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投資的經濟效果
正文
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勞動消耗(包括物化勞動消耗和活勞動消耗)與所得成果之間的比較,即教育部門和教育單位的投入與產出之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意提高智力投資經濟效果,力求以等量的勞動消耗取得儘可能多的成果,或者以儘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取得等量的成果。在一定的教育支出的前提下,智力投資經濟效果的提高主要表現於以下四個方面:①為社會培養出較多的達到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者。②使現有的勞動者與後備勞動者的熟練程度有所提高。③由於合理地分配與運用教育支出,使各種類型的勞動者之間的比例更適合經濟成長的需要。④培養達到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者人數所需要的培養時間,或使現有的勞動者與後備勞動者的熟練程度達到一定標準所需要的時間,較過去有所縮短。
由於智力投資是用於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識和技能的投資,智力投資的受益者主要是全社會,這種受益並不直接反映於教育部門或教育單位本身的資金回收方面。
智力投資的經濟效果一般可以分為巨觀的、地區的、微觀的經濟效果三個層次:
巨觀經濟效果 即全國範圍內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消耗與所得成果之間的比較。各種勞動消耗就是投資,各種成果就是產出。一定時期內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或一定時期內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是表明一定時期內智力投資巨觀經濟效果的指標。把不同時期的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或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進行比較,或在不同教育經費分配和使用方案下對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或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進行比較,就是對智力投資巨觀經濟效果的大小進行比較。
提高智力投資巨觀經濟效果的途徑,包括增加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和減少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具體地說,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者、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為教育事業直接或間接服務的工作人員的積極工作,都能增加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和減少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依據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調整教育結構,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設備利用率等,也能使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增加,或使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減少。提高智力投資的巨觀經濟效果,關鍵是要有正確的智力投資的方針、政策。智力投資的方針、政策要符合國情,要以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為依據。
地區經濟效果 即一個地區範圍內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消耗(投入)與所得成果(產出)之間的比較。地區智力投資平均投入的產出或地區平均產出的投入就是反映地區智力投資經濟效果的指標。
不同地區的智力投資經濟效果的大小,還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①地區範圍內現有的人才累積量,包括人才的數量和他們的文化技術水平。地區的學校師資力量是地區人才累積量中的一部分。除學校師資力量以外,地區現有各種人才的數量及其構成,能影響地區師資水平的提高、地區各學校學術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②地區教育的物質條件,包括地區的運輸設施、通訊設施、給水排水設施、動力供應設施、其他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地區內師生研究和實習的條件等,有利的物質條件有助於提高智力投資的地區經濟效果。
微觀經濟效果 即一個具體的教育單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消耗(投入)與所得成果(產出)之間的比較。教育單位一定時期內平均單位投入的產出的增加,或平均單位產出的投入減少,表明它的智力投資經濟效果的提高。在這裡,一個教育單位的產出應當表現為該教育單位受教育者知識與技能的提高程度,而不應當用該教育單位的貨幣收入來表示。這是教育單位與物質生產單位在衡量投資經濟效果方面的重要區別。
在對不同的教育單位的智力投資經濟效果進行比較時,首先應當遵守比較的同級性和同類性原則。同級性是指這些教育單位等級相同,如大學與大學相比,中學與中學相比;同類性是指這些教育單位屬於同一類型,如農村學校與農村學校相比,業餘學校與業餘學校相比,工科學校與工科學校相比,等等。此外,在同級同類教育單位進行比較時,還應當考慮到各個教育單位不同的教學設備、不同的師資力量、受教育者在入學時已達到的知識與能力基礎等條件。在等量的教育經費條件下,如果教學設備較完善、師資力量較強、學生入學時基礎較好的學校,一定時期內只能使學生取得的知識與技能與一般學校的學生取得的知識與技能一樣多,那就是它們的投資經濟效果較差的表現。通過這種比較,可以發現投資經濟效果較差的學校在教學管理、經費使用、教師積極性發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它們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