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音寺

當惠帝一行西行到白塔寺川時,普音寺的僧人給予了熱情的寬待。 這是一段傳奇的故事,至於惠帝是否到過普音寺,已無法考證。 1953年,普音寺的佛像遭了大劫。

普音寺也叫海家寺,位於峴塬鎮劉家村塬頭上。原址在劉家峽水庫淹沒區的白塔寺川馬家寨村。歷史上是一處官辦的寺院,寺雖在永靖,但寺院屬青海民和縣管轄,民國三十年七月才將這塊飛地劃歸永靖縣管轄。
普音寺的始建年代,早於明永樂年間,至明清時期非常興盛,它的興盛於明惠帝朱允�下塌寺內的傳說有一定關係。相傳,建文四年,燕王(明成祖朱棣皇帝)帶兵攻破了南京城,惠帝見大勢已去,欲拔刀自盡。少監王鋮在側,忙伏奏道:“陛下不可輕生,從前高皇帝升遐時,曾有一篋,付於掌宮太監,並遺囑到:‘子孫若有大難,可開篋一視’,自有方法”。左右聞了此言,都說大難已到,快取篋開視,惠帝聽後,即命王鋮取篋,須臾有太監四人,找一紅篋入殿。這篋很覺沉重,四周俱用鐵皮包裹,在鎖心內也灌生鐵。當由王鋮取了鐵錐,將篋敲開,大家注視篋中。統疑有什麼秘緘,可以退敵,誰知篋中藏有度牒三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連袈裟僧帽鞋等物,並有剃頭刀一柄。惠帝嘆息道:“數應如此,尚復何言?”吳王教授楊應能,因名符度牒,願與惠帝削髮為僧。監察御史葉希賢道:“臣名希賢,宜以應賢度牒屬臣”。隨君臣三人削了發,以師兄師弟相稱,乘亂混出南京城逃命。後永樂皇帝執政二十二年後病死,仁宗朱高熾當了皇帝,他大赦天下,同時也特赦了惠帝和他的舊臣。並給惠帝賜了“皇札”一卷,只要遠離京城,不過問朝政,可走州吃州,順縣吃縣,並可代皇家免租施賑。當惠帝一行西行到白塔寺川時,普音寺的僧人給予了熱情的寬待。為了感謝普音寺的僧眾,惠帝命吳王教授楊應能在海家塬跑馬圈地一段,東至護林,西至大坡,南至馬墳,北至大山,四至分明,為普音寺的供餉地。從此普音寺遠近聞名,香火旺盛。這是一段傳奇的故事,至於惠帝是否到過普音寺,已無法考證。但惠帝出家為僧,好多歷史書籍都有記載。普音寺供的“四郎爺”(也稱他為湖北口將軍),根據多方分析,很有可能就是吳王教授楊應能,不過這還要留待於進一步考證。
明清朝廷都對普音寺非常支持。據寺上現存的資料記載,初建時普音寺“內有大殿瓦房數間,僧眾長老居住土房六七十間”。還占有大量的土地租給佃戶,“地戶每年交納租糧十五六石”。還傳說當時普音寺有僧人七十多人,晝夜鐘聲不絕,香燈不滅,經聲不歇,香火十分鼎盛。到清同治三年時寺院毀於戰亂。清同治十三年,原寺院長老海粗慎(逃難時遇害)的胞侄海拉乃喇嘛經申請官府允許後,承襲了普音寺的長老之職。在他的帶領下,經地方和僧眾幾年的努力,在原址上恢復了寺院。大經堂為三間轉五格式,內設轉道。正面佛壇上塑有釋迦牟尼、燃燈、彌勒三尊佛像,兩側立有八大菩薩和兩位護法。轉道左側供有乘坐在佛轎裡面的本寺之主“四郎爺”。後面供有觀音菩薩和善財、龍女二童子。寺院東西兩側各有出檐式廂房六間,作為崗素堂和僧房等。
1953年,普音寺的佛像遭了大劫。不知哪裡來的一位精神病患者,一夜之間將大多數佛像搬了頭,扭折了胳膊。僧眾和地方民眾在痛心之餘又準備修復時,1958年的反封建運動開始了,佛像被徹底摧毀,喇嘛回鄉務農,經堂和廂房改作學校。1967年劉家峽水電站蓄水時,寺院被拆除。
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原劉馬家寨移民民眾又一次在劉家塬頭建起簡易殿堂,供起了“四郎爺”神位,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日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如今,相近的李家塬頭已被開闢為旅遊景點,劉家村的信教民眾積極籌劃重建大殿,意欲恢復這一著名的歷史景觀,為永靖的旅遊開發增光添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