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單45號

晉單45號是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1996年以自選系C278為母本,以旱21R為父本,雜交選育的單交種。 1998年參加省中晚熟預試,產量名列29個參試品種之首,平均比對照農大60增產49.1%。 1999年以來,在山西、遼寧、內蒙、河南、寧夏等地大面積示範,產量水平13500~15000kg/公頃,一般較農大108,沈單10號增產10~15%,表現出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的顯著特點。

晉單45號原名忻黃單81號,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優質、高產、多抗玉米雜交種選育”課題組於1996年育成,2002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屬於堅桿、大穗、中晚熟的高產型品種,可作為我省澱粉專用型玉米的替代品種,廣泛套用於玉米澱粉加工,為我省玉米的轉化、增值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品種來源
晉單45號是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1996年以自選系C278為母本,以旱21R為父本,雜交選育的單交種。C278由源於美國的中間材料,經6代自交分離選育而成,旱21R選自78599種質。雜交模式為改良Reid群×外雜選亞群。
區試表現
1998年參加省中晚熟預試,產量名列29個參試品種之首,平均比對照農大60增產49.1%。1999年參加省中晚熟組區試,7個點平均產量8959.5kg/公頃,平均比對照晉單36號增產17.9%,位居12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0年省中晚熟區試,11個點平均產量10063.5kg/公頃,比晉單36號增產10%,比農大108增產7.7%,位居13個參試品種首位。兩年區試平均比對照晉單36號增產12.7%,比農大108增產7.7%,兩年18個點,16個點增產,增產點占89%。
生產試驗與示範
2000年生產試驗點6個,平均產量10444.5kg/公頃,比對照晉單36號增產20%,比農大108增產5.6%;2001年生產試驗8個點,平均產量9733.5kg/公頃,比農大108增產15.27%,兩年平均產量10038kg/公頃,平均比晉單36號增產20%,比農大108增產10.7%,兩年位居第一。
1999年以來,在山西、遼寧、內蒙、河南、寧夏等地大面積示範,產量水平13500~15000kg/公頃,一般較農大108,沈單10號增產10~15%,表現出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的顯著特點。
特徵特性
植物學特性:山西忻州春播130d左右,需≥10℃的有效積溫2800℃?d。幼苗葉綠色,葉鞘紫色,第一葉長圓形,株型呈塔型,苗期長勢弱。成株期葉色深綠,葉片寬厚,莖桿粗壯,氣生根發達。株高280cm ,穗位120cm,莖粗3.5cm,主莖葉數22片,雄穗中等發達,分枝數15-16,花葯黃,花粉量足,果穗苞葉松,花絲粉紅色,果穗粗筒型,穗長22-25cm,穗粗5.8cm,行數18行,行粒數45,穗粒數800粒,單穗重300g左右,出籽率85%,籽粒桔黃色,深馬齒,千粒重420g左右。總的特點是氣生根發達,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產量水平高。
抗病性:據山西農科院小麥所抗病簽定結果為:高抗矮花葉病(病情指數1.4%),高抗絲黑穗病(病情指數2.5%),高抗青枯病(免疫),中抗粗縮病(病情指數18%),抗大斑病(病情指數2.5%),抗小斑病(病情指數7.4%)。
品質性狀:據農業部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結果為:粗蛋白9.26%,粗脂肪4.16%,賴氨酸0.32%,粗澱粉72.58%。普通玉米澱粉含量只有60-69%,澱粉含量70%以上的玉米統稱為高澱粉玉米,因此,晉單45號可作為理想的高澱粉玉米在我省大力推廣。
適應性及栽培技術
適應區域:適於省春播中晚熱區,華北、西北及西南春播區種植,水旱皆宜。
播種期:品種生育期為130d左右,播種時應適期早播,時間掌握在4月15~20日之間,以保證有充足和適宜的灌漿期。
種植密度:晉單45號屬中桿大穗品種,株型屬於平展型,不宜密植,以單桿大穗取勝,一般中水肥地留苗42000~43500株/公頃,高水肥地45000株/公頃左右。
施肥技術:播前施足底肥,有條件的適當多施有機肥,每公頃施硝酸磷肥375~750公斤,追肥尿素每公頃225~300公斤,追肥應在大喇叭口期及時施入。
種植方式:可等行距種植,也可寬窄行配置。西北地區可作為玉米、小麥套作方式的首選品種。
種子生產技術
四月中下旬下種,先播母本,待母本頂土時,播種父本,父母本行比1:4為宜,母本60000株/公頃,父本留苗15000株/公頃,制種產量可達6000-9000 kg/公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