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背江樓

此詞意境蘊藉,層次分明,語言貼合溫詞造語精工、密麗濃艷的風格,寫閨中女子懷遠深情。全詞通過倚樓望遠,觸景生情,遐想思人的布景轉換,刻畫了主人公的離情之深、相思之苦、憐人之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更漏子·背江樓》

【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溫庭筠

【作品體裁】

【作品出處】《花間集全譯》

作品原文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注釋

①角聲:號角之聲。角,古樂器名。

②島煙昏:謂水中洲島夜霧朦朧。

③京口:今江蘇鎮江市。鄂本、湯本均作“西陵”。

④度:雪本作:“渡”,誤。

⑤玉繩: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邊兩星。張衡《西京賦》:“上飛闥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

今譯

背倚江邊樓閣,面對海上新月,聽城頭角號聲嗚咽。

長堤在柳的舞姿中輕輕搖動,小島在暮煙里漸漸的隱沒,兩行雁群紛飛又似離別。

在那京口渡頭,他的歸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時候。

守著燃盡的銀燭,看天邊漸漸低垂的北斗,聽村落一聲雞鳴似把晨曲奏。

作品簡析

此詞寫閨中女子懷遠深情。上片三句,主人公倚樓望遠,暗寫一個“思”字;“角聲嗚咽”,烘托出愁情。接著三句,觸景生情,尤其是“兩行征雁飛”一句,寓當初分手情景,寫此時悠悠離情,蘊籍含蓄,頗為人稱道。換頭三句,從虛處落筆,寫主人公遐想對方情景,以虛寫實,更見她此時離愁之深,相思之苦。末三句又將筆觸拉回到眼前,以景結情,韻味深長。主人公的懷遠深情沿著由夜到曉的時間流程,通過她的所見、所聞、所感,從景象中透出,從旁處托出,層次分明,意境深沉。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70?)唐末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綯,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後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士。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溫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然題材狹窄,多寫婦女離愁別恨之作,簡潔含蓄、情深意遠,但傷之於柔弱穠艷。在詞史上,溫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