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公元1071年7月4日
地點:小亞細亞東部亞美尼亞地區
主要人物: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塞爾柱王朝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
公元1070年,拜占庭帝國皇帝、尊號戴奧真尼斯的羅曼努斯四世,率領10萬大軍離開君士坦丁堡,向小亞細亞進軍。這是帝國歷史上曾有過的最為龐大的軍隊,羅曼努斯希望以強大的武力教訓多年以來桀驁不馴的塞爾柱突柱人。
此前的10年間,在塞爾柱人的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率領下,突厥各部紛紛向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遷移,沿途一直攻城略地,侵擾當地拜占庭的臣民。1064年他們摧毀亞美尼亞都城安尼,迫使亞美尼亞人東遷。1068年羅曼努斯曾率遠征軍追擊突厥人,但移動緩慢的步兵趕不上突厥人迅捷的騎兵,雙方沒有真正交戰。最後以羅曼努斯奪取希拉波利斯城告終。
而此次遠征的原因,是阿爾普•阿爾斯蘭斯奪取了拜占庭要塞曼齊克特,即現在土耳其東部穆什省的馬拉茲吉爾特。羅曼努斯向阿爾斯蘭提出條件,他可以放棄希拉波利斯,以換取阿爾斯蘭停止對帝國屬地埃德薩城的圍困。與此同時皇帝也積極準備和阿爾斯蘭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隨同羅曼努斯出發的是安德羅尼庫斯•杜卡斯,他過去曾是皇帝的敵人,這次又被委以重任——雖然後來羅曼努斯要為此後悔不迭。皇帝決定命他最好的將軍尼斯弗魯斯•波塔尼阿特斯(即後來的尼斯弗魯斯三世)留守君士坦丁堡,這是出於對他忠誠的信任,後來他也確實證明自己沒有背叛皇帝。儘管在以後的歷史中,波塔尼阿特斯舉兵起事成為拜占庭皇帝,但那並已經是在羅曼努斯死後很長時間了。
拜占庭軍隊中來自帝國西部和東部省份的人大約各占一半,還有魯塞爾•德•拜呂勒指揮的一支法蘭克僱傭軍,一些突厥、保加利亞和佩切涅格族的僱傭軍,安提俄克公爵指揮的步兵,一支亞美尼亞分遣隊,以及皇家瓦吉蘭衛隊的一部分。同時還有來自巴爾幹和帝國各處的蠻族,包括俄羅斯人、哈扎爾人、阿蘭人、烏古斯突厥人、欽察突厥人、喬治亞人、法蘭克人、克里米亞哥特人、保加利亞人和帕茨納克人。大量的蠻族部隊給軍隊的紀律帶來了問題,其影響要到真正交戰後才顯露出來。軍中最精銳的是一支重甲騎兵分隊,他們在對抗蠻族步兵時非常有殺傷力,是拜占庭軍的模範部隊。
在炎熱的夏季通過小亞細亞的行軍是漫長而艱苦的。羅曼努斯沒有和他的軍隊同甘共苦,而是叫人帶了一輛豪華的行李搬運車跟隨左右,供他把玩。他手下的日爾曼僱傭兵不停地劫掠經過地區的居民,於是他下令將其解散並遣回。遠征軍第一次休息是在哈里斯河畔的塞巴斯代安,並在1071年6月抵達西奧多索波利斯。他的幾位將軍建議繼續行軍到塞爾柱人的活動區,趁阿爾斯蘭還沒有準備好將其抓獲。包括尼塞孚羅斯•布里恩尼烏斯等在內的其他將領主張就地設壘,以逸待勞。最後皇帝接受前者的建議,繼續前進。
戰前雙方的信息嚴重不對稱。羅曼努斯認為阿爾斯蘭的軍隊還很遠,或者根本沒來,所以他下令向范湖進發,希望能夠很快就奪回曼齊克特要塞,並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奪得鄰近的赫利阿特要塞。此時的阿爾斯蘭正在亞美尼亞,他帶來了來自阿勒頗、摩蘇爾等地突厥盟族的3萬騎兵。他的密探清楚地知道羅曼努斯的一舉一動,而對方則對他的位置一無所知。
進軍途中,羅曼努斯決定分兵兩路,派約翰•塔查奈奧特斯將軍率部分軍隊和瓦吉蘭衛隊,以及佩切涅格人和法國人前往赫利阿特,而羅曼努斯率其他軍隊前往曼齊克特。8月23日,到達曼齊克特的大軍看到這裡防衛很弱,很輕鬆就奪回了要塞。遠征的任務似乎已經完成,但這其實是突厥人的詭計。
第二天,布里恩尼烏斯的一些運糧隊發現了塞爾柱人在附近活動,他們在被追擊後退往要塞。羅曼努斯不相信這是阿爾斯蘭的主力,派亞美尼亞人巴西拉斯率領少量騎兵出戰,很快就全軍覆沒,巴西拉斯被擒。羅曼努斯命令軍隊排成陣列出擊,派布里恩尼烏斯指揮左翼,但他被快速抄上的突厥人險些包圍,被迫後撤。此日的小規模戰鬥一結束,突厥人就在附近的小山中隱蔽了起來,天色將晚也使得羅曼努斯無法反擊。
8月24日晚阿爾斯蘭又派輕騎兵突襲拜占庭營帳。他們在那裡找到了同族的佩切涅格人和欽察人,這些突厥僱傭兵很快譁變加入塞爾柱軍。然後阿爾斯蘭派特使見羅曼努斯提出議和。羅曼努斯輕蔑地趕走了突厥使臣,他希望塔查奈奧特斯的軍隊能很快來援。實際上塔查奈奧特斯一軍早在看到塞爾柱人就望風而逃,退往梅利泰內,根本沒有參加此次戰役。而羅曼努斯並不知道這一情況,他即將為自己的傲慢和顢頇付出代價。
8月25日雙方休戰一天。8月26日開始決戰。拜占庭軍組成戰鬥方陣向突厥陣地進軍,布里恩尼烏斯指揮左翼,西奧多•阿爾亞特斯指揮右翼,皇帝居中。杜卡斯在側翼率領後備隊策應。塞爾柱人在約4公里遠處組成月牙陣形,阿爾斯蘭本人在遠處高地觀戰。在雙方靠近時塞爾柱弓箭手開始攻擊拜占庭人,月牙陣形中部後撤而兩翼包抄,企圖包圍拜占庭軍。
拜占庭軍阻擋了箭雨,並在下午前攻占了阿爾斯蘭的營帳。但左翼和右翼在弓箭手襲擊下傷亡慘重,很多人試圖將塞爾柱人拖入肉搏戰而從陣列中走開,導致陣形嚴重不整,而塞爾柱的輕騎兵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因為塞爾柱人的避戰,在夜晚到來時羅曼努斯被迫下令撤軍。
但右翼誤解了他的命令,而杜卡斯此時看到形勢不妙,故意不聽命令,沒有掩護皇帝的撤退,而是回到曼齊克特外的軍營中。見此情形,拜占庭軍隊完全慌亂一團,塞爾柱人抓住機會全力進攻,並以新月陣形包圍了整個拜占庭軍。拜占庭右翼很快崩潰,左翼的布里恩尼烏斯也沒有堅持多久。羅曼努斯本人也受傷,隨後被塞爾柱人俘虜,戰鬥結束。
據說雙方領軍者在見面後有這樣的對話:阿爾斯蘭問:“如果我被俘和被帶到你面前,你會怎么做?”羅曼努斯回答:“可能殺了你,或帶你到君士坦丁堡遊街示眾。”阿爾斯蘭答道:“我的懲罰更重,我寬恕並釋放你。”
儘管塞爾柱人獲勝,他們的傷亡依然高於拜占庭人。逃跑的杜卡斯一軍保持完整,他們很快返回君士坦丁堡並發動了反對羅曼努斯的政變。在右翼的潰敗中布里恩尼烏斯的損失也不大。因為戰鬥是在夜晚到來後才開始,突厥人沒有追擊潰軍,很多人得以逃命。突厥人在戰鬥結束後也筋疲力盡,他們甚至沒有進攻這時唾手可得的曼齊克特要塞。潰散的拜占庭軍重整後還軍多克里亞,一周后,羅曼努斯在被釋放也趕到那裡。看來最嚴重的損失似乎是皇帝豪華的行李車。
只是到了幾年和幾十年後,曼齊克特才被視為帝國的慘敗,後來的記載大大誇張了參與人數和傷亡人數。拜占庭史家經常追念此事並為災難而傷心,認為這是帝國衰敗的開始。但當時人們並沒有看到這一趨勢,皇帝的敗軍在後來的幾個月里還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作戰。但塞爾柱人通過此戰表明了拜占庭人並非不可戰勝,他們已經不再是不可征服的千年羅馬帝國。杜卡斯的叛逃在拜占庭國內引起內亂,帝國從此無法阻止突厥移民的湧入。在接下來幾十年塞爾柱人踏遍了整個小亞細亞。拜占庭失去了供以糧食和馬匹的重要領土,小亞細亞的力量平衡向塞爾柱人和遜尼派穆斯林方向大大傾斜。
此戰的雙方領導人後來均死於非命。杜卡斯逃回君士坦丁堡後扶植其侄子麥可七世登位,羅曼努斯率軍進攻麥可失敗,他被判處弄瞎眼睛並流放孤島,但在處刑過程中他受傷過重,因傷勢感染而亡。他的舊將波塔尼阿特斯後來舉兵背叛麥可七世並稱帝。
阿爾斯蘭在曼齊克特戰後準備收復他祖先龍興之地土耳其斯坦,他率大軍向東抵達奧克索斯河,被一座守河要塞的駐將優素夫所阻。優素服是另一個突厥人王國的將領。阿爾斯蘭的軍隊將他迫降,並帶到阿爾斯蘭面前。但此時的阿爾斯蘭沒有表現出他的寬容,下令將其以酷刑處死。絕望的優素夫拔出匕首沖向阿爾斯蘭。這位蘇丹號稱當時最優秀的箭手之一,他目示衛兵不要幫忙,而是援弓搭箭,準備在優素夫衝來之前射死他。但他的腳下不慎一滑,箭射偏了,優素夫的匕首卻正刺中了他的心口。4天后,1072年12月25日,阿爾斯蘭傷重而亡,享年42歲。史家說如果他不是因為虛榮心和剛愎自用丟了性命,可能創造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的功績。阿爾斯蘭的墓碑上寫著:“噢!那些把阿爾普•阿爾斯蘭視為至高無上的天神般的人們,看著!現在他被埋在漆黑的泥土底下。”
影響如果說人類歷史上可曾有影響力延及今日的戰役的話,那么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無疑算一個——儘管這場戰役的知名度並不高。曼齊克特戰役導致了西方世界政治軸心的變化。儘管拜占庭帝國後來又收復了安納托利亞的部分領土,但曼齊曼齊克特戰役卻敲響了拜占庭帝國的喪鐘。假設突厥人沒有在這場戰役中擊敗拜占庭軍並俘獲東羅馬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土耳其,而基督教世界的邊界今天可能仍迫近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緣。正是這場戰役打開了突厥人進入小亞細亞的大門,而失去了這塊盛產良馬的土地,拜占庭帝國也日漸衰落,並在300多年後最終亡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軍事意義上,曼齊克特戰役說明在中世紀歐洲的重甲騎兵和重裝步兵無法擊敗東方草原上以騎射手為主的軍隊,這在後來的十字軍戰爭和蒙古人侵歐戰爭中都得到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