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叢書名: 當代教育理論譯叢
平裝: 277頁
開本: 16開
ISBN: 7561745214
條形碼: 9787561745212
尺寸: 23.1 x 18.1 x 1.3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底特利希·本納 (Dietrich Benner) 譯者:彭正梅 徐小青 張可創 編者:鍾啟泉 趙中建
內容簡介
本書對於教育基本概念的說明,對於傳統的教育和現代教育問題的介紹,對教育行動理論的解釋對教育行動方式的區分,都是在歐洲背景特別是在徳語背景下展開的,這就要求運用那些產生於中文背景的主題並對此進行加工,即利用那些由中國自己提出的對於基本概念、主要問題、基礎理論和教育行動形式對《普通教育學》的論述進行重建系統化。
本書適應教師教育的新形勢,保證高質量的教師培養全力推動教育創新。在第三次全教會上,中央作出了建立開放式教師教育培養體系的英明決策,是對教師教育培養體制的創新,應該看到,這種變革對當前的高師院來說,既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更是嚴峻的挑虞,高師院校必須認清形勢,堅持解放思想只有這種,才能在教師教育體制改革中與時俱進,才能圓滿完成黨和政府交給高師院校培養優秀教師的歷史重任。
目錄
作別“罐裝”走近真實(代總序)/1
中文版序言/1
譯者前言/1
前言/1
第一章 引論:關於普通教育學的困難性、必要性和可能性/1
1.1 關於對教育實踐和作為科學的教育學達成共識的困難性/1
1.2 關於普通教育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
1.3 關於教育實踐和教育科學的人類行為學定義的初步思考/5
第二章 關於教育實踐在人類總體實踐範疇中的地位/13
2.1 實踐的概念/13
2.2 實踐受到的雙重危害,人類總體實踐因分化領域的優先而受到的危害和實踐受到的根本危害/28
2.3 “實踐”與“職業活動”的區別。根據教育職業矛盾性對“教育行動”所作的初步定義/33
第三章 教育思想和行動的原則/40
3.1 教育思想和行動的基礎性原則/43
3.1.1 發現基礎性原則的歷史與社會背景/43
3.1.2 “可塑性”原則是人類先定的接受與自發的肉體性、自由性、歷史性和語言性/50
3.1.3 “主動性要求”的原則與思想和行動的辯證法/58
3.2 教育思想和行動的調節性原則/69
3.2.1 調節性原則的創立背景/69
3.2.2 “把社會影響轉化為教育上合理的影響”的教育學原則/79
3.2.3 “人類總體實踐非等級秩序”的原則/88
3.3 關於教育思考和行動的基礎性原則與調節性原則之間的關係/96
第四章 系統教育科學的行動理論問題/99
4.1 教育理論/102
4.1.1 簡化為意向的和功能的教育理論問題/102
4.1.2 非肯定性的教育理論的問題範圍/111
4.1.3 非肯定性的教育實踐方法的基本結構/117
4.2 教養理論/119
4.2.1 簡化為形式的與實質的教養理論問題/120
4.2.2 非肯定性的教養理論的問題範圍/123
4.2.3 人類實踐活動的非肯定性意義確定的主題的基本結構/133
4.3 教育機構的理論/150
4.3.1 簡化為非機構化的和去除負擔的教育機構理論問題/151
4.3.2 教育機構的非肯定性理論的問題範圍/157
4.3.3 非肯定性的教育實踐的機構的基本結構/164
第五章 教育實踐的行動維度/174
5.1 作為對未成熟者的自我否定的強制關係的教育行動/178
5.1.1 行使教育強制的特性的問題史的啟示/179
5.1.2 教育強制合法實施的可能性和界限/187
5.1.3 作為自我否定的強制關係的教育實踐的前提/196
5.2 作為教育性-教養性教學的教育實踐/198
5.2.1 教育、教養和教學之間關係的問題史的啟示/201
5.2.2 教育性教學和教養性習得近代科學的界限和可能性/216
5.2.3 教育性教學的前提:關於理論的和實踐的判斷力的培養問題/240
5.3 作為向社會行動領域過渡的教育實踐/251
5.3.1 對於向共同行動過渡中升華的教育實踐的目的的問題史的啟示/252
5.3.2 把教育實踐提升到代際間的人的總體實踐的分化形式中的可能性和困難/256
5.3.3 教育實踐過渡到人的總體實踐的前提:作為人的形成的原則的行動/260
第六章 展望:教育學的統一性,教育領域的多樣性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結構/268
6.1 普通教育學的論證層面/268
6.2 論按照分支教育學而分化的教育科學的系統結構/271
6.3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結構/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