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書之歸去來》書中篇目大多選自黃裳先生歷年出版的各種文集之中的談人與說書類文章。黃先生是一位超級愛書人,對愛書人的心事與情感既感同身受,對書的感受與品藻亦尤覺得趣。讀黃先生的書話,不僅能夠收穫淘書見聞、版本知識、書肆流變、書林掌故等等,更為難得的,是他對於社會與人生的非凡經歷和見識,雖然他的言外之意大都藏而不顯著,但若細細檢索,卻仍然極為可觀。比如,黃先生在《談禁書》一文中,歷數明清兩代的禁書種種之後,突然筆鋒一轉,說出禁書的標準“也未必全出自‘聖心獨斷’,大小臣工的努力也是萬萬不可忽略的。”但凡經過文革磨難、且深受“小人物”迫害的讀者,看到這裡,自不免會心一笑。再如《關於周作人》一文,黃先生不僅在其中詳細分析了“貳臣文學”的歷史淵源,同時更對周作人附逆的文化心理進行了深刻剖析,揭示了周作人自認為自己“遊戲人間”的姿態,與他本人的“勝業”並不衝突,“實在是一種奇怪而可恥的邏輯,也正是一種文化史上的特殊的扭曲現象。”並進而指出:“我們今天研究周作人,重印他的著作,不是為了將他從恥辱柱上解放下來,而是為了為新文化新文學史提供充分的研究資料,以便從這個非常複雜的人物身上找出中國知識分子的致命弱點,使後來者不去蹈他的覆轍。”
黃先生品藻舊籍、月旦人物的文字尤其能夠顯示出他的當行本色。他對老上海的舊書店娓娓談說、如數家珍;對古籍版本的真假更洞若觀火,明言自己這身“門檻精”的功夫完全得自於“交學費”的結果;他不斷感嘆舊書價格的飛漲;他歷數自己淘書過程中的“蠢事”與“豪舉”,那種對書的珍惜之心、熱愛之情,常常於不自覺間溢於言表——事實上,這樣的細節和感受,原是愛書人都曾有過的,但只有通過黃先生的生花妙筆一一道出,才尤其覺得親切可感起來。
所謂“書之歸去來”,本來是書中一篇文章的標題,講述的是黃先生本人的藏書,在文革後失而復得的一段曲折經歷。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藏書未必不是一種物累,書的命運,人的命運,竟然如此相似。一失一得之間,黃先生已然心似止水,但書若有知,又會向自己的主人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內容簡介
二十餘年來,黃裳先生著述聯翩,每每為讀書界稱賞,尤為不少青年讀者愛重。本書從作者的十餘種著述中草選精華,輯為一冊,展頁覽讀,當怡然暢心,庶幾可免搜檢之勞。 書中文字,一類乃“書的故事”,如《古書的作偽》、《談“善本”》、《談“題跋”》、《談禁書》、《書痴》、《上海的舊書鋪》、《訪書記》等,娓娓談來,風雅有致;一類乃懷人之作,追憶與巴金、俞平伯、沈從文、鄭振鐸、朱自清、冰心、廢名等現代名家之交往,前輩風流,躍然紙上。又有數篇辯駁文字,以存歷史真貌。
作者簡介
黃裳,原名容鼎昌,一九一九年生,山東益都(今青州)人。曾做過記者、編輯、編劇。醉心於坊間舊刻,熟於版本目錄之學。上世紀四十年代初開始創作,撰有大量隨筆、遊記、題跋文字。自一九四六年在上海中華書局出版《錦帆集》以來,相繼有《關於美國兵》、《舊戲新談》、《榆下說書》、《銀魚集》、《翠墨集》、《珠還記幸》、《筆禍史談叢》、《前塵夢影新錄》、《清代版刻一隅》、《插圖的故事》等專書三十餘種行世,輯有《黃裳文集》六卷。另有《獵人日記》等譯作,並校注《玉簪記》、《彩樓記》等。
目錄
自敘
書的故事
古書的作偽
談“善本”
談“題跋”
談禁書
再談禁書
書痴
祭書
書之歸去來
日記·日記文學·日記偵察學
談“掌故”
談掌故
談校對
書緣
禁本小記
談武俠小說之類
談影印本
談“全集”
書的夢
翻舊書
訪書
西泠訪書記
姑蘇訪書記
西南訪書記
西南訪書續記
湖上訪書記
訪書瑣憶
琉璃廠
斷簡零篇室摭憶
上海的舊書鋪
記巴金
蕭珊的書
憶俞平伯
沈從文和他的新書——讀《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關於《管錐編》的作者
憶馬敘倫
……
書摘
古書的作偽
對於版本目錄之學,過去有一種流行的片面理解。不少人是乾脆把它看作版本鑑定學的,這自然很可笑。不過這種看法的產生,也自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古舊書籍本身一旦成為商品,價值規律就必然發揮作用,一切在市場上出現的通常現象也必然隨之而來。買書的人和書店構成了既同一又鬥爭的矛盾統一體,“鬥爭”的焦點就集中在商品的質地和價值上面。時間久了,買書的經驗積累漸多,逐漸形成體系,這就是所謂版本鑑定之學。
現在,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上面所說的那個“矛盾統一體”幾乎已經鄰於解體。舊書店的招牌,在一些大城市裡雖然偶然尚能看到,但舊書,特別是舊刻、舊抄本書卻基本上消失了,因此所謂版本鑑定學似乎已經失去了存在的依據。然而不然。既然這已經成為帶有科學性的東西,就已有了存在下去、並進而豐富提高的理由。目前,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確實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屬於古文獻的圖書部門,就迫切需要大量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關心、整理、保存、利用。這可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萬萬離不開這一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