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溯源
據傳,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姓從雲南遷來立村,因地處山溝,故名曹家溝,現曹家溝村有178戶,533口人,主要是楊、張、李、付等姓,無姓曹的居民居住。
經濟概況
曹家溝村歷史上以農業為主,因地少土瘠,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 村民難以解決溫飽。1949年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發揮山林優勢,林業和農業生產逐年發展,現擁有山林780畝,經濟林200畝,公益林20畝,板栗園200餘畝,年產板栗2.5萬公斤;年種植花生800畝,黃煙30畝,芋頭20畝,辣椒60畝,其他蔬菜30畝;年存欄牛250頭、豬300頭、羊600隻。經濟的發展使農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收入逐年增加。
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全面發展。自全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每年都有2—3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該村還對獨生子女戶由集體統一交納備用保險金,同時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活動,使村民的素質不斷提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獲得榮譽
該村多次被六汪鎮黨委政府授予“五個好先進黨支部”、“文明村莊”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