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亨應

曾亨應(1617-1645)字子喜,號鳳山。江西臨川騰橋鎮蘭溪曾家村人。官至吏部文選主事。明末抗清義士。父曾棟為明萬曆丙辰科進士,曾官居四川、廣東、左右布政。

曾亨應

曾亨應(1617-1645)字子喜,號鳳山。江西臨川騰橋鎮蘭溪曾家村人。官至吏部文選主事。明末抗清義士。父曾棟為明萬曆丙辰科進士,曾官居四川、廣東、左右布政。大伯曾彬為明萬曆丙午年進士,官至雲南石屏知州。三叔曾蠲為明崇禎進士,官拜貴州省布政司史。四叔曾軾也中進,先後任湖廣、武昌、蒲圻縣知縣。曾家子孫亦多人考取進士,此外還有任知縣、禮部主事、禮部儒士、吏部考選、通判者等,父子兄弟叔侄數十人同朝為官,顯赫至極。曾亨應從小知書達禮,才智過人。崇禎七年(1634)中進士,時十八歲。官至吏部文選主事。十五年,遭御史張懋爵彈劾陷害,被貶歸鄉。在曾氏父子兄弟叔侄同朝為官時,也正是明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清兵入關,大舉南侵,崇禎丁亥年,清兵包圍貴陽城,曾蠲孤軍奮鬥到最後身邊是剩數騎,知大勢已去,便單槍匹馬沖進敵陣殺敵,終因寡不敵眾而死。南明弘光二年(1645年),江西各城大多被清兵攻占,曾亨應讓其弟曾和應帶著父親到福建避難。曾亨應與艾南英和撫州知府揭重熙謀守城。亨應一日置酒宴客,忽清兵至;“宗族死者二十人、部卒死者三百餘人”。亨應避石室,被從弟出賣,曾亨應及三子曾筠被捕。曾亨應對曾筠說:“勉之!一日千秋,毋自負”。曾筠說:好。父子先後不屈而死。其弟曾和應跳井自盡。曾軾同時死難。順治二年(1645),清兵包圍曾家村,抓獲三百餘人,全部處死。乾隆四十一年,朝廷為了緩和民族矛盾,追封曾亨應為賜謚烈愍公,曾筠為禮部主事,曾和應為光祿寺正卿,曾軾贈光祿少鄉,賜謚即愍公,俱入鄉賢祠,祀忠義祠。史稱“曾氏五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