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步章祖上家庭出身貧困,到了其父曹天成這一代,家境逐漸好轉。曹天成有三個兒子,兄弟三人中曹步章為長,且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常得先生的讚賞,後來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優貢。青年時代受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他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活動。在忻州梁俊耀、王建平的介紹下加入同盟會。
辛亥秋,忻州革命黨人赴省匯報了忻州的情況。歸來後立刻組織了新兵三個連,以同盟會員銀承業及段因等為連長,作太原軍隊補充的準備。參加新軍的有學生三十多人,工人四十餘人,失業者及小商販若干人。同盟會員邢子述與曹步章為訓練長。
民國元年(1912年)元旦,閻錫山派周玳回忻州,周找銀繩午、曹步章二人商談軍政大事並與州官朱善元接洽,安排閻回忻事宜,銀、曹二人盡心盡力作了妥善安排,使閻錫山在忻州的四十天十分滿意。
辛亥革命,太原起義成功後,曹步章先任太原學兵團文書。1912年夏,河北保定成了由北洋武備學堂改建的陸軍軍官學校,這是國民政府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正規的初級軍事學校,培養訓練初級軍官,學期兩年,分步、炮、騎、工、輜重五科,教官以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居多。保定軍校辦了11年,共九期,畢業軍官6000多名,在中國軍事史上影響較大,曹步章為第四期畢業學員,走出校門後就真正成為一名職業軍人。軍政府參謀,後任督軍府副官處處長。
閻錫山就任山西都督後,將舊部整編為一個師,轄步兵兩個旅,張培梅任團長,曹步章為其部下。在參加北上征蒙,攻打大奈特和白靈廟時,因戰術觀點與主官不同,產生分歧,曹步章立下軍令狀帶兵攻打,如十日內拿不下陣地甘受軍法制裁。最後經過一場激烈的惡戰很快就拿下了白靈廟。這次戰役後,覺得自己在軍中受人排擠,便脫下戎裝,歸隱故里。
袁世凱倒台後,閻錫山真正掌權,為了長期在山西立足,便大力進行工業建設,擴建兵工廠,修造武器,提振經濟實力,就到派人到忻州請曹步章出山,先在山西機器局任職,不幾年成績大著,閻便任曹為副官處處長。
1922年吳佩孚任直、魯、豫巡閱使,駐軍洛陽,閻錫山即派曹步章為駐洛陽山西代表,做吳佩孚方面的聯繫工作,曹駐洛陽後,因系軍人出身,對這場政治交易戰感到非常棘手,工作無法開展。
1924年忻縣人梁巨川從山西大學畢業,曹步章即介紹梁到閻錫山政府工作。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閻錫山派曹步章為代表去武漢與吳佩孚接洽、聯絡。不久曹步章去逝,由梁巨川正式接任為代表。曹去世後,閻錫山很惋惜,便則成傅鵬海、周玳等四人共同代管其家產,並讓他們負責在學校學習的兩個孩子的一切費用,待兩個孩子成人後再將其家產移交給他們。
同盟會員邢子述出版《墨辯玄解》四冊,生活困難,無力刊印,曹慨助八百元,經商務印書館承印出版。
相關詞條
-
曹[中國姓氏]
曹姓,中文姓氏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國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6年排名第三十二。曹姓在川甘地區和中...
歷史發展 遷徙傳播 傳統文化 字輩排序 姓氏名望 -
曹氏[中國姓氏之一]
曹姓,中文姓氏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國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6年排名第三十二。曹姓在川甘地區和中...
歷史發展 遷徙傳播 傳統文化 字輩排序 姓氏名望 -
曹姓
曹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曹姓在中國的來源眾多,主要有:黃帝時代,《史記》說其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是屬於以圖騰崇拜為姓的姓氏...
姓氏源流 曹姓始祖 遷徙分布 曹姓名人 郡望堂號 -
曹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個人作品 親屬成員 -
曹均章
曹均章,男,中國共產黨黨員,少將軍銜。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七十六集團軍副軍長。
人物履歷 任免信息 -
章惇
章惇(1035~1105年),字子厚,號大滌翁,建寧軍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銀青光祿大夫章俞之子。 出身世族,博學善文...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藝術造詣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
步姓
步姓始祖:步揚。步源出於姬姓,以封邑名為氏。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谷豹有個三子:稱,芮,義。義之子孫子名揚,他的封邑在一個叫步的地方(今山西省臨汾縣),...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江蘇鎮江步姓 歷史名人 -
步虛
步虛是道士在醮壇儀式上一邊唱誦詞章一邊在儀式法壇內圍繞或面對神座鏇繞遊走的動態,是通過“步虛鏇繞”來表達對道教神靈的禮敬讚美和感恩的一種宗教形式。 而步...
記載 來源 宗教記載 吟誦法則 歷史記載 -
章溢
章溢(1314年―1369年),字三益,漢族,龍泉(今浙江省龍泉市)人,號匡山居士,道教人士,別號損齋,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與劉基、宋濂、葉琛並...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