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晏河鄉位於光山縣西南23公里,東與潑河鎮一水之隔,南與新縣田地接壤,西、北與文殊、淨居寺開發區相鄰。全鄉轄15個行政村(街),269個村民組,3.61萬人,28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881名;總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萬畝,山地山林面積6.6萬畝,其中茶園面積9500畝;宜漁水面2000畝,共有小二類水庫9座,電灌站8座;鄉村道路陰睛通車裡程129.3公里;全鄉年財政收入62萬元,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30元。晏河鄉民風純樸,人傑地靈,風景優美,資源豐富,文化底蘊豐厚。佛教天台宗發祥地千年古剎-----淨居寺掩映於大蘇山大坡嶺腳下,紅色鄂豫皖省委舊址坐落在管圍孜徐畈,這裡是革命家許繼慎、徐向前、成仿吾等戰鬥過的地方。全鄉境內有晏家河、塔沙河、洪石河、楊堂河四條河流縱橫交錯;各類用材林成材面積達7500畝,野生動植物品種數量巨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氟石、熒石、膨潤土、珍珠岩、金礦等礦產資源達十幾處,其中僅珍珠岩儲量就達200萬立米。
晏河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鄉黨委、政府加大爭資跑項力度,依靠項目援助,力促晏河發展。自2000年至今,全鄉共爭取各類項目資金達2800餘萬元,先後建成了晏河大橋、1500畝4355項目園區、萬畝優質糧基地、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區、1800畝土地整理、13000畝速生楊基地、3300畝老茶園改造、6200畝生態茶園建設、5座電灌站、30公里鄉村水泥道路、3座小型攔河壩、8口農業灌溉和人畜飲水機井、改造中國小危房120間,新建晏河一中學生宿舍樓2240平方米、禮堂670平方米,河岸護砌1800米,修築晏河溢流壩一座。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全鄉生產生活條件,美化、亮化了晏河環境,為晏河的進一步發展備足了後勁。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晏河鄉連續5年在前縣綜合排名位居前列。2004年鄉黨委被省委組織命名為“五個好鄉鎮黨委”、晏河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生態示範鄉”、“市級文明鄉鎮”。
資源:1、秦窪青龍非金屬礦開發項目,氟石、膨潤土、珍珠岩礦料分離,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年產值約800萬元,利潤150萬元。
2、潘畈魯尖山熒石礦開發項目,氟化鈣造礦,金屬提煉,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年產值約500萬元,利潤150萬元。
3、萬畝生態茶園旅遊發展項目。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年收入8000萬元,利潤300萬元。
4、經省屬地調三隊勘探初步查明:在光山縣晏河鄉帥窪、徐灣、楊坳三村南部九架嶺地帶蘊藏著特大型明礦,此礦床處在地表下300-800米之間,成整層一體帶狀分布,厚度在300-500米之間,質量好、品位高、易開採。據測算,已探明鉬金屬儲量60萬噸,預計潛在價值2000億元以上,未探明儲蓄及分布還很大。
2010年起,已由國家500強企業河南煤化集團公司著手開採,現已投巨資從全國各地調來17台深井鑽機在九架嶺布點鑽探,進一步探明分布情況,確定儲量和品位。預計今冬明春進入正式開採階段。此鉬礦開採後,將給晏河鄉經濟發展帶來積極深遠的影響。
旅遊勝地
以淨居寺為核心的光山縣淨居寺名勝區,位於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的大蘇山。北齊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釋道岸建寺始名淨居寺。宋真宗賜額“敕賜梵天寺”。寺距群峰之間,多名勝古蹟。古往今來,多位名人寫詩留題,素有“詩城樂地”之美稱。是天台宗的發祥地。淨居寺風景區山清水秀,松杉掩映,綠茶溢香。大蘇山頂有紫雲塔,高聳入雲。鳥瞰寺寺周群山,似歡舞滾動的青龍,盤繞古寺俯首“朝聖”。蘇山岩凌空秀出,鬼斧神工,深然天成;翠燭峰東西對峙,形似燭台,日月耀頂;白蓮池芳潔面寺,微風弄波,泓水綠粼;花瓶峰、香爐阜皆因形而得名。寺前,有千年銀杏,寄生檀柏,俗稱“同根三異樹”。當年蘇軾常在樹下讀書吟詩,曾賦出“四壁青山,滿目青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的佳句。另有唐柏五棵,根深葉茂,風韻猶存。寺旁功德井,相傳建寺時,所有木料皆從此井扯取,明朝監察御史王相有“七井泉通一派香” 之詠,又有“功德潤蒼生”之頌。寺後有蘇東坡讀書堂,宋蘇軾補謫黃州寓此讀書、品茗。並寫有《游淨居寺》等詩篇,明嘉靖三十五年碑刻《宋蘇軾游淨居寺詩並敘》猶存。此外,還有各具傳說的谷口鐘、竹溪月、釣魚台、仙人洞、寶菊花,以及以情入景,以形入勝的二門觀天、夕山遠眺、蘇山夜雨、夜牛耕田等佳景,山水相間,呼應成趣。新建的淨居寺茶樓,風格別致,使你一邊品茗、一邊欣賞正宗的茶道。“名山名寺出名茶”。淨居寺層巒疊嶂雲霧多,溪流縱橫水潺潺,青山滴翠日照短,松竹梅茶幽蘭香。源遠流長的淨居寺茶,香高味醇,品質上乘。
古剎逢盛世,名山迎佳賓。光山縣淨居寺風景區有雄偉壯觀的廟宇,典雅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古文化,山青水碧,恬淨淡雅,置身其境,品銘爽心,飽攬風光,使人心曠神怡,實乃旅遊和療養的豫南勝地。在農曆二月十八日將舉辦一年一度的(古)廟會,屆時,天台祖庭---淨居寺笑迎八方香客。
紅色首府
徐畈革命舊址群,方圓約一平方公里,有文物保護單位25處,保護寨牆2千米,共有房屋367間,是豫南地區現有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早在1931年春至1932年8月是鄂豫皖特委部分機關和中共光山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當時鄂豫皖新集之外的又一政治中心,有“紅都”之美譽,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畈革命舊址群原是徐姓大地主莊園,明末就修築成寨堡。1930年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根據地的擴大,徐畈周圍的光山南部基本變成紅色區域,而國民黨河南省參議員劉春圃糾集徐畈的地方民團頭子徐作臣勾結附近反動勢力紅、黃兩幫學會企圖憑險頑抗,阻止革命發展。1930年6月,紅一軍一支小部隊和赤衛隊決定要拔掉徐畈這顆釘子,但由於寨牆堅固、寨堡林立,牆上又有深壕環繞,加之敵槍火猛,紅軍攻寨月余久克不下。1930年12月底,紅軍軍長許繼慎親臨徐畈陣地,決定挖塹道通寨邊、挖深溝排壕水、築土台扎木城,用逼、困廉施的辦法打擊敵人,終於攻破了徐畈堅固的寨堡。1932年元月,光山縣蘇維埃政府機關從李灣遷到徐畈,此後,鄂豫皖特委的一些機關和組織部、宣傳部、黨校保衛局、法庭、紅74師的軍部、乾訓所、列寧國小等機關相繼遷到徐畈。許繼慎、徐向前、成仿吾、周純金、戴繼英等領導人都先後在此工作過。紅軍在徐畈自建了營房,領導開展農民運動,開辦幹部訓練班,加強對工農幹部的培養,宣傳革命,保衛蘇區。10月張國燾推行“肅反”擴大化,徐畈一度成為重災區,先後有近千名的優秀兒女遭受無情迫害和冤殺。1932年9月,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後,徐畈失守,徐畈作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政治中心之一,將近有兩年之久。這裡家家住過紅軍,戶戶支援革命,這裡的山山水水都印滿了紅軍的足跡,是名符其實的紅色堡壘。
在上級黨委的關懷下,縣級文物部門加大了對革命舊址群的修繕和保護,晏河鄉政府也投資興建了晏河至管圍孜徐畈水泥路,徐畈革命舊址群現已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勝地。
生態茶園
晏河鄉萬畝生態茶園是由河南藍天集團控股投資建設項目,鄉村兩級參與建設的高標準生態農業園區。該園始建於2002年冬,歷經3年的開發建設,已實現山、水、田、林、路、渠網路配套,面積達6200畝,加上原有老茶園3300畝,總計9500畝。茶園分山地茶、坡地茶、稻改茶三種類型,其中“稻改茶”面積高達2400餘畝,占生態茶園的近40%。茶園涉及晏河鄉胡樓、揚帆、秦窪三村的59個村民組,1250戶,園區農戶戶均種茶4.8畝。園區茶苗主要以無性系“克隆”茶苗為主,占茶園面積的80%,是目前信陽市無性系茶苗種植規模最大的茶園。優質良種茶苗品種有龍井43、烏牛早、迎霜、福鼎大白。建園伊始,該園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統一規劃,統一抽槽整地,統一品種技術,集中連片搞規模種植。管理實行無害化、標準化,用生物農藥和種植生態樹防蟲防病,堅持施餅肥、雞糞、沼液、沼渣等農家肥、有機肥,間施菌肥,嚴禁施化肥、化學農藥,園區生產的茶葉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無公害的放心茶”。2005年有3000畝茶園進入試采期,畝收入達400多元,同時解決了種茶三村和周邊鄰村3000多名的“留守”勞動力的就業,正在開發建設的生態茶園旅遊觀光路將淨居寺和徐畈革命舊址群有機聯繫起來,實現了綠色旅遊、人文宗教旅遊和紅色旅遊的有機融合。
晏河萬畝生態茶園已成為晏河特色的板塊經濟,全鄉的支柱產業更是光山縣旅遊、觀光、娛樂、休閒的最佳去處。
楊樹基地
晏河鄉楊樹基地是鄉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大手筆。從1998年沿公路綠色長廊建設開始,逐年投入,逐步發展壯大,如今總面積達13000餘畝,主要集中在“三河一線”,即晏家河流域、塔沙河流域、紅石河流域、閘晏路沿線,品種主要以107、108、2025楊為主,目前有7000多畝享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2000年後,晏河林業進入飛速發展期,每年春季,政府首先拿出鋪墊資金10餘萬元,統一購苗,統一規劃,採取“誰投資,誰受益”的管理模式,鼓勵農戶大膽承包“四荒”,重點開發建設速生豐產楊樹基地。2001年首先在付店村的朱鄉、田鋪,程山村的冷畈,晏河村的雞公潭示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功,輻射帶動全鄉14個村林業生產的飛快發展,形成了村村有規模,組組有精品的良好發展態勢。成功的發展經驗,創造了好的發展環境。2003年3月,信陽金光集團與鄉政府簽約投資100萬元,採取集團公司與農戶三七分成的管理模式,在河川村的熊井河地、付店村的田鋪、前朱窪荒山發展楊樹895畝,開創了晏河招商引資發展林業的先河,給晏河的林業生產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基地楊樹成活率達95%以上,長勢良好,管理科學,已形成發展規模。經測算,晏河發展楊樹,自2002年以來,從國家退耕還林補貼、出租土地效益分紅中,每年增加農民收入近150萬元,速生楊基地建設成為繼萬畝生態茶園之後晏河經濟發展又一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