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曾化龍31歲,中戴國章解元榜舉人。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聯捷中莊際昌榜進士。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會試中作《事君盡禮》表達了自己的為官之道。 略曰:
“為禮受誣,可慨事矣。夫以盡禮為陷,誰復即禮為事,甚哉世之誤認禮也。且禮者,君使臣之具也,而即臣所以事君。故人而談至事君,所撫心自瀝盡此矣。乃有證自心之欺慊,轉以來世人之是非,則時為之也!
夫禮之與諂,詎不較然懸哉。禮設於堂廉之分誼,而實原於吾心之秩敘。故即百承順,而仍在禮中也。而陷者直知承順而已。禮顯於擎跪之縟節,而實根於人性之效法。故即百諧媚,而不越禮外也。而陷者直是諧媚而已。故夫禮之實,非可易近,而陷之名,又不宜妄詆也。
君有禮臣,朝廷之福;而人為陷臣,又孤臣之憂也。
事聖主與事庸主等禮耳,無擇聖庸也。政史主庸而禮益以虔,其無解孤忠,愈懷侷促之想,夫人獨無局高促卑之念哉,而且以為逢迎者流也。
際盛世與際哀世等禮耳,不分盛哀也。政使世睽而禮不少疏,其不甘隕越,長凜地天之防。夫人獨無天高地厚之恩哉,而直以為佝僂者等也。
其立朝盡節之誼,根之天植,受之父師,而今獨不解之人言,初不料人言之至是也。然時業已如此矣,耳目手足,各有就閒之處,而議論譏單,反為口實之端,其咫尺晤對之節,籲天而天通,格親而親喻,而今獨對人而人誚,初不關事君者之榮辱也,然禮幾已不白矣!媚茲之矢志,欲尊朝廷,而俗論之追繩來相指摘。夫亦思燠而不肅,天地不能奠其尊卑,眠而弗尊,臣子何以將之君父。
夫以盡禮為諂,吾正怯世不多諂臣也,又何恤哉!”
仕途
臨川令,擢御史
曾化龍初授臨川知縣,事無巨細,皆親自督辦。考察官謝文錦以治行第一,竭力向朝廷推薦。然時權閹魏忠賢用事,密囑曾化龍往謁,化龍不為所動。結果,授以銓諫,曾化龍一笑置之。
寧國同知、南戶部員外、兵部郎、督學廣東、廣西參議
“崔呈秀惡謝文錦,以化龍為所首舉,遂出為寧國同知。擒斬大盜,升南戶部員外,丁內艱。服除,補兵部郎(北兵部車駕司郎中)。
督學廣東。衡鑑獨絕,所首拔陳學銓、葉著、謝宗鍹三人,先後俱登解首。
攝海道篆,平海寇劉香。
升廣西參議,士民勒石紀績。”
“轉江西副使,再轉(江西)糧儲道,兼巡視漕河。
擢(江西)按察使。
登萊巡撫任
“丁外艱,服除,即家起僉都御史,巡撫登萊(山東登州、萊陽一帶)。
【時災荒時起,地方殘破,膠密(山東膠州、高密一帶)土寇蜂起,攻破高密,情狀危急。 】
移鎮膠州。
賊眾十餘晚萬圍膠,督兵固守,遣降將擊賊,大破之。
【時膠州城中兵將不滿百人。緊要關頭,曾化龍單騎出城,並傳呼曰:“都御史來了!” 直入陣中,執賊帥李好賢。曾化龍以仁義化人,以忠義曉賊,李好賢感泣不已,願殺賊贖罪。 李好賢還抵賊營,擒巨魁張大雅等十數人,斬首頑抗者千餘級,膠州圍解。】
復東昌等二十七州,擒偽官二十餘人置法。”
闖賊(李自成)陷京,棄官歸。
著作
著有《作求堂集》(另有《易經醒解》)。”
傳說
“泉州郡城東南有光孝寺,鄉宦某涎其地吉,以事請當道廢之,蓋為第宅。住持僧匕龍固訴,斃於獄,遂托生下圍(霞淮)鄉曾家,為曾霖寰,舉進士,巡撫山東。值鄉宦子孫衰敗賣宅,曾購得之。
先時,曾太夫人臨產時,見僧人入其房,忽不見。後霖寰名化龍,人乃悟 ‘曾’字傍人即‘僧’字,‘化’字去人即‘匕’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