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

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

《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是義大利著名雕塑家濟安·勞倫佐·貝尼尼創作的雕塑作品。該雕塑取材於一個古羅馬神話故事,刻畫了冥王普魯托強擄少女普洛塞爾皮娜作為其妻子時的場景。

雕塑簡介

《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 》( Pluto and Proserpina,有的地方把這尊雕像叫"普洛塞爾皮娜的劫難" The Rape of Proserpina 又譯 :“普拉東搶劫珀耳塞福涅 ”)是年僅23歲的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濟安·勞倫佐·貝尼尼在1621~1622年創作的,是四座極為生動的大理石組雕中的第一個。  《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為大理石人物雕塑,高295cm。  該作品收藏於義大利羅馬的博而蓋塞博物館( Galleria Borghese)。

雕塑欣賞

雕塑內容取自古羅馬神話故事。冥神普魯托( Pluto)看上了穀物女神色列斯( Ceres)的女兒,他把她掠到冥界中,並改名為普洛塞爾皮娜。這尊兩個人纏繞、扭打在一起的雕塑,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它會有三種不同的解釋。從左邊看普魯托有力地抓住並托起普洛塞爾皮娜,而少女正在試圖掙脫他的束縛;從前面看整個雕塑似乎是普魯托正在炫耀他所獲得的戰利品,並把帶她進入冥界;從右邊看普洛塞爾皮娜臉上有她在向上天祈求時流下的眼淚,風吹起了她的頭髮,腳下那條守護地獄之門的三頭犬( Cerberus)正在咆哮。貝尼尼惟妙惟肖地把掠奪的瞬間凝固在了這個雕塑上,從後面看普魯托全身上下結實的肌肉和舉起“獵物”時肌肉的變化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雕像右邊因為用力和興奮普魯托右手的四個手指深深地陷進了被掠走女人的大腿里,看上去有很強的質感和力感;而女主角微微張開的嘴唇仿佛是正在尖叫或尋求幫助。貝尼尼不僅從他們的眼神和神態上表現出了兩人的極大差別,而且從肢體動作上似乎也能“聽到”他和她要發出的吶喊和哀求。  在這件作品中,突出了兩種力量的對抗:一個強壯有力,在這場力量的爭鬥中占有絕對優勢;另一個柔弱驚恐,帶著絕望的目光企圖擺脫厄運,是被掠奪者。這二者的鮮明對比,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作者對人物動作和姿態的處理也別具匠心。普魯托抱著普洛塞爾皮娜在狂奔,而少女則以手推他的頭,並在哭號掙扎。作者繼承了古希臘的雕刻傳統,同時又成功地表現了動感和現實感。從細節上看,冥王由於用力而致使手指幾乎要掐入少女柔嫩大腿肌膚的深深凹陷,少女由於絕望而落下的一滴晶瑩淚珠,在空中無助而揮舞的手,和因驚懼而翹起的左腳拇指,都強烈地反映了掠奪的主題,突出了對觀眾的視覺刺激效果。

雕塑右側視角圖 雕塑右側視角圖
雕塑右側細節圖 雕塑右側細節圖
雕塑上部細節圖 雕塑上部細節圖
雕塑左側視角圖 雕塑左側視角圖


(“雕塑細節圖”源自義大利亞特蘭大藝術網 )

創作背景

17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由盛轉衰,出現了巴洛克藝術派別,從而把面向生活轉為面向宮廷,裝飾點綴教堂,呈現出細膩而華麗的風格。貝尼尼即是著名的代表,貝尼尼的雕塑技巧嫻熟,雕鑿大理石如同刻蠟一樣自如,所以雕像如同繪畫一樣極富表現效果。從貝尼尼的作品看巴洛克藝術的特點,體現為在教堂中把建築、雕塑、繪畫結合成一個整體,注重作品的形式感,特別是在雕塑中注重繪畫的成份,表現人物瞬間激烈的行動與精神狀態,使作品具有了較強的戲劇感。如果允許以一個詞來概括巴洛克藝術,選擇“唯美”是大家公認的。  該雕塑是羅馬紅衣主教斯皮奧涅·波爾蓋茲的花園裝飾了四組群像雕刻的其中的一組雕像。  從這組作品中,優美流動的曲線變化和纖細的柔美風格上,可以看出貝尼尼對純正古典美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這是他對希臘古典雕刻藝術的繼承和發展。

作者簡介

濟安·勞倫佐·貝尼尼的自畫像 濟安·勞倫佐·貝尼尼的自畫像

濟安·勞倫佐·貝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義大利藝術家,出生於拿波里,後跟隨父親移居羅馬。雖然他最著名的作品都是雕刻,但其實他也是一位天才建築師、畫家、製圖家、舞台設計師、煙火設計師,甚至也是一位劇作家。作為義大利巴洛克藝術的首席,貝尼尼可謂是多才多藝。當時人們曾經這樣形容貝尼尼:“上演了一出大眾戲,其中布景是他畫的,雕像是他雕的,機械是他發明的,音樂是他譜曲的,喜劇的劇本是他寫的,就連劇院也是他建造的。”在雕刻方面,他將皮膚、衣服褶皺的觸感表現得栩栩如生,此外,他也改革了半身肖像、噴泉和墓碑。他給予他那個時代的影響在歷史上是無人能與之匹敵的。

歷史事件

該雕塑完成後,在1622年主教斯皮奧涅( Cardinal Scipione)將雕塑贈與主教多維西( Cardinal Ludovisi)。該雕像一直在多維西的別墅中保留到了1908年,之後被義大利羅馬的博而蓋塞博物館購得並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