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

《晨報》是中華民國時期以梁啓超、林長民為主導的政治派系“研究系”的官方報刊之一。瞿秋白曾是該報駐莫斯科通訊員。該報以及其副刊《晨報副刊》在當時的社會影響極大,魯迅、徐志摩等名流都曾為其主筆。1925年11月首都革命火燒晨報館事件時,徐志摩曾任晨報副刊主編。晨報舊址有兩處,1924年前在菜市口胡同,1924年之後搬至宣武門外大街路東124號。

《晨報》

正文

抗日戰爭以前中國資產階級政團研究系主辦的日報。初名《晨鐘報》。1916年 8月15日創刊於北京。由梁啓超、湯化龍等主持,主要撰稿人有胡適、蔣夢麟、張申府、丁文江等。創刊初期,李大釗曾任總編輯,並寫代發刊詞《晨鐘之使命》。不久辭去。1918年 9月, 因刊載段祺瑞向日本借款訊息被北洋政府封閉。同年12月, 改名《晨報》繼續出版。1919年2月7日,宣布將副刊性質的第7版進行改革,使之成為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宣傳社會主義的園地。此版在李大釗主持下,發表許多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專著。1920年起,此版逐漸把主要地位用來提倡新文學。1921年10月12日,第 7版正式定名為“晨報副刊”(也稱“晨報副鐫”),4開4版,單張發行。曾發表魯迅的《阿Q正傳》。當時同“覺悟”、“學燈”《京報》副刊一起,被稱為五四運動時期的四大副刊。《晨報》 於1926年後依附奉系軍閥。1928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一度停刊。1928年8月5日, 由閻錫山操縱出版,改名《新晨報》。閻錫山撤出北京後,恢復《晨報》報名。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後,依附南京國民黨政府,抗日戰爭前夕停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