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鱷

暹羅鱷

暹羅鱷(學名:):為一種中型鱷魚,成年鱷魚最長可達到4米,常見的也有3米長,幼鱷孵出時則約25厘米長。暹羅鱷的吻長度中等,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至1.6倍。兩眼眶前邊有一對短的尖銳棱嵴,額上介乎於兩眼眶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眶,鱗骨突出成一高嵴。上體呈暗橄欖綠色或淺棕綠色,帶有黑色斑點,尾和背上有暗橫帶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黃白色。 暹羅鱷魚皮革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皮張越大價值越高。有養殖。野生種群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的婆羅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暹羅鱷 暹羅鱷

暹羅鱷屬中型鱷,成體最長可達400厘米,常見成體長250-300厘米,孵出雛鱷長越25厘米。體長3-4米。成體吻部寬,喉部鱗甲橫排。前頜齒4,上頜齒13-14,頜齒15,齒總數64-66。幼體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條紋。

吻中等長,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1.6倍。兩眼眶前端有一對短的尖銳的棱嵴,額上介於兩眼眶之間有一明顯的眶間縱骨嵴,鱗骨突出成一高嵴。口閉合時第四下頜齒嵌入上頜的一個外刻痕內,該齒外露。下頜骨聯合延伸到第四或第五齒水平面。所有齒均植入牙床上分離的窩內。齒式:5+13-14/15。

前肢指基部有微蹼。後枕鱗由4塊稍大的鱗片組成,排成一橫排,左右對稱,鱗片彼此分開。項鱗6塊排列成群,中間4塊排成一正方形,正方形外側各附1鱗,項鱗與後枕鱗及背鱗彼此分開,距離較大。背鱗16-18橫排,每排6鱗,背鱗被限制在背中部,不伸向體側。體側每邊有2縱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鱗片。腹領由稍擴大的鱗排成一橫排。腹鱗有皮膚感官,30-34橫排。尾背有雙列鬣鱗19-20對,單列鬣鱗17-19個。尾下鱗環列,泄殖腔孔周圍為許多小鱗所環繞,後緣與小磷插入較大的環狀尾下鱗之間,向後延伸5-7圈,因此,看上去泄殖腔孔後緣有一條細線向尾後延伸,這一特徵是暹羅鱷的鑑別特徵。

上體呈暗橄欖綠色或淺棕綠色,帶有黑色斑點,尾和背上有暗橫帶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黃白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沼澤地、河流保護地段中水流緩慢的區域、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鹹淡水水域等。

生活習性

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位於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幼體以捕食昆蟲、兩棲類、甲殼類、幼小的爬行類及魚類為主,成體會捕食體形更大的動物,但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

分布範圍

原產地:高棉、印度尼西亞(爪哇 - 可能絕滅、加里曼丹島)、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泰國。

再引進:越南。

暹羅鱷分布圖 暹羅鱷分布圖

繁殖方式

泰國鱷 寶寶 泰國鱷 寶寶

每年4-5月繁殖,雄性以身軀壓在雌性背上,前肢抓緊雌鱷不放,用尾繞著雌性後段,進行交配,持續數小時之久。

雌鱷在交配後兩個月開始尋找產卵的地方。它們產卵每年都回到同一個巢穴,這種產卵的“家”是它們最初就看好的,有時,它難免受到破壞,因此,要么另覓新“家”,要么得多花精力修補一下。雌鱷必須動用口中的腮腺發出的氣味來標明所選擇的這個地點,一般說來,鱷的氣味也即是它們的身份證明。

雌性利用堆築腐草作為巢穴,在巢中產卵20-50枚,孵化期約80天。有著一身粗糙厚皮的鱷其實也很精細,在小鱷出殼很費勁時,雌鱷便把蛋拾起來,放在牙齒間輕輕滾動,而且用的力要恰到好處,既要使蛋殼破裂開來,又不能傷害到小鱷。1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暹羅鱷在1992年被國際上認定野外種群已滅絕,但此後專家又進行了一些調查,發現在泰國的Pang Sida國家公園和Ang Lue Nai野生動物保護區內還殘存少數個體,生活在勉強可供棲息的小範圍內。高棉在遠離城鎮、人跡罕至的沼澤地,尚有14個地點有暹羅鱷分布,而在有人群活動的原分布區內都已滅絕。在湄公河上游的洞里薩湖(Tonle Sap)周圍的洪泛森林地帶和Sen河上游的Preach Vicinity沼澤地,有較集中的種群。野生暹羅鱷估計的數量差異頗大,從30-300條到1000-4000條。1994年專家在寮國調查了20個點,其中5個點有較大種群,7個點可能已完全滅絕,其他點上的種群數量則很少,寮國的暹羅鱷主要棲息地在沿湄公河的一些沼澤地。在越南南方,暹羅鱷曾廣泛分布於許多河、湖和沼澤地,但由於大量開墾農業用地、爆炸坑道、發掘礦山及過分獵取,越南的暹羅鱷種群已大為縮減,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的暹羅鱷也極其罕見或已滅絕。原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爪哇的暹羅鱷,現也都已滅絕。整體上看,暹羅鱷在大部分地區的野生種已滅絕。其自然種群成隔離狀態批,主要殘存於高棉和寮國境內的湄公河盆地和地。

由於未能很好執行CITES的規定,泰國於1991年受到國際制裁,之後泰國致力於野生鱷種群的恢復工作,成立了鱷管理協會和兩棲爬行貿易商協會,泰國政府和兩個協會現正大力發展鱷類的飼養和野生鱷的保護工作,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行動。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媒體報導

2012年8月21日,北京市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工作人員接到北京市朝陽區藍色港灣物業管理人員電話,稱其在小區公共水池發現鱷魚,救治中心工作人員很快趕到,經確認,物業管理人員發現的動物竟然是國際公約附錄Ⅱ中的保護動物——暹羅鱷。這隻暹羅鱷體長0.4米,體重2.4千克,已經具備相當強的攻擊能力,如因為飢餓攻擊附近玩耍的兒童將造成極其嚴重後果。救治中心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水生動物愛好者,發現飼養的動物出現問題或不適合繼續養殖,不要將其遺棄,請及時與動物保護單位聯繫,避免其發生不必要的死亡或給市民造成危害。

2016年8月29日,廣西防城港邊防支隊披露,該支隊官兵在邊境一線進行例行巡邏中,在中越邊境一處碼頭查獲940條暹羅鱷魚苗。據當地森林公安相關負責人介紹,暹羅鱷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沼澤地、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鹹淡水水域。中國允許暹羅鱷養殖,但是合法買賣暹羅鱷魚,必須辦理養殖手續和運輸手續需要通過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的審批,否則都是屬於非法養殖和販賣。

生物分類導航

生物是有生命的個體。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生活在海洋深處。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
植物瀕臨滅絕物種自然生物海洋生物
生物分類樹已滅絕生物虛構生物生物理論
生物名稱生理物種史前生物
生物界水生生物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鱷形目相關類別

鱷形目爬行綱古蜥亞綱的 1目
鼉科北美的密河鼉、長江的揚子鱷(中華鼉)
鱷科侏儒鱷(Osteolaemus tetraspis )、美洲鱷(Crocodylus acutus)、非洲狹吻鱷(Crocodylus cataphractus)、 奧利諾科鱷(Crocodylus intermedius)、澳大利亞淡水鱷(Crocodylus johnstoni)、菲律賓鱷(Crocodylus mindorensis) 、瓜地馬拉鱷(Crocodylus moreletii) 、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紐幾內亞鱷(Crocodylus novaeguineae)、沼澤鱷(Crocodylus palustris) 、灣鱷(Crocodylus porosus) 、古巴鱷(Crocodylus rhombifer) 、暹羅鱷(Crocodylus siamensis) 、馬來長吻鱷(Tomistoma schlegelii)
食魚鱷科印度有恆河食魚鱷1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