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萌[鄭州大學教授]

曹萌[鄭州大學教授]
曹萌[鄭州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曹萌,男,1959年5月25日生;漢族;遼寧建平縣人; 民進會員。1994年獲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97年晉升教授。2000年3月獲濟南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11月調入鄭州大學,現為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進鄭州大學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青聯委員。從事元明清文化與文學研究。已拓出中國古代小說模型學與中國古代小說教育傾向研究兩個方向。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4年獲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97年晉升教授;

2000年3月獲濟南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11月調入鄭州大學,現為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進鄭州大學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青聯委員。

研究方向

從事元明清文化與文學研究。已拓出中國古代小說模型學與中國古代小說教育傾向研究兩個方向。

主要貢獻

著作《中國古代文學特徵研究》獲河南省社科聯二等獎。與上兩研究方向相羽翼的有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洛學傳承與古代通俗小說創作傾向的嬗變》、省教委項目《包公現象及其通俗文學展開》均已結項;在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再論明末夫妻離合小說的情節結構模式》在韓國中國小說研究學會刊物轉發;《論明末言情小說觀及其發展的階段性》分別被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心和為韓國《中國語文論叢》轉發;《〈聊齋志異〉及其蘊涵的文化傳統》分別被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心和《中州學術論集》轉發;《論中國歷代宮廷文學體派的價值》分別被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心、《香港文壇》、《古今藝文》發表,在國內、外學界有一定反響;《論中國古代小說作家的尚補史審美思想》被《新華文摘》摘要。

書籍專著

《歷史的庾信與庾信的文學》(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2合2)。

《明代言情小說創作模式研究》(齊魯書社1995年)。

《中國古代文學特徵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2合1)。

《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通俗小說模式》(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年)。

《明清小說的文化批評》(明代卷)(研究出版社2001年)。

《明清小說的文化批評》(清代卷)(研究出版社2002年)。

主編:《中華學人論稿》110萬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獨立主編 《中國書法技法寶典》300萬字(北嶽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獨立主編《文化上的千古懸疑》210萬字(海南出版社2001年8月)。

期刊論文

其中仿宋體加黑者為中文核心期刊或國外、港台權威期刊):

1997年:

《再論明代言情小說觀及其發展段落》南開學報97年3期;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再論明代言情小說觀及其發展段落》97年6期;

《中國古代通俗小說作家的審美思想》復旦學報97年5期;

《論洪武至正德初婚戀小說的阻滯式結構模式》學習與探索97年3期;

《傑斐遜與美國購買路易安那》歷史教學97年5期;

《論明末言情小說觀及其發展段落》(韓國《中國語文論叢》)97年6月;

《論儒家勸學及其發展階段》收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闡釋與現代價值》(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論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7月;

《先秦時期的儒家勸學及文明價值》《濟南大學學報》1997年2期;

1999年

《明清時代的交通狀況對小說創作的影響》《保定師專學報》99年3期;

《水滸傳有關姦情描寫對明末姦情小說的影響》《水滸文化探賾》1999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0年

《中國古代貴族風度及其對文學的影響》(台灣)《古今藝文》)2000年6;

《論譚嗣同為人為學中的俠氣》 《聊城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2期;

《再論中國古代的通俗小說》《保定師專學報》2000年3期;

2001年

《再論明末夫妻離合小說的情節結構模式》(韓國)《中國小說論叢》01年8月;

《論中國古代通俗小說作家的尚補史審美思想》河南師大學報;01年6期《再論中國文學的傳播》(台灣《古今藝文》)01年9月;

《論建安文學與唐詩宋詞繁榮的共性原因》鄭州大學學報01年2期;

《清初社會思潮與〈聊齋志異〉所蘊涵的文化傳統》《蒲松齡研究》2001年6期;

《論明末社會思潮對〈紅樓夢〉的影響》《北方論叢》2001年6期;

《論明末夫妻離合小說的情節結構模式》《錦州師範學院學報》01年4期;

《論明代言情小說的功用思想》《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3期;

《文學的山水與山水文學》聊城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6期;

《論〈西遊記〉韻散相間的敘述模式》2001年第六屆全國《西遊記》研討會論文集(《連雲港學刊》);

《明代商業上思潮與“三言”“二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1年1期;
2002年

《略論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中國第二屆傳播學論文彙編》上冊2002年(合作);

《古代漢語的通俗與白話小說的發展》北京廣播學院論文集2002年8月;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清初社會思潮與〈聊齋志異〉所蘊涵的文化傳統》02年5期;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版)》全文複印《論明末言情小說觀的發展》02年8期;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略論中國歷代宮廷文學體派價值》2002年11期;

《中國歷代宮廷文學體派的價值研究》《香港文壇》2002年5期;

《包公現象及其通俗文學上的展開》《鄭州大學學報》2002年3期;

《論明末言情小說觀的發展》《江海學刊》2002年1期;

《論包拯現象的文化構成及其在通俗文學中的展開過程》(台灣)《古今藝文》02年5期;

《新華文摘》摘要《論中國古代通俗小說作家的尚補史審美思想》一文02年3期;

《略論中國歷代宮廷文學體派價值》(台灣)《古今藝文》02年8月;

《明末士人尚情風氣與女性婚愛意識覺醒》《中國女性文學研究》2002年7月;

《略論中國歷代宮廷文學體派價值》《保定師專學報》2002年4期;

《洛學傳承與話本小說創作傾向的嬗變》《河南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

科研成果

(1988年主持遼寧省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庾信研究》;1991年省教委青年教師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家庭文化研究》)。

1、《鵲華館詩話整理與研究》山東省古籍整理項目1999年。

2、《古代名人遊歷河南路線的整理及其旅遊文化價值研究》河南省社科聯項目2002年。

3、《洛學傳承與話本小說創作傾向的嬗變》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2002年已經結項。

4、《包公現象及其在通俗文學上的展開》河南省教育廳規劃項目2001年。
已經結項

5、《古代文學與中原士人的人文情懷研究》河南省教育廳規劃項目2002年。

6、《鄭州文化遺址旅遊價值考察與“鄭州文化游戰略”》鄭州市社科聯項目2002年。

學術成果

曹萌教授在明清小說研究中已經拓展出小說模型學與小說教育傾向研究兩個方向,並以系列性著作、論文和省級科研項目進行了鞏固和深入,以此處於國內古代小說研究前沿。

•《明代言情小說創作模式研究》

其博士學位論文《明代言情小說創作模式研究》(齊魯書社出版)由國內著名小說研究專家袁世碩教授作序,稱:“論著給人以啟示,也為研討這方面問題提供了新模式”;“對研究明代小說及小說史,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國內古代小說研究界泰斗朱一玄教授分別在《濟南日報》、《河南日報》以《貴在創新》和《膽識兼具的選題,樸素紮實的研究》向學界推介:“該書所選擇的是一個極少有人系統研究而對於把握中國小說思想發展的史的脈絡又實具重要意義的課題,並從清理明代社會思潮、社會生活風貌與士人心理狀態入手展開研究。對於中國小說思想研究而言,它的考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以及論述風格是非常新的”,“這本書,已然超越了研究小說藝術技巧範疇,而將它推展到小說思想研究的層次”。台灣學者陳溢源、韓國學者崔溶澈共同認為該書“開創了一個新領域”;其《明清小說的文化批評》(明代卷),得到黃霖教授、朱一玄教授高度評價。朱教授在《中華讀書報》上撰文認為“這本書以傳統文化、社會思潮、士人心態、士人生活風貌、等文化背景考察為基點,重在研究這些外部因素與明清時期各種題材小說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進展的關係。是一個新而且難的角度,其學術價值應該是值得特別肯定的。”“可以說填補了某些方面的學術空白”。

該書獲河南省社科聯一等獎、河南省社會科學三等獎。該書(清代卷)亦出版。

•《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通俗小說模式研究》

著作《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通俗小說模式研究》得到王汝梅、朱一玄教授的好評。後者認為該書“對於從新角度考察和認識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對於了解古代通俗小說藝術發展的某些意蘊和深層根據、對於揭示通俗小說發展的內在規律,均具重要意義。而就理論意義言,則對於總結古代通俗小說的文化藝術價值,對於古代通俗小說的文化定位與中國小說發展史定位,尤其是對於建設古代小說思想史和中國古代通俗小說思想史亦具重要的意義。”

獲獎記錄

《歷史的庾信與庾信的文學》獲錦州市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1990年;

《論明代夫妻離合小說情節結構模式》獲國家“八五” 優秀成果獎1997年;

《明代言情小說創作模式研究》獲山東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6年;

《明代言情小說創作模式研究》濟南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6年;

《論明代言情小說觀及其發展段落》獲濟南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

《論明代言情小說觀及其發展段落》獲濟南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

《中國古代通俗小說作家的審美思想》獲濟南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8年;

《中國古代文學特徵研究》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

《明清小說的文化批評》(明代卷)獲河南省社科聯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

《明清小說的文化批評》(明代卷)獲鄭州市社科聯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年;

《明清小說的文化批評》(明代卷)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年;

《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通俗小說模式》獲河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