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貝多芬奏鳴曲(Op31 No.2)]

暴風雨[貝多芬奏鳴曲(Op31 No.2)]

貝多芬第17號鋼琴奏鳴曲,共分三個樂章。 貝多芬在1802年創作了此曲。這首奏鳴曲內容鮮明,剛勁沉重,完美表現了成熟性音樂風格。在這首奏鳴曲中,音樂大師貝多芬演繹出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讓世人感受到了暴風雨那極具特色、美妙詩趣般的美感。與此同時,這首奏鳴曲還描繪出深刻不幸的戲劇性和民間歌曲的傳統風格,它是眾多音樂作品中最受歡迎的鋼琴奏鳴曲之一,展現出貝多芬的作曲原則和創作成就。

創作背景

想要了解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就先要知道莎士比亞的《暴風雨》。

《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晚年(1611年)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被稱為是莎士比亞用詩寫成的遺囑,他在《暴風雨》中表達了熱愛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願。同時,貝多芬在創作《暴風雨奏鳴曲》時,正是他聽覺衰退、精神危機的時刻,他在幾個月後寫的“海里根士脫遺囑”中說自己“六年以來我的身體何等惡劣……可是我不能對人說:‘大聲些,我是聾子’……這感官在我是應該特別比別人優越……我不致自殺是因為藝術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不能離開這個世界。”

莎士比亞在《暴風雨》中塑造的主人公也是與坎坷命運作不屈鬥爭的,貝多芬自己的命運與之產生共鳴,所以他能創作如此偉大的《暴風雨奏鳴曲》。

樂曲鑑賞

第一樂章的結尾,是在d小三和弦的延長中逐漸消失的。

第二樂章慢板由溫暖的的♭B大三和弦開始了。和弦的琶音奏法在瀟灑中帶著幸福感:這一樂章,暫時忘卻了第一樂章中那些矛盾、不安,貝多芬來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大自然,這是他永遠感到親切、神聖、傾心所愛的;他創作靈感無盡的源泉,他受到創傷的心靈所渴望的撫慰,都永遠可以從大自然中得到。

第三樂章好像是經過第二樂章對靈魂的“淨化”之後,產生出的某種新的心境,它從頭至尾由3/8拍的16音符織成,音樂是流動的,也有熱烈的時刻,但總的是雅致、細膩為主。轉調很多,小調為主,不免產生期待感。經過長時間曲折、婉轉的流動後,音樂消失在一個單音D上,結束了第三樂章,也結束了整個“暴風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