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版 次:1
頁 數:248
字 數:215000
印刷時間:2011-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06822695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晚明時期(1522~1644)是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轉型的開端,也是中國古代出版發展的鼎盛時期,晚明商業出版堪稱中國出版傳播研究的典型個案。
晚明商業出版的作者、編者、刊工、坊賈的職業化,書坊組織和經營方式的專業化,標誌著出版傳播隊伍的成長和壯大;而他們按照一定角色的分工協作和有效運行是出版傳播活動得以實現的歷史前提。
晚明商業出版物的結構調整和規模擴張,堪稱一場傳播文化的革命。書籍內容呈現出明顯的大眾化和功利化取向,或言消閒娛樂性和實用功利性特徵,小說、戲曲、制藝、日用類書可以作為其典型個案。而在大眾文化消費和文化再生產的進程中,商業出版物也開始了經典化的回歸。
書籍版式的創新,字型和裝訂的定型,插圖、評點、廣告的大盛以及印刷複製技術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傳統商業出版的基本範式,具備了獨特的文本價值,強化了書籍的傳播功能。
商業出版生產與流通的重合與疏離的交叉分布格局,市肆貿易、長程販銷、海上或跨界流通以及書版的流移等多元貿易方式,以江南為中樞、溝通產地和集散地、輻射全國各級市場的出版傳播網路,顯示出出版商業化和專業化的新走勢,為晚明出版的持續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晚明教育的普及和識字率的增長,書籍生產成本、銷售價格的降低和大眾購買力的提升,大大拓展了商業出版潛在的讀者面,從而建構起涵蓋“天下四民”的新的閱讀群體。傳者和讀者的互動對於出版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商業出版傳播的繁榮,導致了文化權力的下移和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引起了國家對思想文化控制的鬆動和近代化的啟蒙;造成了閱讀大眾的興起和文化消費的活躍,營造出大眾傳播和公眾社會的氛圍;文化的商業化既有超越雅俗之辨、促進層間互動的積極意義,也有過度商業化帶來的出版失范和非理性問題,從而引起對於出版理性的探尋。總之,晚明堪稱中國傳統商業出版發展的歷史絕唱,由其參與製造的文化風景和末世繁華,成為後世津津樂道的歷史記憶和話語盛宴。
目錄
序
一 緒論:從出版史到出版傳播史
(一)選題的提出與意義
(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二 “書客"群落:職業出版傳播者的成長
(一)“書客”:職業出版人的形成與結構
(二)書坊:商業出版傳播者的組織形態
(三)出版家兼作家模式:余象斗的個案
(四)編輯家兼作家模式:馮夢龍的個案
(五)策劃與批評家模式:陳眉公的個案
三 “嘉惠里耳”:出版的大眾化與功利化取向
(一)傳播文化的革命:出版的內容分析
(二)消閒娛樂類圖書出版個案之一:小說
(三)消閒娛樂類圖書出版個案之二:戲曲
(四)實用類圖書出版個案之一:制藝
(五)實用類圖書出版個案之二:民間日用類書之商書
四 “天巧人工”:書籍形態與傳播要素
(一)“博雅之助”:裝幀設計的創新與書籍形態的成熟
(二)“案頭珍賞”:插圖的盛行及其功能
(三)“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評點的導讀和傳播功能
(四)“廣而告之”:廣告的普遍套用及其傳播功能
(五)“匠心錦繡”:印刷複製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五 “流傳四海”:出版地理、貿易與網路
(一)書之所出與書之所聚:出版的地理分析
(二)“市肆貿遷”:貿易方式的初步考察
(三)流通網路:“書船”的個案分析
六 “天下四民”:閱讀群體的新建構
(一)圖書的知識接受與經濟承載
(二)閱讀金字塔:閱讀群體的新建構
(三)“傳者日眾則作者日繁”:讀者的反饋
七 末世繁華:出版傳播與晚明社會
(一)文權下移與思想多元
(二)知識生產與文化傳播
(三)雅俗辯證與理性探尋
(四)歷史絕唱與後世追想
附錄一 晚明書坊一覽
附錄二 晚明商業出版編年紀略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