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

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

2.3供暖系統的熱源 2.6散熱器供暖系統 2.7熱風供暖

基本信息

作 者:項弸中,梁慶慶,張偉偉 編著
出 版 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7-1

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
版 次:1頁 數:166字 數:268000
印刷時間:2009-7-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60840772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作為一線的設計人員,本書作者基於對國家規範、規程、技術標準的理解。提供了在供暖、通風、防排煙、冷熱源、空氣調節、消聲與隔振、能量管理與控制等專業領域的技術定位和技術措施,以幫助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高設計質量,減少設計差錯,也可供從事暖通空調專業的施工、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編寫說明
第1章 基本規定
1.1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1.2 室內設計參數
1.3 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方案階段負荷估算指標
第2章 供暖
2.1 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
2.2 供暖負荷計算
2.3 供暖系統的熱源
2.4 供暖系統的熱媒選擇
2.5 散熱器
2.6 散熱器供暖系統
2.7 熱風供暖
2.8 地板輻射供暖
2.9 室內熱水供暖系統水力計算
2.10 室內供暖管道及其他
第3章 通風
3.1 自然通風
3.2 局部通風
3.3 全面通風
3.4 住宅和公共建築的通風
第4章 防排煙
4.1 概述
4.2 應設防煙的部位
4.3 民用建築中要設排煙措施的限定條件
4.4 自然排煙適用場合和規定
4.5 機械防煙設定與規定
4.6 機械排煙設定與規定
4.7 防排煙風口、防火、排煙閥設定規定
第5章 冷熱源
5.1 冷熱源方案選擇
5.2 冷熱源選擇時的幾點提示
5.3 蓄冷蓄熱設計
第6章 空氣調節
6.1 空調建築的一般設計要求
6.2 室內空氣計算參數
6.3 空調負荷計算
6.4 空調系統的選擇
6.5 空調系統的氣流組織
6.6 空調水系統
6.7 空調水管路設計
第7章 消聲與隔振
7.1 消聲
7.2 隔振設計
第8章 能量管理與控制系統
8.1 一般規定
8.2 控制迴路與控制方法
8.3 控制模式
8.4 感測器、轉換器和變送器、控制器、水(汽)閥、風閥
8.5 供暖空調系統的能量管理與自動控制
8.6 建築設備管理系統
8.7 樓宇自動控制網絡的協作能力和開放協定
附錄
附錄1 縮略詞
附錄2 術語
附錄3 冷水管道阻力計算參考表(一)
附錄4 冷水管道阻力計算參考表(二)
附錄5 薄鋼板法蘭矩形風管沿程阻力速查表
參考文獻

摘要

第8章 能量管理與控制系統
8.5 供暖空調系統的能量管理與自動控制
8.5.1 供暖系統的能量管理與控制
1.供暖系統應實現分棟計量和分戶或分室(區)熱量分攤的功能
熱量計裝置是建築物樓前的總熱量表和戶內的熱量分攤裝置。住宅建築總熱量表是該棟樓耗熱量的結算依據,而樓內住戶應理解熱量分攤,每戶有相應的裝置,作為對整棟樓的耗熱量進行戶間分攤的依據,目前國內套用的熱量計量方法有:溫度法、熱量分配表法、戶用熱量表法和面積法等。
(1)溫度法:按戶設定溫度感測器,通過測量室內溫度,並結合建築面積和樓棟總熱量表測出的供熱量進行熱量(費)分攤。溫度法可以做到按受益來交費,解決位置差別及戶間傳熱引起的熱費不公平問題,與室內管路系統沒有直接關係,可用於新建和既有改造住宅的任何供暖系統形式的熱量計收費。
(2)熱量分配表法:在每組散熱器上設定蒸發或電子式熱量分配表,通過對散熱器散發熱量的測量,並結合樓棟總熱量表測出的供熱量進行熱量(費)分攤。此法適用於住宅建築中採用散熱器供熱的任何供暖系統形式,熱量分配表法簡單,分配表價格低廉,測量精度夠用。但由於各戶居民在樓中處於不同位置,相同面積,同樣室溫費用不等,尤其頂層或有山牆的住戶要多耗熱量,所以要根據樓內各戶居民在整棟建築中所處位置折算成當量熱量後,才能進行收費。該法對既有建築熱量計費改造方案比較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