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那菊苣

普那菊苣

普那菊苣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蓮座葉叢型,主莖直立,蓮座葉叢期株高80厘米左右,抽莖開花期達170厘米~200厘米。基生葉片大,塊狀主根深而粗壯,抗旱、抗寒,耐鹽鹼,在含鹽量0.2%的土壤上生長良好。普那有良好的抗旱性,但不適宜種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

形態特徵

普那菊苣———富含礦物質,消化率極高的多年生飼草。

普那菊苣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蓮座葉叢型,主莖直立,蓮座葉叢期株高80厘米左右,抽莖開花期達170厘米~200厘米。基生葉片大,塊狀主根深而粗壯,生長速度快,再生能力強,夏季每月可刈割一次,每公頃鮮草產量為9萬千克~15萬千克,乾草為1噸~1.2噸。普那的抗蟲害能力強,如果放牧或管理方法合理,普那可保持5年~7年的高產期。

生長環境

抗旱、抗寒,耐鹽鹼,在含鹽量0.2%的土壤上生長良好。普那有良好的抗旱性,但不適宜種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

主要價值

普那菊苣的適口性極好,牛、羊、豬、鵝、魚等各種家畜首選的採食對象。普那葉量多且莖葉柔軟,葉片有白色乳汁,除含動物生長所需的蛋白質(粗蛋白含量為10%~32%)和碳水化合物外,K、S、Ca、Zn和N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超過其他牧草。用普那飼餵奶牛可明顯提高牛奶產量。根據美國西維吉尼亞畜牧研究機構的報告,用普那育肥的羔羊和肉牛,其體重的增加速度明顯超過普通飼草。紐西蘭科學家證實普那與黑麥草和白三葉混合草的飼餵效果幾乎一致。普那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各地被普遍種植用來餵豬和養鵝。

栽培技術

播種

普那種粒細小,因此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500千克~3000千克。高寒地區易春播,其餘地區亦可秋播。撒播時每畝地用種量為0.3千克~0.4千克,條播為0.3千克,行距30厘米~40厘米,播深1厘米左右。普那可單播,也可和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

施肥除草

普那在排水良好、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產量最高,對氮肥反應敏感,除播前要施足基肥外,每次刈割後需結合灌溉追施氮肥。為獲高產,每年的氮肥用量應為每公頃100千克~150千克。普那對殺草劑較敏感,目前還沒有發現適用於它的殺草劑,一旦雜草形成危害,可通過刈割除去雜草,因為普那刈割後生長速度快,能明顯抑制雜草的生長。

利用

放牧利用時,最佳的輪牧周期為25天~30天,留茬高度以3厘米~5厘米為宜。幼畜最初進入放牧地,普那的高度應達到10厘米~12厘米。土壤濕度過大時放牧,易傷害根部。

普那多用於青飼,還可與無芒雀麥、紫花苜蓿等混合青貯,以備冬春飼餵奶牛。應在普那的葉片長到30厘米時開始刈割,此時牧草的營養最為豐富,適口性也最好。要儘量防止普那抽薹。在奶牛場,它應作為一種特殊的日糧,在奶牛擠奶後立即飼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