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

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已進入實驗推廣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新大綱《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開始在全國實施(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新的,蘊涵著素質教育的理念,它在教學目標、內容、考核與評價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創新與突破,是面向新世紀體育教育的一部綱領性檔案。

章節內容

第一部分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人類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從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人類的許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狀況大為改善。但是,現代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體力活動減少和心理壓力增大,對人類健康形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人們逐漸接受了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都保持良好狀態的觀念。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由於國民的健康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至關重要,而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又是增進國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因此,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體育課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精神制訂的。在學生達到九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的基礎上,《標準》強調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徵,體現課程的整體健康觀和育人功能,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視建立較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和發展性的評價體系,注重教學內容的可選擇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培養高中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以及堅持鍛鍊身體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一、課程性質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高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是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它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體育文化和健康素養,為學生終身鍛鍊身體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礎的課程。本課程強調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掌握適應終身體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於迎接挑戰的積極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具有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健康體魄;初步具備規劃健康人生的能力。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它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本課程關注學生在全面發展體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對運動項目的選擇和學習,培養運動愛好和專長,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實踐能力,養成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它強調課程的多種內容、多種功能和多種價值的整合,是以體育為主,同時融合健康教育內容的一門課程。本課程在關注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充分發揮課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視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精神。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力圖構建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有機結合的課程結構,融合與學生身心發展密切相關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無論學生選擇何種運動項目進行學習,都要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健康體魄,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

(二)改革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努力體現課程的時代性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改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體現課程的時代性。在課程內容方面,重視改造傳統項目和引人新興運動類項目,精選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利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作為學習內容;在教學方式方面,力求改變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改變過於強調講解、示範的教學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踐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三)強調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高中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的特點,十分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體育學習和增進健康的能力。因此,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在注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主動構建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維以及分析和解決體育與健康問題能力的過程。

(四)注重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促進學生體育鍛鍊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都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鍊,以全面發展體能和提高所學的運動技能水平,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課程設計思路

(一)根據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標準

為了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達成課程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按運動項目劃分課程內容和安排教學時數的框架,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在確定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描述具體目標,並根據課程目標體系構建課程的內容標準(圖1)。

圖1 課程目標體系與課程內容標準的關係 圖1 課程目標體系與課程內容標準的關係

《標準》要求學校精選既受學生喜愛、又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有較大價值,有利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作為學習內容,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學有專長,並能加以運用,以充分體現課程內容的基礎性特徵。學校可以根據國內外體育的發展趨勢,按照《標準》的精神補充新的教學內容,以充分體現課程的時代性特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愛好在學校確定的範圍內選擇學習項目,以充分體現課程的選擇性特徵,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根據課程內容特徵確定必修內容

為了滿足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方面不同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標準》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劃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內容是對全體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共同要求。為了與九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四級學習水平相銜接,《標準》設定了兩級學習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個系列(包括田徑類項目,球類項目,體操類項目,水上或冰雪類項目,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新興運動類項目六個運動技能系列以及一個健康教育專題系列)(圖2)。

水平五規定了每一位高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應達到的學習目標,是全體高中學生的共同必修內容。其中,六個運動技能系列必修10學分,健康教育專題系列必修1學分。在運動技能學習中,基於田徑類項目在促進學生體能發展和意志品質培養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田徑類項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學分。水平六是為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設定的發展性學習目標。

圖2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標準的框架結構 圖2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標準的框架結構

(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愛好加大運動技能學習的自主選擇性

高中學生在水平五階段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愛好在學校確定的範圍內選擇運動項目作為學習內容,從而減少運動技能學習的項目內容,以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為滿足學生選項學習的需要,《標準》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運動技能中各設立六個系列。每個系列包含若於模組,一個模組出某一運動項目(如籃球、有氧操、短距離跑、中長跑、太極拳、輪滑等)中相對完整的若干內容組成,一般為18學時,以便學生對所選模組進行較系統的學習。學生每完成一個模組的學習,且成績合格即可獲得1個學分。高中三年中,學生修滿 11個必修學分(含田徑類項目系列必修1學分,健康教育專題系列必修1學分)方可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畢業要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通常按每周2學時安排。高三年級第二學期學校仍應保證學生必要的體育活動時間。

學校應鼓勵有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學生在完成11個必修學分的基礎上修得更多學分;建議有志於向體育運動及相關專業方向發展的學生,至少再選擇5個學分以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進行學習。

學生可以將水平六作為選修1的學習內容(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中,應建議學生選擇同一運動項目進行學習,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該項目的運動技能水平),也可以選學水平五中其他運動項目中的模組。在進行選修Ⅰ的學習時,同樣應注意體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具體目標的學習要求(圖2)。

(四)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設定具體的學習且標

為了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和學習評價的可操作性,學習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各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概覽與簡要說明見表1)。特別是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個方面,應使情感、意志、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學習目標成為可以觀測的行為表征,促使學生在掌握專項運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健康知識與方法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的觀察,判斷教學活動的成效,從而有效地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實現。

表1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概覽與簡要說明
不同層次的要求 內容標準中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 舉 例
了解層次
再認與回憶;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
閱讀、了解、知道、描述、認識描述 有規律的體育鍛鍊對健康的益處。
理解層次
把握內在聯繫;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調查、收集、獲取、討論、比較、分析、理解、懂得分析 體育活動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套用層次
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聯繫等。
套用、利用、測試、安排、實施;提出、制訂、寫出、總結套用 簡單的方法測試自己的體能。
掌握層次
獨立完成動作;進行調整與改進。
取得、展示、完成、達到、學會、掌握;改善、增進、發展、提高、增強較好地掌握球類項目中某一或某些項目的技術與戰術。
運用層次
與已有的運動技能建立聯繫、靈活套用等。
組織、擔任、進行;組合、選編、運用自覺運用所掌握的運動技能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經歷層次
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
參加、參與利用餘暇時間帶動同伴經常參與體育鍛鍊。
反應層次
在經歷的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
注意、關心、關注、明確、培養;獲得、做出、評價、選擇、勸說、帶動、遷移、分擔、處理、幫助、服務、促進;克服、遵守、抑制、服從、避免、調控、控制幫助同伴選擇調控情緒的適宜方法。
領悟層次
具有穩定的態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
表現、做到、形成、具有、成為、對待、履行、堅持;尊重尊重他人參與學校和社區體育與健康活動的權利和義務。

(五)根據課程的發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標準》要求採用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淡化甄別、選拔功能,並根據以上原則對教學評價提出相應的建議。《標準》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納入學習評價的範圍,鼓勵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利於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的功能。在對體能和運動技能進行評價時,《標準》強調學生在考核內容和方式上的選擇權。在評價教師的教學活動時,《標準》提倡採用更為民主的方式,著重評價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以促進教師的進步和發展。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課程總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學會體育學習及其評價,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素養,塑造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

二、具體目標

課程總目標可以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具體描述和體現。

運動參與

(一)自覺參與體育鍛鍊

1.水平五:經常參與體育鍛鍊。

2.水平六:在堅持參與體育鍛鍊的基礎上帶動同伴進行體育鍛鍊。

(二)套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鍊

1.水平五:制訂並實施簡單的個人鍛鍊計畫;評價體育鍛鍊效果。

2.水平六:在科學鍛鍊的基礎上幫助同伴制訂簡單的鍛鍊計畫。

運動技能

(一)獲得和套用運動基礎知識

1.水平五:認識多種運動項目的價值;關注國內外的重大體育賽事。

2.水平六:利用網際網路資源為體育實踐服務;了解國內外重大體育事件。

(二)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能

1.水平五:提高運動技能的水平;增強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

2.水平六:在提高所選運動項目技能水平的基礎上組織和參加課外體育比賽。

(三)具有安全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

1.水平五:掌握運動創傷時和緊急情況下的簡易處理方法。

2.水平六:自覺關注社會中與體育活動有關的安全問題。

身體健康

(一)全面發展體能

1.水平五:增強體能。

2.水平六:在不斷增強體能的基礎上幫助同伴改善體能狀況。

(二)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

1.水平五:了解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了解非傳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預防措施。

2.水平六:提高對愛滋病和性病的認識。

(三)理解營養、環境和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1.水平五:掌握和套用營養知識;懂得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水平六: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幫助同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1.水平五:關注和改善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了解我國傳統養生保健方法與現代體育鍛鍊方法的異同。

2.水平六:在不斷增進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幫助同伴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

(一)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1.水平五:在體育活動中努力獲得成功感;發展學習能力。

2.水平六:逐步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提高凋控情緒的能力

1.水平五:表現出調控情緒的意願與行為。

2.水平六:具有幫助同伴調控情緒的意願與行為。

(三)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1.水平五: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2.水平六:在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中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四)具有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

1.水平五:提高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的意識和能力;正確對待性心理變化。

2.水平六:在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礎上關注同伴的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

(一)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1.水平五: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

2. 水平六:表現出團隊意識和行為。

(二)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

1.水平五:認識個人參與體育與健康活動的權利和義務;表現出有責任感的社會行為。

2.水平六:關心社會的體育與健康問題。

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主要是在身體練習的過程中實現的,不應將這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割裂開來進行教學。運動技能教學中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注意圍繞多個目標來開展。在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要注意將運動技能的學習與健康教育專題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運動參與

運動參與 是學生增強體能、發展運動技能、改善健康狀況、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因此,應十分重視促進高中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活動,掌握和套用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鍛鍊的能力,形成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增強終身體育和保持健康的意識。

(一)自覺參與體育鍛鍊

水平五

經常參與體育鍛鍊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描述有規律的體育鍛鍊對健康的益處。

◇ 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鍊。

水平六

在堅持參與體育鍛鍊的基礎上帶動同伴進行體育鍛鍊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利用餘暇時間帶動同伴經常參與體育鍛鍊。

◇ 收集同伴參與體育鍛鍊的反饋信息,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二)套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鍊

水平五

制訂並實施簡單的個人鍛鍊計畫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知道科學鍛鍊的基本原理。

◇ 根據自身情況制訂簡單的個人鍛鍊計畫。

◇ 按計畫進行體育鍛鍊。

評價體育鍛鍊效果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套用簡單的方法測試自己的體能,如台階試驗、坐位體前屈測試、仰臥起坐測試等。

◇ 評價體能測試的結果。

◇ 描述經過一段時間體育鍛鍊後自身健康狀況的變化。

水平六

在科學鍛鍊的基礎上幫助同伴制訂簡單的鍛鍊計畫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為自己制訂科學的鍛鍊計畫。

◇ 按計畫進行科學的體育鍛鍊。

◇ 幫助同伴制訂簡單的鍛鍊計畫。

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 體現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基本特徵,學習運動技能也是實現本課程其他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已學習多種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學校應充分尊重高中學生的不同需要,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進行較系統的學習,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運動愛好和專長,發展運動能力,提高體育文化素養,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為了繼承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學習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時,要重視武術的學習和提高。

(一)獲得和套用運動基礎知識

水平五

認識多種運動項目的價值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討論競技運動與健身運動的區別。

◇ 認識多種運動項目對改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價值。

關注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閱讀報紙、雜誌中有關重大體育賽事的報導。

◇ 對某些重大體育賽事做出簡單評論。

水平六

利用網際網路資源為體育實踐服務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網際網路獲取體育知識和方法。

◇ 對有關體育網站進行比較和評價。

◇ 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制訂體育鍛鍊計畫。

了解國內外重大體育事件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對某些重大體育事件有較系統的了解,如申辦奧運會等。

◇ 寫出有關重大體育事件的文章。

◇ 初步了解當代體育文化的發展趨勢。

(二)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能

水平五

提高運動技能的水平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在所選運動技能系列的學習中能夠:

◇ 提高田徑類項目中某些項目(如長跑、跳高等)的運動技能水平(三年內至少必修1學分)。

◇ 較好地掌握球類項目中某一或某些項目(如籃球、足球、桌球等)的技術與戰術。

◇ 較好地掌握成套的體操、健美操或舞蹈動作,或掌握健美運動的練習手段和方法。

◇ 提高水上或冰雪類項目中某一或某些項目(如蛙泳、滑冰等)的運動技能水平。

◇ 提高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中某一或某些項目(如有一定難度的武術套路或對練等)的運動技能水平。

◇ 提高新興運動類項目中某一或某些項目(如攀岩、輪滑等)的運動技能水平。

增強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在所選運動技能系列的學習中能夠:

◇ 參加班內體育比賽或組合、選編運動動作。

◇ 自覺運用所掌握的運動技能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水平六

在提高所選運動項目技能水平的基礎上組織和參加課外體育比賽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進一步提高所學運動項目的技能水平。

◇ 組織和參加課外體育比賽,如班級間、年級間、學校間、社區內的比賽等。

◇ 擔任課外體育比賽的裁判工作。

(三)具有安全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

水平五

掌握運動創傷時和緊急情況下的簡易處理方法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簡易處理方法。

◇ 了解並學會常用救生方法,如人工呼吸等。

水平六

自覺關注社會中與體育活動有關的安全問題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調查體育活動過程中影響安全的因素。

◇ 對學校、家庭、社區中與體育活動有關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進建議。

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 與學生的體能狀況緊密相關,而良好的體能是通過持之以恆的鍛鍊獲得的。因此,應十分重視高中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全面發展體能,增強自我保健和預防疾病的意識,提高改善身體健康狀況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一)全面發展體能

水平五

增強體能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 通過多種練習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 通過多種練習增強靈敏生協調性和柔韌性,提高速度和反應時。

◇ 通過多種練習控制體重。

水平六

在不斷提高體能的基礎上幫助同伴改善體能狀況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進一步通過體育活動增強體能。

◇ 分析同伴體能變化的原因。

◇ 對改善同伴的體能狀況提出建議。

(二)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

水平五

了解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愛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了解性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了解常見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和細菌性痢疾等)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了解非傳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預防措施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起因和預防措施。

◇ 了解其他疾病(如常見遺傳性疾病、地方病等)的起因和預防措施。

水平六

提高對愛滋病和性病的認識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愛滋病和性病的國內外流行趨勢。

◇ 理解愛滋病和性病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的危害。

◇ 積極參與預防愛滋病和性病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三)理解營養、環境和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水平五

掌握和套用營養知識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食物營養價值與合理膳食的構成。

◇ 懂得學習、勞動等過程中對飲食營養衛生的要求。

◇ 初步制訂2~3個有特色的簡單營養配餐處方。

懂得環境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懂得環境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 避免在不利於身體健康的環境(如大霧、灰塵、噪聲等)中進行體育活動。

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自覺注意合理的營養和飲食衛生。

◇ 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如安排好學習、鍛鍊與休息的時間等。

◇ 自覺做到不吸菸、不酗酒、遠離毒品。

水平六

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幫助同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勸說同伴消除不良生活習慣。

◇ 向同伴提出有利於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議。

(四)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水平五

關注和改善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認識體育活動是促進身體健康的積極手段和方法。

◇ 制訂改善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計畫,並予以實施。

了解我國傳統養生保健方法與現代體育鍛鍊方法的異同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比較我國傳統養生保健方法與現代體育鍛鍊方法。

◇ 學會一兩種我國傳統養生保健方法。

水平六

在不斷增進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幫助同伴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進一步增進自己的身體健康。

◇ 對改善同伴的身體健康狀況提出建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十分重視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增強積極的自我價值感,提高調控情緒和預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體育活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也有助於心理健康,因此,應要求高中學生學會將體育活動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質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學中要注意防止過分重視專項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心理健康目標達成的現象。

(一)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水平五

在體育活動中努力獲得成功感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合理設定目標使自己在體育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

◇ 分析體育活動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 在體育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運動能力。

◇ 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培養自尊和自信。

發展學習能力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體育活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 通過體育活動發展探究學習能力。

◇ 努力將體育活動中發展的學習能力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水平六

逐步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理解體育活動對形成積極人生態度的作用。

◇ 表現出珍惜生命、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二)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

水平五

表現出調控情緒的意願與行為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懂得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危害。

◇ 了解自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情緒變化特徵。

◇ 運用所學方法調控自己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的情緒,如緊張、恐懼、精神不振和疲勞感等。

◇ 努力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運用適宜的調控情緒的方法。

水平六

具有幫助同伴調控情緒的意願與行為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在體育活動中運用所學方法幫助同伴消除不良情緒。

◇ 幫助同伴選擇調控情緒的適宜方法。

(三)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水平五

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體育活動對形成堅強意志品質的重要作用。

◇ 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 努力將體育活動中培養的堅強意志品質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水平六

在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中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勇於參加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和其他活動,如攀岩、跳水等。

◇ 在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和其他活動中為達到既定目標努力奮進、拼搏。

◇ 在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和其他活動中努力控制個人的不合理行為,如蠻幹、過分表現自己等。

(四)具有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

水平五

提高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的意識和能力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心理障礙(如抑鬱、焦慮、恐慌等)的產生原因。

◇ 了解體育活動對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的作用。

◇ 自覺通過體育活動預防或消除心理障礙。

正確對待性心理變化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性成熟的心理特徵。

◇ 認識自己的性心理變化。

◇ 努力控制由於性吸引產生的干擾。

◇ 正確認識正常的異性交往和性罪錯的區別。

◇ 增強性問題上的守法觀念。

水平六

在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礎上關注同伴的心理健康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體育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 表現出為同伴創設良好心理環境的意願和行為。

◇ 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同伴的心理健康狀況。

◇ 與同伴一起通過體育活動增進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

社會適應 十分注重幫助學生理解個人參與體育與健康活動的權利和義務,培養關心他人、社區和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感,提高人際交往技能,正確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係,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體育活動對於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應引導高中學生學會將體育活動中培養的社會適應能力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高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水平五

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通過體育活動提高人際交往技能。

◇ 正確處理體育活動與其他活動中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 與同伴一起分擔和處理體育活動與其他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尊重他人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要。

◇ 在體育活動中不故意傷害他人。

◇ 在體育比賽中遵守規則和服從裁判。

◇ 成為體育比賽中的文明觀眾。

水平六

表現出團隊意識和行為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明確自己的角色與團隊的關係。

◇ 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與同伴齊心協力取得集體的成功。

◇ 將體育活動和比賽中培養的團隊意識和行為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二)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

水平五

認識個人參與體育與健康活動的權利和義務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在學校和社區體育與健康活動中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 尊重他人參與學校和社區體育與健康活動的權利和義務。

◇ 了解國家有關體育與健康的主要法規。

表現出有責任感的社會行為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

◇ 在體育與健康活動中表現出負責任的社會行為,如愛護公共體育設施與器材,保護運動場內外的環境衛生等。

水平六

關心社會的體育與健康問題

達到該水平的具體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 評價學校和社區的體育與健康環境。

◇ 調查影響學校和社區開展體育與健康活動的社會因素。

◇ 積極為學校和社區的體育與健康活動服務。

◇ 主動參與學校和社區體育與健康環境的創設工作。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制訂

1.全面認識與把握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體系

《標準》構建了新的課程目標體系,確定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各地、各校和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內容。採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目標。

《標準》設定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這些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充分體現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觀。各地、各校和教師在實施《標準》時,要全面關注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特別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方面的研究,以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

課程目標的實現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因此,要樹立大課程觀,將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如課外體育活動、課外健康教育活動、課外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等)相結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實現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

2.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訂地方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

我國地域遼闊,地區間差異很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標準》的精神,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制訂課程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使《標準》的精神得到充分貫徹和落實。

3.結合備校實際情況制訂學校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計畫

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國家課程的方案,各校應結合當地課程資源、學校和學生的特點,認真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計畫並組織實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精神,在制訂教學計畫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體育課學時相當於每周2學時,健康教育專題共18學時。

(二)教學計畫的制訂

教師在制訂教學計畫時,要充分考慮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

1.教學計畫的內容

(1)水平教學計畫

水平教學計畫是根據各水平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制訂的,是高中學生達成各項目標的統籌計畫。水平教學計畫是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把各水平的具體目標所呈現的內容標準加以具體化,並分配到每個學期中,以便從總體上把握學習內容和要求,全面達成和落實課程目標(見案例一。本案例只是提供一種制訂水平教學計畫的設計思路,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具有特色的水平教學計畫)。

案例一:水平五教學計畫
學校名稱: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
第一學期第二學期第一學期第二學期第一學期第二學期

運動
參與
△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鍊
△……
△……
△……

△……
△……
△根據自身情況制訂簡單的個人鍛鍊計畫
△……
△……
△……
△……
△……
△套用簡單的方法測試自己的體能
△……
△……
△……
△……
△……

身體
健康
△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了解愛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
△……
△……
△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起因和預防措施。
△……
△……
△……
△……
△學會一兩種我國傳統養生保健方法。
△……
△……
△……
△……
△……

心理
健康
△運用所學方法調控自己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的情緒。
△了解性成熟的心理特徵。
△……
△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培養自尊和自信。
△了解體育活動對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的作用。
△……
△……
△……
△……
△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培養自尊和自信。
△……
△……
△……
△……
△……

社會
適應
△通過體育活動提高人際交往技能。
△……
△……
△正確處理體育活動與其他活動中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
△……
△……
△……
△……
△了解國家有關體育與健康的主要法規。
△……
△……
△……
△……
△……
△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簡易處理方法。
△……
△……
△……
△……
△……
△討論競技運動與健身運動的區別。
△……
△……
△……
△……
△……
△對某些重大體育賽事做出簡單評論。
△……
△……
△……
△……
△……
單元可供選擇的模組有籃球、健美操等項目的模組。本單元可供選擇的模組有籃球、健美操等項目的模組。本單元可供選擇的模組有籃球、手球、滑冰等項目的模組。本單元可供選擇的模組……本單元可供選擇的模組……本單元可供選擇的模組……

滑冰是季節性項目,不適宜安排在整個學期進行教學,因此在本學期中可安排滑冰和另一個運動項目結合進行教學。

說明:

1.本表只是提供一個水平教學計畫的框架格式,各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具體化。

2.各校應注意結合專項教學的特點穿插體能練習的內容,以全面發展學生的體能。

3.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體育與健康課的知識內容適當分配到各學期進行教學。

4.具體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可列入單元和學時教學計畫中。

(2)單元教學計畫

六個運動技能系列的單元教學計畫是根據具體目標和模組來制訂的。高中各模組的單元教學計畫應體現運動技術教學的系統性,注意選擇實現具體目標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高中階段每學期可結合運動項目和季節特徵安排1~2個單元進行教學。

健康教育專題系列應根據具體目標和內容標準安排若干具體內容並制定相應的單元教學計畫。

(3)學時計畫

學時計畫是單元教學的具體執行計畫,是以一個學時為單位來設計和安排的。學時計畫要根據單元教學計畫的目標,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來制訂。學時計畫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但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步驟(學與教的方法)、教學後記等部分。

選修I的教學計畫可參照水平五的教學計畫制訂和實施。

2.教學內容的安排與選擇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由田徑類項目,球類項目,體操類項目,水上或冰雪類項目,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新興運動類項目,健康教育專題等七個系列組成。根據多樣性和選擇性的教學理念,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允許學生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進行學習,可安排學生每半個學期、每學期或每學年選擇一次。再次選擇時,學生既可以選擇相同的項目,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項目,但總計不宜超過五項,以便加深運動體驗和理解,發展運動愛好和專長。

在三年的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必須安排1個學分的健康教育專題教學內容(l8學時)。各校可相對集中安排,也可以有計畫地分散安排,或用集中安排與分散安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專題的教學,但最好在高中一年級和高中二年級完成健康教育專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各校可採取講授與實踐、參觀等舊參觀健康教育展覽或戒毒所等)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武術,學校應鼓勵更多的學生在選修工範圍內選擇l~5個學分進行武術學習。

3.制訂教學計畫的基本要求

(1)突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踐性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要保證絕大多數教學時間用於體育實踐活動。在充分保證體育實踐課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少量學時講授體育的有關知識。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有關材料,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或掌握體育的知識和方法。

(2)保證教學計畫安排和實施的靈活性

在制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計畫時,應根據教學和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教學內容的性質、作用和難易程度進行安排。在教學計畫實施的過程中,還可根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狀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3)體現五個方面具體目標的整體性

在安排高中體育實踐課的教學計畫時,不能把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一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割裂開來。在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應體現不同方面的目標要求,並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當突出某些目標。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掌握,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教師應創設一些專門的情景,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保證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個方面具體目標的實現(見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案例五。案例只是提供了一種教學設計思路,不是完整的教案,僅供參考)。

案例二 耐久跑

學習階段:水平五

學習目標:

1.提高心肺功能;

2.在提高1 500米跑成績的基礎上體驗成功感;

3.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學習內容:1 500米跑

學習步驟:

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設定本節課1 500米跑要達到的成績目標。

2.教師按同質分組的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並由小組成員推薦一名學生擔任組長,集體討論1 500米跑的策略,如確定領跑者、跑速等。

3.教師將所有小組分兩批進行耐久跑練習,每批各小組間隔一定時間出發。

4.第一批學生跑時,第二批學生幫助相應小組報時,為各組鼓勁、“加油”。第一批學生跑完,稍事休息後,幫助第二批跑的相應小組報時,並為各組鼓勁、“加油”。

5.學生要對每一個到達終點的同伴給予熱情的掌聲鼓勵。

6.學生評價自己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

7.各小組成員相互進行評價。

本案例的設計思路是讓學生通過自我設定學習目標與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的1 500米跑成績,從而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感和愉快感,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合作的精神。

案例三 足球

學習階段:水平五

學習目標:

1.學會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的方法;

2.在提高射門命中率的基礎上體驗成功感,激發運動興趣;

3.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內容: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學習步驟:

1.教師利用教具介紹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的方法(圖3)。

2.學生自由組合成兩人一組。

圖3 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的方法 圖3 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的方法

3. 兩人通過傳球和跑位練習,熟悉雙方的特點,如傳球時機、路線、力量和落點以及跑位的時機、路線和速度等。

4.兩人達到一定的默契之後,可以面對空門配合進行射門練習。

5.增加一名守門員,提高各組進攻射門的難度。

6. 小組討論: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合作、節奏、射門前觀察、射門動作……)

本案例的設計思路是讓學生通過兩人進攻戰術配合射門的練習,充分意識到能否射門成功,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射門動作和能力,而且取決於兩人的默契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案例四 體操

學習階段:水平五(男生)

學習目標:

1.初步學會槓上前滾翻動作;

2.發展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以及動作的協調性;

3.克服懼怕心理;

4.在相互保護與幫助中培養合作精神。

學習內容:掛臂擺動屈伸上成分腿坐—前滾翻成分腿坐—後擺下(圖4)。

圖4 掛臂擺動屈伸上成分腿坐前-前滾成分腿坐-後擺下 圖4 掛臂擺動屈伸上成分腿坐前-前滾成分腿坐-後擺下

說明:學生在參加本節課學習時,已經較好地掌握雙槓掛臂擺動屈伸上成分腿坐和後擺下兩個動作,所需要學習的新動作是槓上前滾翻。)

學習步驟:
1.教師示範、講解本課學習的一套雙槓動作。

2.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槓上前滾翻動作要領以及保護與幫助方法。

3.學生心理演練槓上前滾翻動作。

4.學生在有保護和幫助的情況下練習槓上前滾翻動作。

5.學生在無保護和幫助的情況下練習槓上前滾翻動作。

6.學生在有或無保護、幫助的情況下練習成套動作。

7.不管動作質量如何,只要學生能做出動作,教師和同學都要給予熱情的掌聲鼓勵。

本案例的設計思路是讓學生通過心理演練,在有保護與幫助、無保護與幫助的情況下學習槓上前滾翻動作和成套動作,使學生初步掌握雙槓的有關動作,消除學生學習體操動作時的恐懼心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案例五 武術

學習階段:水平五

學習目標:

1.掌握青年拳對練9~12動的動作;

2.學會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4.在對練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

學習內容:青年拳對練9~12動的動作

學習步驟:

1.分兩組練習青年拳對練9~12動(甲、乙)的動作。

2.選擇兩名學生試做對練練習,教師提出一些有關攻防動作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3.教師強調攻防對練中雙方的關係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在幾個關鍵的身體接觸動作中,要求學生既要協作配合又要相互競爭,並注意不傷害對方,如第九動“退步擊掌與勾踢”和第十動“退步擊掌與小纏沖拳”動作。

4.自由選擇夥伴進行對練練習。

5.教師巡迴觀察和指導各組學生的對練練習,並及時強調練習中假設性與逼真性的辯證關係。

6.展示和交流9~12動對練練習的成果。

7.教師和學生對每一次的成果展示都要給予掌聲鼓勵,必要時應做出簡要的評價。

本案例的設計思路是充分利用武術運動的技擊性特徵,使學生通過練習提高對練套路的技術,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

(三)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1.打破班級界限,同一年級進行選項教學

在同一個年級可打破班級界限,按籃球、太極拳、桌球等項目重新編班進行教學。

2.打破年級界限進行選項教學

對於不同年級可打破年級界限,按籃球、太極拳、桌球等項目重新編班進行教學。

3.班內選項教學

在同一年級平行班較少或體育教師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在班內按籃球、太極拳、桌球等項目進行教學。

在健康教育專題系列的教學中,一般可採取行政班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體育教師在注意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

1.學生學法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改變單一的接受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以提高學生學會體育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運動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1)自主學習。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能動性,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進行學習,鼓勵學生自主設定學習目標,發展學習策略,進行自我監控和評價,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

(2)合作學習。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要求小組中的每位學生積極承擔完成共同任務的個人責任,並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決組記憶體在的主要問題,實現小組共同的目標。同時,小組中的每位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不斷提高學習效果,發展社會交往能力。

(3)探究學習。在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確定主題,創設有助於學生探究的情景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探究學習強調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只提要求,讓學生進行嘗試學習。

2.教師教法

教師的教法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應認真考慮怎樣教才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高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灌輸式教法,改變過於注重講解、示範的教學形式,應給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學習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要關注學生多種體育能力的發展,教師應改變過於重視傳授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教法,通過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努力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方面目標,以充分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功能和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角色,摒棄“以教師為中心” 的觀念,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以教促學、互教互學、相互尊重、相互補充,與學生一起加強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理解,共同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

(五)加強教學管理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給學校留有充分選擇的空間和餘地,這有助於體育教師根據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特色、創造性的教學工作,有助於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同時也使體育教師面臨許多新問題和困難,如教學計畫的制訂、學生的選項教學以及場地器材的安排等問題。因此,各校應根據《標準》的精神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新問題、制訂新策略,充分保護和發揮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管理,以保證教學活動高質量、有序地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