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事[唐代黃滔詩作]

書事[唐代黃滔詩作]

《書事》是晚唐詩人黃滔創作的五言律詩。這首詩的題旨可能與唐末西蜀的軍閥混戰有關。

作品原文

書 事

書事[唐代黃滔詩作] 書事[唐代黃滔詩作]

望歲心空切,耕夫盡把弓。

千家數人在,一稅十年空。

沒陣風沙黑,燒城水陸紅。

飛章奏西蜀,明詔與殊功。

作品鑑賞

西蜀是唐末軍閥爭奪異常激烈的地方。據載,公元887年(唐光啟元年),當時的利州刺史王建攻入閬州,驅逐刺史楊茂實;接著聯合顧彥朗攻打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公元888年(文德元年),唐王朝又以不順服朝命為藉口,派韋昭度領兵征討陳敬瑄和田令孜,野心勃勃的王建乘機參與其事,擴大勢力。他們圍困成都達三年之久,弄得“成都城中乏食,棄兒滿路”,“餓殍狼藉”。公元891年(大順二年)陳敬瑄投降,王建奪得成都,唐王朝只好承認他為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節度使。《書事》所譴責的,可能涉及這一史實。

這首詩的顯著藝術特點是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顯示出強烈的諷刺意味。詩的前六句主要寫:農民的願望是熱切地盼望豐收,但統治者卻強迫他們棄農桑而“盡把弓”;頻繁的戰爭使得人口銳減,千戶之中僅有幾個人勉強地生存著,而且他們還要負擔沉重的賦稅。那年月的賦稅高得驚人,一年的賦稅往往就能颳去十年的收成。殘酷的戰爭連年不斷,直打得風沙四起,日月無光,軍閥們屠城放火,烈焰飛騰,映得河水和陸地一片血紅。這樣的描摹,入木三分地表現出了統治者之間的混戰給城鄉人民所帶來的嚴重災難,揭示出其反人民的不義性。而詩的最後兩句則又從人民的對立面著筆,寫這些戰爭的發動者不僅不為自己的罪行感到恥辱,相反,他們還要厚顏無恥地往朝廷飛送奏章,謊奏西蜀的“戰績”,騙取皇帝的“明詔”,受到“殊功”的獎賞。這樣,一方面是生產凋零,生靈塗炭,一方面則是邀功受賞,這是非常鮮明強烈的對比。正是從這種對比中,讀者才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詩人對那建立在血泊之上的“殊功”的否定和譏刺之情。同時,也可以從對比中感受到皇帝的昏庸腐朽,賞懲不明。

這首詩在語言技巧方面也頗具特色。詩歌語言精煉質樸,對仗工整。三、四兩句主要在數詞對仗上顯示出詩人的才思之妙,而五、六句則在動詞、名詞的對仗上顯示出其調詞遣語的非凡藝術功底。

作者簡介

黃滔

唐末詩人。字文江,莆田(今福建莆田縣)人。公元895年(唐乾寧二年)登進士第。光化中(898—901),任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里行。五代時,為閩王王審知召為推官,對審言多所匡正,有政績。工詩能文,擅長哀辭。其詩多寄贈送別、感傷身世之作,但也有少量詩篇對唐末戰亂有所反映。詩風平淡曉暢,“若與人對語,和氣鬱郁,有貞元、長慶風概”。著有《黃御史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