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寺位於鄂州市澤林鎮大山村飛鵝嶺,原名大山寺,乃唐代鄂東南五位祖師之一——玄帝的開山道場(五位即是大山寺玄帝、五卦山五龍、白雉山義崇、天台山光柱、東方山智印)。據現存碑文考證,明代弘治年間,即有大山寺的記載。其歷代香火隆盛,影響久遠。
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縱火焚毀化為焦土。
1994年當地信眾及村民集資重修大山寺,因資金不足僅建殿堂一座為150平方米。
1999年9月懇請就讀武昌佛學院的釋古華法師為住持,幾位法師住錫該寺,易名為“普度寺 ”並由湖北省佛協會長武漢歸元寺住持昌明大和尚,親筆題寫寺名。
2000年修建了住房,從緬甸請回了一米多高玉佛石像三尊,普度寺成為鄂州市佛教界又一中外交流的視窗。同時經有關人士共同協商,已將所在地飛鵝和付加兩山(包括樹木、田地)面積一百八十畝,全部歸普度寺所有。
2001年至2004年請回了台灣同胞捐贈的《乾隆大藏經》一部共60箱法寶供奉,這是鄂州佛教界一大盛世事, 修建飛鵝井和山門,天王殿,齋堂各式佛像等。
2006至2009年福建福鼎市靈峰寺住持悟緣法師幫助募建大雄寶殿,捐贈釋迦佛像和迦葉阿難二尊者像供奉大殿雄偉壯觀,並迎來了台灣與新加坡的法師居士數十人分別舉辦精進佛七數次,傳居士戒,華嚴聖會,盛況空前。普度寺各項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新的台階,管理模式步入了叢林規範化。共有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可供開展一定規模的佛事活動。
鹹寧、武昌、大冶、鄂州內湖水上運輸之最大船舶碼頭,名人游士贊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大山寺是當年大冶西四鄉之名勝,南來北往商旅賈客、文人名士景仰之所。而今的大山寺普度寺,距鄂州市城區十二公里,武黃高速公路、洋澤公路如一大一小兩長龍,橫貫寺前,恰似二龍戲珠。此處無鬧市之喧擾,卻有交通便利。寺院依山而築,三面環水,遠望可見北面之長江一線貫天,遠山千奇百態,如煙似黛,別有風趣;近觀湖光蕩漾,水鳥翔集,近於原生態的丘陵田野、湖渠塘堰,錯落有致。春天百花盛開,碧綠遍野,盛夏青荷滿湖,粉蓮如玉,景色十分迷人。尤其是曾經繁華的古渡口遺址,令遊人流連忘返,駐足長思。飛鵝嶺山雖不高,卻有蒼松翠竹掩映著條條通函曲徑,既清靜優雅,又免卻了遊人登山之累,可謂雅趣獨具。登臨山頂,恰如騎上飛鵝,徜徉湖光山色之間,有飄舉欲仙之美感。
大山寺前遠處武黃高速公路,聲音略顯嘈雜。除此之外大山寺可謂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為佛山寶地之所在。辛亥功臣程正瀛正是從寺旁的大山村走出,奔赴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其意義非同小可。辛亥革命勝利,他榮立一功臣,被國民革命軍政府授予“首義第一槍”金匾。
本寺住持釋古華法師簡歷:釋古華俗名程志華,系湖北通山縣闖王鎮大沅村程氏家族人氏,出生於1973年5月21日,1995年出家本地甘露寺禮釋振家法師為剃度恩師,1996年就讀武昌佛學院至1999年5月(其中1998年在武昌寶通禪寺受具足戒),本年9月常住本寺為住持至今。
湖北鄂州市澤林鎮大山普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