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捕手:莊崧冽與雕刻時光

時光捕手:莊崧冽與雕刻時光

《時光捕手:莊崧冽與雕刻時光》內容簡介:雕刻時光咖啡館作為全國最大規模的連鎖藝文咖啡館,在商業和文化上取得了雙贏。《時光捕手:莊崧冽與雕刻時光》中,作為雕光創始人的莊仔分三部分對如何創辦並經營一家咖啡館做了詳細闡釋。第一部分,莊仔從咖啡館選址、食物等角度闡述了創辦一個咖啡館所必備的元素。第二部分,通過與柏邦妮、阿北(豆瓣CEO)、耀陽(藏紅花西餐廳創辦人)等人的對談,討論了咖啡與閱讀、電影、旅行、美食的關係以及對生活方式的選擇。第三部分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經營雕刻時光的心得和秘訣,給所有希望擁有一個咖啡館的人提供一些經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時光捕手:莊崧冽與雕刻時光》編輯推薦:雕刻時光咖啡館締造者的創業獨白:這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開咖啡館的工具書,它更想讓你感受到有態度、有信仰的生活和那些“粗魯”但真誠的青春。

作者簡介

莊崧冽,他是來自台灣雲林鄉下,愛書愛電影的文藝范兒“小鎮青年莊仔”;
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科班畢業卻從沒拍過電影的“莊導演”;
他是在全國開了數十幾家連鎖咖啡館的“台商莊崧冽”;
他是員工眼裡溫柔可親但也挑剔龜毛的處女座“莊老闆”;
他相信萬事隨緣,卻把小愛好做成了大生意;
他崇尚樸實低調,卻“一不留神”就被貼上了“成功人士”的標籤;
他沒想講大把大把撒狗血的勵志故事,
只想通過這些文字,和大家聊聊天……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個夢想多、主意多,對生活還有許多美好期許的人,
和莊仔聊聊,或許能找到幾分心靈相通的共鳴。

圖書目錄

序言∕開篇 帶著怎樣的願景去開咖啡館
第一章 藝文咖啡館的養成
第一節 選址
第二節 食物
第三節 服務
第四節 風格
第五節 資金
第六節 經營
第二章 時光捕手
第一節 成長
第二節 閱讀
第三節 電影
第四節 設計
第五節 跨界文化
第六節 旅行
第七節 美食
第八節 新媒體
第三章 雕刻時光的秘密
第一節 雕刻時光咖啡館設計的原則
第二節 雕刻時光咖啡館開店選地秘訣
第三節 咖啡館經營秘籍

序言

開篇
帶著怎樣的願景去開咖啡館
要寫一篇關於雕刻時光咖啡館的故事——從誕生、成長,一直發展到現在——對我這種比較後知後覺的人來說或許比較難。因此跟出版社商量,能不能先以對話的形式來做,然後談著談著,再想辦法把這些內容編輯起來。這樣,書中既有個人書寫的內容,又有對話的一些篇章。這種方式是我比較樂意接受的,因為我實在是個蠻愛說話的人。
於是,這本書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在跟人說話的基礎上完成的——跟豆瓣的阿北說話,跟咆哮女郎柏邦妮說話,跟藏紅花西班牙餐斤的耀揚說話對答也有,自說自話也有,總之是在蠻樂呵的狀態下做這件事情。
做這件事,我想首先要釐清幾個目的:
1雕刻時光咖啡館從1997年創辦以來,到今年已經是第1 5年,有30多家咖啡館分布在北京、西安、南京、上海、福州和杭州等地,所以有必要找個機會重新去看待目前所做的事情。
2把開店之初到現在的經驗和心情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也看看這裡邊有什麼好玩的或不好玩的事情發生過。
3想辦法把最近的心得和想法記錄下來,以免以後忘了(有些事情真的很容易忘記)。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裁決定在平時勻出一些時間來,說說話,整理整理,把過往的時間和心情梳理一遍,把樂趣和創意分享給大家。
最初開第一家“雕刻時光”的時候,我很想把店開成巴黎左岸的那種感覺,小圓桌啊,厚厚的桌布啊,笨笨的那種,writer's coffee,讓寫作的人.編劇啊、小說家啊來這邊創作,大家互不叨擾,保持一種沉靜的狀態。而且,一開始我們是打算做一家帶有咖啡區的書店,而不是單純的咖啡館。後來,因為書店執照很難取得,書反而成了陪襯,我們陸陸續續地賣起了咖啡、三明治、意大利麵。但是我和小貓(作者妻子)還是攢了很多好書,通通都貢獻到店裡,給客人免費閱讀,所以店裡滿滿的都是書——這在1997年、1998年那時候,給人的感覺還是很特別的。
由於開第一家雕刻時光咖啡館的時候,星巴克咖啡還沒有進入中國,那時候的人們也沒什麼喝咖啡的概念,大家都更喜歡去酒吧喝喝酒,吃點西餐,或是去中餐廳吃飯談事情。咖啡這“洋玩意兒”對大家來說還是挺新奇的。但是大學區的年輕人和老師們相對而言接受能力還是挺強的,大學生們縱使身上沒有多少錢,但他們熱愛和人交流,而且需要談戀愛,追女孩子…且北大和清華里的外國學生、老師也多,人群的結構特別豐富。形形色色的人在成府街這條小街上來來往往,爛瞎瞎地過著生活,卻有非常棒的文化氛圍。
這個時候,“雕刻時光”的出現,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交流平台。
咖啡館是一個公共平台。咖啡館的老闆不要把店當作自己家的客廳,總想著把自己的個性發揮到極致。做服務業的人,要把自己的性格稍微藏一點兒.不要太外露,因為是在公共區域做公共服務的。應該儘量保持客觀性和中立性,保持一種模稜兩可的、暖昧的、不妄加評論的狀態。開店之初,也會有很多人一進到店裡就想找我聊天,但慢慢就不這樣了。
其實,咖啡館的光環也不是真的那么亮,就是踏踏實實地做生意,並開開心心地把它做好。當然做得久一點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說咖啡的口味更細緻多元,食物更可口,環境設計和裝修更細緻而貼心而隨之而來的,是品牌力的慢慢擴散,慢慢累積。這是一個辛苦的過程,但是這樣一來,不管是實力還是時間的積累,都是別人奪不走的。
我覺得做生意的態度就應該是低調,與人為善的。儘量潛移默化地在每天的經營過程中,把品牌、質量和善意影響擴散出去,而不是趾高氣揚、高高在上地等著消費者來膜拜——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就算是LV或愛馬仕、保時捷或大眾汽車這樣的品牌,也是經歷漫長時間的努力和辛苦勞動,才變成人們喜愛和崇拜的對象。
或許,經營一間歷史悠久的咖啡館和開辦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沒什麼本質的區別。當你選擇去牛津、哈佛那樣的學校念書,其實是因為他們有傳統、有理想、有追求,最終雖然不一定真能學到什麼知識或者技能,但是那個學校的精神卻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而好的咖啡館也應該是這樣的。
從一家咖啡館的角色來說,“雕刻時光”比較像歐美的大學,沒有圍牆,沒有界限,和不同的業態發生著關係。讓人們去互相影響、互相探索,這是咖啡館最重要的功能。咖啡館要和所在的社區發生關係,並產生互動,就要拆掉那些邊框線框。如果做咖啡館的人沒有把握住這一本質,就會把咖啡館變成一個封鎖的牢獄,一個自命清高的舞台——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要更樸素一點,踏實一點。
一家咖啡館如果提供了好的產品、好的環境和好的服務,這就意味著它提供了好的內容。同時,商家一定要帶著善意。只要帶著善意和好的內容去經營,你就一定能影響到來店裡的人和周圍的環境。
咖啡館可以成為一個社區的中心點,但是不會是唯一的。我一直想著咖啡館和書店、理髮店、Vintage服裝店等之間的關係,如果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等待剪頭髮,會不會很好?而如果這樣那樣的店和咖啡館結合在一起,會不會很棒?在一個社區里,書店可能是精神的軸心,而服裝店可能是時尚的軸心,那么咖啡館呢,就可能成為結合著精神和休閒的社區中心。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在寫這些“指南式”的文字時,多少會覺得有點尷尬,原因是,我本身是個蠻討厭教科書的人。大概是不太相信教科書里所寫的東西吧,我寧願靠自己親身經歷去驗證一些道理。難道說你看完這些“指南”,就能按圖索驥地開辦一家成功的咖啡館了嗎?我想那是比較難的,凡事如果想知道真相,還是要親身去實踐才行。
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著的《雕刻時光》那本書里,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所有的真理都要你親身去實踐、體驗。摔過跌過,心領神會了,那個道理才是真的,才是你的,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不親自去戰鬥和爭取就得來的經驗並不是真正屬於你的。比如我寫了10條心得,可能其他人也寫得出來,但是只有真的實際開過店的人才能心領神會,也才明白其中真正的價值。當然也有很多曾經以為的真理最終被驗證是錯的。我自己也曾摔跤摔得很厲害,但我依然覺得所有人都要親自去試摔看看,自己親身去體驗。
這也是我看待雕刻時光咖啡館的態度——把它看成一個人,你可以撫養他,教育他,為他規劃前程;但在成長過程中,還是要讓他自己去走一走,摔一摔,因為他終究是會長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