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橋

景陽橋,位於溫江縣城東門景陽巷,跨蘇溪。 後來有人知道她出自景陽宮,便稱其為景陽女。 該橋位於景陽巷,故名景陽橋。

景陽橋,位於溫江縣城東門景陽巷,跨蘇溪。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建,長1丈2尺(4米),寬1丈(約3.33米),卷洞1孔,橋上有橋樓,可供往來人們遮風避雨,或歇息。現已不存。
景陽,南朝的宮名。齊武帝置鍾於樓上,宮人聞鍾,早起妝飾。後人因用以為典。唐許渾的《金陵懷古》詩:“《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唐溫庭筠的《照影曲》詩:“景陽妝罷瓊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懶。”清趙翼《西岩齋頭自鳴鐘分體得七古》詩:“何須景陽催曉妝,豈但楓橋驚夜泊。”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將長陽宮更名景陽宮。清沿明朝舊稱,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傳說明代一名景陽宮宮妃失寵後流落出宮,隨商船經運河、長江,沿江而上,最後來到溫江,便在縣城東門外江安河東岸,離長安橋不遠的地方購得一處居所。後來有人知道她出自景陽宮,便稱其為景陽女。數十年後,這裡逐漸形成一條小街,俗稱“景陽巷”。該橋位於景陽巷,故名景陽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