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祠[江蘇揚州市廣陵區曾公祠]

曾公祠[江蘇揚州市廣陵區曾公祠]

曾公祠坐落於揚州廣陵區康山街20號,乃當年兩淮鹽商集資建造的鹽宗廟。正當宗廟緊鑼密鼓建設之際,即同治[年號]十一年(1872)二月,兩江總督曾國藩病故,時年61歲。其時,百姓巷哭,繪像祀之。傳之京城,朝野震悼。皇室下詔,輟朝三日,贈太傅,諡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

基本信息

簡介

曾公祠曾公祠
揚州曾公祠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古城東南隅、徐凝門內南河下康山街20號,西鄰鹽商盧紹緒宅,由兩淮鹽商出資、兩淮鹽運使方浚頤主持興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殿內供奉鹽業生產、行銷和鹽政的三位始祖,即最早煮海鹽的夙沙氏、最早的鹽商膠鬲和最早的鹽官管仲,三宗同祀的形式國內僅存。後因曾國藩一度擔任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任內開通長江鹽路,促進揚州鹽業復興,故一年後改廟宇為其專祠。[建築原有五進,今存大門,二門和正殿前三進,均為面闊三間的硬山頂建築,正殿兩側有廊廡,其後的後樓、戲台等已不存。大門外側牆面做工精細,門上磚嵌額枋內雕有海棠式框景,內為拐子錦和陽刻靈芝一枚(神靈之意)。2006年全面修繕,2007年4月外對開放。
被稱之為晚清一代名臣的曾國藩,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對兩淮鹽務進行了整頓。在淮北,他停止餉鹽,裁減厘卡,大力推行票鹽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對淮南鹽務的整頓上,則體現了其“寓綱法於票鹽”的思想,希冀規復淮南引地,從而增加鹽稅收入。曾國藩晚年曾數次來揚州,據《清宮揚州御檔》相關記載,位於今康山街20號的曾公祠,就是當年兩淮鹽商集資建造,後為了祭祀曾國藩,由剛建好一年的鹽宗廟改建而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