究
應學會收拾條理
應以“勤”字報君恩,以“愛民”二字報雙親
“孝友”二字可使家勢經久不衰
“孝友”二字須切實講求
家運之興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戒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
居家須限定日常用費
謹守人生八本
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應牢記“八本三致祥”
家教八字訣
早起、有恆、穩重三者皆最要之務
訂八好六惱之家規
不能忘卻寒士風味
孝友為家庭之祥瑞
應以“耕讀”二字為長久之計
I臨危遺囑:一意讀書、勤儉治家
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
家中應以勤儉為主
不可日趨奢華
切戒家中過於奢華
孝勤恕可致家勢祥和
應時時在“儉”字上用功
用財太奢最可恥
恪守祖訓
不可與聞外間事
不宜輕易出頭露面
切莫干預公事
大官之家不應訟涉公庭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為處世為人之本
遷善改過與修德讀書最可靠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勿忘先世之勤儉
勢利機巧之心與獵取清廉虛名均不可取
不宜涉足軍政
為官不可得罪紳士
對紳士貴在獎之以好言
應善待本縣父母官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治軍以愛民為第一義
治軍應以“勤”字為主
治軍應注重“根株”、“柱樑”
用兵應以全軍為上
應多用活兵輕兵
蓄不竭之氣,留有餘之力
緊緊依靠自己的力量
制勝之道在人不在器
切不可浪擲光陰
早婚不利讀書
聯姻不必富室名門
切記禮厚不如情真
閨女理應孝順翁姑敬事丈夫
與長輩常存休戚一體之念
養生與力學缺一不可
生日不可宴客稱慶
辦喪事不可鋪張
不培墳墓、不謀田廬
對兒女不要看得過於嬌貴
養生之道在順其自然
告養生五事
不要信醫藥、僧巫、地仙
毋惱毋怒以養肝疾
養老不在服補藥
養身之法不在服藥
體弱不宜隨便服藥
生病不宜亂投醫亂服藥
懲忿窒欲為養生要訣
多食蔬有利於節儉和養生之道
力戒太勞、嗩吶、多酒三事
“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曾國潢家訓
臨考前不可鋒芒“先露”
曾國荃家訓
“舉業工夫”不可荒廢
官位高貴者“禮亦不可不周到”
“棄官而為民”方知不能隨意自視為讀書人
居官辦事宜有廣闊胸懷
避居鄉里可免子孫沾染不良習氣
家庭極盛之後尤需謹守“持盈保泰之道”
處世須“戒巧”與“戒吝”
應“斂精神於渾厚之中”
“存心以利世濟人為久遠之規”
盡人事而聽天命
曾紀澤家訓
世家子弟宜戒“傲”與“惰”
郭筠家訓
曾富厚堂日程
劉鑒家訓
“有賢母然後有賢子孫”
女子應以蓄養人品為重
女子應以習勤習勞為要務
女子應切戒梳妝打扮之習氣
女子應熟練一門手藝
女子應切戒遊手好閒
女子應摒棄迷信之戀
兒媳婦應小心謹慎服侍公公婆婆
家庭主婦應慎重祭祀祖先之禮
家庭主婦應對丈夫深懷敬重溫順之心
家庭主婦應明白教育兒女的方式方法
家庭主婦應做到妯娌間和睦相處
家庭主婦對待至親應一視同仁
應從飲食生活人手禮待家庭教師
款待至親近鄰應做到有禮有節
應視丈夫前妻之子為己子
應嚴格約束僕役言行與外人善處
供養老人以“體貼為先”
供養老人重在“養志”
嚴教子女“愛君國”
教子女“當使明義利之辨”
教子女應以急公好義為己任
“藝業乃資生之本”
人生苦短切莫誤擲光陰
應嚴督子女勤奮力學
修身之本和立德之基在“慎言行”
“尚志節”在於“自強”與“知恥”
告誡子女以知“廉恥”二字為重
告誡子弟廣交友更須慎交友
家庭主婦應求“規矩之肅”以教子弟
家庭主婦應做到“嚴表率”
主婦對家庭事務應負“專責”
家庭主婦應以勤儉持家為重
家庭主婦“宜早起”
家庭主婦應牢牢把握住賞罰公明的尺度
家庭主婦應視“偏私”為大敵
家庭主婦應具贊助公益之志
人人都應懷有“施濟”他人之心
家庭主婦須明“通有無”之義
選擇兒媳應重在“傳家禮教”
應妥善駕馭奴婢僕役
杜絕嗜好起到自正以正人的作用
附錄:曾紀芬撰《廉儉救國說》
序言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既具重大影響又具重要爭議的人物,儘管曾國藩去世近140年了,他和他那個時代也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不管是對他持肯定態度的人,還是對他持否定態度的人,一般都認為他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值得總結、借鑑。這是因為,曾國藩家族後裔人才輩出,幾乎沒有一個敗家子,有的還是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或富有影響的政治家、革命家。因此,在當今社會,人們面對子女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時,自然而然地會對曾國藩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很想從中獲得某些有益的借鑑成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要走回頭路,特別喜愛封建社會的那一套東西,而是為了通過對曾國藩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總結、梳理,既批判地繼承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成分的一面,又體味曾國藩獨具特色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中至今仍具有啟發價值的東西。教育部在中國小新課標同步課外閱讀一百部書中,將《曾國藩家書》列為其中一種,即可說明曾國藩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參考價值所在。
然而,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曾國藩家族後裔人才輩出,雖然與曾國藩本人獨特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具有密切的聯繫,但與整個曾國藩家族,包括他的祖父、父親、叔父、岳父對他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產生和形成所起的影響,包括他的兄弟,他的兒媳、侄媳以及眾多曾氏後裔對他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認同、實踐、繼承與發展,也存在著十分明顯的聯繫。對於這個問題,一般學者都未注意到。在為數眾多的有關曾國藩及其家族研究的出版物中,尚未見相關曾國藩家族家訓的專輯可供讀者品評、探析。鑒於此,筆者通過多方收集資料,從中節選出自認為有參考價值的篇章,取名為《曾國藩家族家訓》並公開刊行。
曾國藩在家書中反覆提到,他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萌發,首先與祖父曾玉屏立下的“耕讀”為本的家法存在密切的關係。如曾國藩對祖父手訂的“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治家之法作出解釋說:“昔吾祖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掃潔淨,第三誠修祭祀,第四善待親族鄰里。……此四事之外,於讀書、種菜等事尤為刻刻留心,故余近寫家信,常常提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家法也。”他反覆告誡子侄輩:“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惟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曾星岡家訓是一脈相承的。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儘管未中過舉人、進士,直至43歲那年“始得補縣學生員”,但他對曾國藩兄弟的督教很盡心、很嚴格,在多方鼓勵他們讀書應考的同時,希望他們做一個讀書明理、盡忠報國的大丈夫。曾國藩中進士在京城做官後,曾麟書囑咐他說:“贊襄庶政,矢慎矢勤,以報皇恩於萬一”;官階愈高,“接人宜謙,一切應酬,不可自恃。見各位老師,當安門生之分。待各位同寅,當盡協恭之誼”。在祖父曾星岡病重之中和病故之後,曾國藩幾次打算請假南歸,曾麟書去信加以制止說:“努力圖報,即為至孝,何必作歸家之想”,“祖父生前愛爾特甚,以爾受國厚恩,必能盡心報效。爾今日聞訃信,能體祖父此意,即所以孝祖父,毋以感傷之故而更繫念於予夫婦也”。所以,曾國藩在家書中多次深有感觸地談道:“父親每次家書,皆教我盡忠圖報,不必繫念家事。余敬體吾父之教訓,是以公爾忘私,國爾忘家。”可以說,曾麟書對曾國藩影響最大者在於盡忠報國、盡心職守,在於處理好人與人之間、下級與上級之間、家庭與國家之間的關係,這在曾國藩的一生言行和家教內容中到處可以找到例子。
曾國藩的叔父曾驥雲,因結婚多年無子,後來在曾國藩的幫助下將曾國華過繼為撫子。所以,曾驥雲對曾國藩給予他的幫助感激不已,盡心扶助曾國藩的父親治理家庭,對解除曾國藩等子侄在外從政治軍的後顧之憂起了重要作用。曾國藩在家書中多次告誡子侄輩,要以他的叔父孝友居家為楷模,將祖父曾星岡制定的家規、形成的家風,在謹守的同時加以發揚光大。曾驥雲不僅四處奔走,倡修《湘鄉大界三修族譜》,主持建成元吉公祠,從此大界曾氏“有規可循,族風嚴正”,而且還嚴格約束子侄輩不要干預地方公務,並從1851年春開始籌創社倉機構,獲得鄉民好評。在曾國藩的心目中,真正能體會他在外從政做官之艱難,必須小心謹慎處世才能保持曾氏家族興旺發達這一心跡的,首先是叔父曾驥雲。
曾國藩的岳父歐陽凝祉,生長於“節孝之門”。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均英年早逝,由曾祖母、祖母和母親合力撐持歐陽氏門庭,事跡由曾國藩匯報到朝廷,獲得旌表。歐陽凝祉從小受到嚴格的家風陶冶,接受系統的傳統教育,被地方政府確定為“學官弟子”,自23歲起一邊設館授徒,一邊讀書做學問。歐陽凝祉作為曾國藩的老師兼岳父,對曾國藩的讀書科考起了重要影響。曾國藩在離開歐陽凝祉學館20年後,在家書中與諸弟談到家塾讀書的問題時,特意提到家鄉附近既可作老師,又可作益友的人,“惟汪覺庵師及歐陽滄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為可師者”。同時,歐陽凝祉對曾國藩做好官、做正直之官、做有血性之官產生了一定影響。如他針對1851年問曾國藩犯顏進諫、直陳鹹豐皇帝過錯的行為,不僅表示贊同,而且提醒他不要“兢兢於臨時諫諍”,徒取虛名,即是一例。
至於曾國藩的弟弟曾國潢、曾國荃,兒子曾紀澤,兒媳郭筠,侄媳劉鑒等,在繼承曾星岡、曾玉屏等傳統家規、家訓、家風的基礎上,尤其是在繼承曾國藩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作了時代性的發展、創新。其中,曾國藩的兒媳郭筠和曾國荃的兒媳劉鑒,在繼承、發展、創新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劉鑒出生於官宦世家,曾祖父劉湘容,進士出身,擔任過知府一類的官職;伯祖父劉校之,進士出身,擔任過貴州學政等官職;祖父劉權之,進士出身,擔任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纂修官、吏部和兵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要職;父親劉若珪,由鄉試副榜官員外郎,歷任知府等官職。因而,劉鑒雖為女流之輩,但自幼接受過系統的家學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底,詩詞文賦、琴棋書畫均有涉及。在丈夫曾紀官病逝之後,她年輕守寡,擔當起督教自己的女兒和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以及撫教丈夫哥哥去世後所遺留的兩個兒子的重任。自家公曾國荃1890年去世後,她更成為曾國荃一門40餘年間的核心人物。劉鑒在繼承並發展曾國藩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成就,最集中表現在她所著的家庭識字課本《集字避復》和家庭女性綜合教材《曾氏女訓》兩部書中。前者初刊於1903年,內容反映出識字與育人、讀書與做人的有機結合,誠如胡衛平等所指出的:“與舊時流傳日久的《三字經》《千字文》相比,《集字避復》更具有獨特性,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啟蒙讀本。”《曾氏女訓》初刊於1908年,總計三冊,分為《女范》、《婦職》、《母教》、《家政》四個門類,共十章,一百二十四課。該書最突出的特點是時代性、實用性強,這也是劉鑒對曾國藩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繼承、發展、創新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如在《母教》篇中設定德、智、體共同發展的課程,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加以對待。又如,她在《家政》篇中設定《贊公益》一課,倡導新女性在新時代將自己的思想言行與國家社會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將家庭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統一起來,即“利國利民之公益,不可不維持贊助”。總之,劉鑒的《曾氏女訓》豐富和發展了曾國藩的親職教育理論與方法,對於曾國藩兄弟子孫後代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曾國藩家族家訓》所收篇章,按照“訓主簡介”、“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幾個條目進行編著,除了提供原始文字外,為便於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閱讀,不僅作了規範性的注釋,而且盡力譯成符合原意的現代白話支字,並作簡單評析,引導讀者批判地繼承其有益成分。
在編著《曾國藩家族家訓》的過程中,湖南省雙峰縣曾國藩故居管理所的黃鶴鳴先生為筆者收集、複印了劉鑒所著的《曾氏女訓》等原始資料。黃先生無私而又慷慨相助之情,令筆者感動不已,在此謹向黃先生致以誠摯謝忱。此外,張燕嫻同志在列印、校對文稿過程中付出了諸多心血,筆者要向她衷心地道一聲謝謝。
筆者致力於曾國藩研究已達30年之久,其中寫作、出版過《曾國藩與中國近代文化》、《曾國藩的幕僚們》等幾部稍有心得的著作,受到讀者的諸多鼓勵和鞭策,《曾國藩家族家訓》則是在這種鼓勵和鞭策的推動下編著而成的。同時,筆者殷切期望子侄輩尤其是筆者的孫子成逸瀟輩,能夠從曾國藩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中得到某些啟發,身心健康,茁壯成長為有用的人才。然而,限於學識,書中錯誤在所難免,竭誠歡迎讀者諸君批評匡正。
成曉軍
2013年3月
千惠州學院困知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