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型俯衝帶

智利型俯衝帶

智利型俯衝帶(Chilean type subduction zone)是具有高應力、弧後區呈擠壓狀態的俯衝帶。火山活動主要為安山岩—英安岩—流紋岩類型,岩漿黏度高,常呈爆發型;深成侵入作用比火山活動占優勢。

智利型俯衝帶(Chilean type subduction zone)是具有高應力、弧後區呈擠壓狀態的俯衝帶。日本學者上田誠也(Uyeda,1979)按上下盤板塊耦合程度提出俯衝帶有兩個類型,智利型和馬里亞納型,其間還存在中間類型。智利型俯衝帶通常海溝較淺,貝尼奧夫帶平緩;陸源物質大量供應,增生楔發育良好;俯衝板塊與上覆板塊緊密地耦合,加之俯衝帶平緩,二板塊之間接觸面積大,出現大於8級的逆斷層型地震陸緣弧受擠強烈上升,形成高聳的山系和巨厚的大陸型地殼;弧後有逆斷層活動;火山活動主要為安山岩—英安岩—流紋岩類型,岩漿黏度高,常呈爆發型;深成侵入作用比火山活動占優勢。智利型俯衝帶的形成可能與上覆板塊向海溝方向主動推掩有關,如向西漂移的南美板塊掩覆於太平洋洋底之上;也可能與俯衝板塊的年齡較新(如年輕的納斯卡板塊俯衝於南美板塊之下)有關,年輕、較熱的板塊浮力較大,致使下插板片傾角較小,俯衝板塊與上覆板塊之間的水平擠壓力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