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15年,秦潤卿與旅滬同鄉李壽山、王榮卿等人集資,在慈城西營舊地購地一處,興建“普迪學校”(意為普及文化,啟迪民智),並聘請鄞縣名士謝緘三任校長。初時即有學生數百人。數年後因學生人數激增,校舍不敷,又在慈城原考棚舊址另建“普迪二校”,兩校學生共有2000多人。秦潤卿先生親立“勤、儉、公、忠”四字為校訓,勉勵就學者克勤克儉,為造福社會、服務民生而奮發學習。
普迪國小是當時一所新思潮頗為活躍的學校,中國現代歷史上的不少文化名人都曾來該校執教。“左聯五烈士”之一的著名作家柔石,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1924年來到普迪國小任教。比柔石早二年,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家、作家巴人1922年從寧波省立第四師範學校畢業後也在普迪國小當過教員。巴人在學校不僅認真教學,而且積極參與社會改革運動。當時被聘請到普迪國小當教員的還有擅長琴棋書畫,被稱為“四明才子”的陳家禎。柔石、巴人等教師的陸續到來,不僅給學生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更為學校注入了新鮮的時代空氣。
普迪國小創辦之時正值民族危急存亡的年代,她的命運也因此打上了那段歷史的烙印。三十年代日寇侵占慈城期間,普迪國小的校舍連遭炮火毀損。抗戰勝利後,時任中國墾業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秦潤卿為修復普迪校舍而向董事會請求預支他的養老金、撫恤金。銀行董事會通過了決議,答應提前支付他的養老、撫恤款2萬元。普迪的學生又得以重返校園。
1952年,長期受秦潤卿資助的普迪國小由人民政府接辦。作為近代一所專為平民子弟而創設的學校,普迪國小也在走過近半個世紀風風雨雨的歷程後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舊址遺存
國小舊址位於慈城古鎮民族路46號,占地約4800平方米,有現存建築1500平方米。
這是寧波唯一完整現存、最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公共建築,反映了寧波開埠後由於“西風東漸”、開風氣之先的近代城市空間的形象特徵。寧波被保護起來的中西合璧建築,幾乎都是單體的私宅,而普迪國小幾乎原汁原味地保存著完整的學校格局、功能空間、建築形態、美學風格甚至工藝細節。
歷史地位
普迪國小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寧波近代新式教育的載體。普迪國小是免費的平民學校,創辦後一度擴辦“第二普迪”,總在校學生2000餘名,著名的“左聯五烈士”之一、文學家柔石,著名文藝理論家、作家巴人(王任叔),有“四明才子”之稱的陳家楨都擔任過普迪的教員,鄞縣名士謝緘三則為首任校長,學生中很多人成為商界精英、學界名人。
著名校友
這所以“普及文化、啟迪明智”為創辦宗旨的學校,確實為國家培養出不少有用人才。畢業生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專家、學者。如著名經濟學家羅精奮研究員、婦產科專家錢止維主任醫師,煤炭工業部李世雄高級會計師、國家知識產權局秦開宗研究員。成為高級工程師的有應昌華(北京冶煉廠)、何安甫(電影器材公司)、王鴻鳴(裝甲兵研究所)和鮑洪法(北京宣武區經委)等,成為高級經濟師的有馮心言(國家經貿委)、凌晉良(輕工業部)和陸衛(北京東城工商局)等。普迪國小畢業生中還有不少人後來擔任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如馮伯華於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蘇南軍區參謀處處長,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市民政局局長、南京永利寧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化學工業部化工設計院院長、化工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其弟馮舜華在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東台縣委宣傳部部長、華中工委宣傳科科長。解放後歷任中共蚌埠市委副書記,國家建築工程總局副總局長,中國房屋開展公司黨組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副董事長(副部長級)。還有曾任中共上海黃浦區委書記的陸文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