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峰[書畫藝術家]

景峰[書畫藝術家]

李錦鋒, 字景峰、號化逢齋主。中共黨員,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景峰[書畫藝術家] 景峰[書畫藝術家]

八十年代結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任中國詩書畫聯誼會常務主席,中國書畫作品研究院常務院長,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

作品賞析

先生幼慕丹青,酷愛書畫藝術,幾十年來勤耕不輟,書法以甲骨文入門,漢、晉、唐、宋、明、清各家近師於體。曾拜師啟功、劉自櫝、李子青、沈鵬、劉文西等名家。週遊名山大川,吸大自然之風物,領略藝術之真締,經長期的不懈磨練,其作品運筆沉穩而灑脫、勁健厚實、蒼勁古樸。形成了雅俗共賞藝術風格和視覺效果。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先生在創作的同時,很注重對書畫理論的研究,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代表作《一筆虎》闡釋出了其對書畫同源理論的深厚思想。作品自九五年參賽以來,數次獲金獎、精品獎、特別獎等,作品交流國內外,併入編《95三國文化全國書畫篆刻藝術大展精品集》、《中國藝術博覽與收藏指南》等大型藝術典集。01年七月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宣傳,同年底,被文化部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獲獎作品

《龍梅圖》02年獲文化部社會司舉辦的全國書畫大展賽金獎;

《一筆虎》06年榮獲國家知識著作權局著作權;

《水墨牡丹》07年獲中國名家書畫院大展一等獎;

《沁園春 · 雪》行書作品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湖南省文聯舉辦的全國<紅色經典>書畫大展金獎;

《龍年祥和圖》2012年初問世。

社會活動

德藝雙馨大愛涌動數十萬元畫作傾情獻災區---李景峰為災區義捐個人精品書畫作品

陝西籍美術家李錦鋒先生來民樂觀光採風

“鹿鶴之鄉猶龍里,詩書畫影賀新春”—李景峰應邀參加定西隴西詩書畫聯誼會

藝術感悟

悟得書畫同源趣 手中自能展清風

——景峰先生

知足知不足,無為無不為。指月之指而非月。有才而性緩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縱覽藝術的長河,從文明產生之日起,人們便不可避免的產生對事物記載的需要,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生活的不斷複雜化,人們從最初的結繩記事,逐步發展為以圖記事,並最終導致了文字的產生。作為最古老的文字種類,甲骨文無疑是從最原始的圖畫發展成的一種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記事符號,所以在商周時代流傳下來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不難發現其中保存有大量圖畫文字的存在了。而這些字除了包括象形與指事兩種功能,更具有了一定的繪畫因素存在,這些圖畫文字隨著人們對自身和客觀事物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的發展,逐漸由圖案化的形象符號演變為由線條構成的文字,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神奇瑰麗的書法藝術。而作為文字先祖的圖畫自是毫無疑問的成為興起於書法藝術之後的獨具東方氣韻的中國繪畫藝術的基石了。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係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展,相輔相成。在畫史上,以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為書畫同源的依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殷契》古文,其體制間架,既是書法,又是圖畫,近人鄭午昌說“是可謂書畫混合時代”。書與畫,同質而異體也。莽莽天宇、恢恢地輪,一切有形有影、有聲有色的萬象,都是書法家匠心的依據、創造的源泉,當然也是畫家創造的源泉。大自然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天上的雲走霞飛、地上的山聳泉注;植物的抽絲吐綠、動物的奔突潛藏;朝輝夕陰、風雨雪霰,都是順乎宇宙大智慧,都含有著和諧的本性。而和諧正是天地大美的核心。書、畫家觀察之、體味之、神會之,形諸筆墨,畫家乃有筆底幻化萬象,書家乃有毫穎競走龍蛇。書畫同源,依我看,不是甲骨記事,不是文字象形。而是天地人合一的大美之源。書法注重氣勢之美、意態之美、韻律之美,可說是真正的抽象派藝術。中國繪畫是充分運用書法藝術這種抽象手段的。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中國畫。書法家的感悟,直接影響著畫家,書論正是畫家用筆的基礎教材。從而,中國畫本身帶上了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都透露著抽象之美,它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說即使離開了物象,單獨地欣賞一筆一划、一點一塊,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明代王世貞在其《藝苑卮言》一書中以畫竹為例對此進行了論述,“乾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如隸”無疑是對以書法之筆墨入畫的一個精闢的概括。此外,尚有以八分法或魯公撒筆法畫竹葉,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畫木石的說法,南唐後主李煜更曾用金錯書法畫竹,至於郭熙、唐棣畫的樹、文同畫的竹、溫日觀畫的葡萄,均由草書中得來更是說明繪畫與書法藝術於表現形式,尤其是筆墨運用上的同源性。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的追求,不僅在於其形式的美,更在於其蘊含的抒情的藝術意境,也就是說,書畫同源之“源”不是僅停留於表面的表現形式、筆墨運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到書法與繪畫藝術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傳統中國畫從“以形寫神”、“遺貌取神”而成為表現“意象”的造型藝術,其追求重點並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韻之上,蘇東坡就曾詩云:“論畫貴形似,見與兒童鄰。”故而繪畫藝術中最具東方含蘊表現特色的寫意畫,無論寫意山水也好,還是寫意花鳥也罷,就是以貴在得其神髓而為世人所推崇;若畫不能現其神韻,那就只不過是一紙水墨,淡彩而以,不能稱之為畫了。而書法藝術在創作時也往往要借物象以創意,並最終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筆劃、間架、章法來表達意境,必須“得意而忘象”方可謂佳作。畫家觀嘉陵江,則見其波涌濤起,寫其狀貌、追其神髓,書家懷素夜聞嘉陵江濤聲,則於狀貌之外,得其體勢,一畫一書雖表現手法不同,其意皆卻在表現嘉陵江之壯美,也即二者追求的物之神髓相同。又如畫家觀公孫大娘一舞劍器,畫其神貌,表其氣勢;張旭觀其風韻,神入霜毫,雖不為意象,但同樣可現劍舞之時的天地低昂。隨著社會的展進步,人們對藝術的追求更加貼近生活,藝術的成了宣洩感情的工具。而書法與繪畫藝術更是因為其作者的感情投入具有了更高一層次的藝術價值,他們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為其作者活的人生寫照,成為了有“心”之物。清代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其畫竹,除了盡現竹清冷含蘊的神髓之美,也賦予其筆下的竹以一顆心,將自己的品性與竹子重疊在了一起;其寫字,也是同樣將人生之感悟融入其中,所以“難得糊塗”才成為其書法的名篇。有位藝術大師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有無感情是區別藝術和非藝術的分界線,各種藝術都是以抒發情感為特徵,這就是藝術的境界美。一副好的書法作品,每個字都是一個活著的生命,整副作品是一個生命的群體,也是形成生龍活虎的生命組合。字如其人,畫如其人,人的品性皆會融入其書畫作品之中,書法與繪畫藝術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故此可得,書畫同源,源自人心, 德國作家塞繆爾.厄曼說過:人的心靈是浩淼翰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優秀的書畫作品除了形式美、意境美之外,還有中和美,自然美。“中也者,無過不及是也;和也者,無戾不桀是也”。中和之美,既要陽剛之氣又兼陰柔之美,既“堅質浩氣”又“深情高韻”。自然美要求書畫作品“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要“不假手力而萬物以之生”,自然天成,人莫窺其巧。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2010年3月1日於化逢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