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時代經典文庫系列:西方的沒落》編輯推薦:一部無與倫比的百科全書式傑作,揭示文明世界沒落的成因;湯因比、阿瑟·蓋耶、福利德爾、吳宓、費正清傾情推薦!史學大家斯賓格勒的絕世經典,在西方世界引發自省的狂潮!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 譯者:張蘭平
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德國著名歷史學家、歷史哲學家,也是歷史形態學的開創者。他出生於德國哈茨山區的布蘭肯堡,曾就讀於哈雷大學、慕尼黑大學和柏林大學。1911年,斯賓格勒在慕尼黑開始撰寫《西方的沒落》。這本書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使斯賓格勒一舉躋身於20世紀最有影響的歷史學大家之列。主要作品有:《西方的沒落》《普魯士的精神與社會主義》《德國青年的政治義務》《德國的重建》《人與技術》等。
媒體推薦
這是20世紀的一部力作,它遲早會為所有迷思於存在之謎的人所閱讀,這是一部真正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既以其悲觀主義令我們沮喪,又以其對我們的已有觀念的有力挑戰而令我們振奮。
——阿瑟·蓋耶:《論壇報》
自尼采對歐洲思想留下其不可抹除的印記以來,在德國或歐洲其他任何國家,還沒有一部哲學著作在其重要性、卓越性和百科全書式的知識上堪與《西方的沒落》相媲美。
——恩斯特·波亞德:《獨立報》
由於他的方法、他的挑戰、他的描繪文明形態學的嘗試、他的對想像的熱烈渴望,任何想要在黃昏或黎明的薄霧中摸索前行的人,都應當閱讀斯賓格勒。
——查爾斯·比爾德:《紐約先驅論壇報》
當我讀著這些充滿歷史洞見之光的篇章時,我首次懷疑,我的整個探討,在問題提出之前(更不用說找到答案了)就早已被斯賓格勒處理過了,這一想法在我的腦海中充分明朗起來。
——湯因比:《文明經受考驗》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譯者序
第一章 起源與景觀
(甲)宇宙和小宇宙
第二章 起源與景觀
(乙)高級文化的類型
第三章 起源與景觀
(丙)文化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城市與民族
(甲)城市的心靈
第五章 城市與民族
(乙)民族、種族、語言
第六章 城市與民族
(丙)原始人、文化民族、費拉
第七章 有關阿拉伯文化的各項問題
(甲)歷史上的假晶現象
第八章 有關阿拉伯文化的各項問題
(乙)枚齋的心靈
第九章 有關阿拉伯文化的各項問題
(丙)畢達哥拉斯、穆罕默德、克倫威爾
第十章 國 家
(甲)等級問題——貴族和僧侶
第十一章 國 家
(乙)國家與歷史
第十二章 國 家
(丙)政治的哲學
第十三章 經濟生活的形式世界
(甲)貨 幣
第十四章 經濟生活的形式世界
(乙)機 器
文摘
(甲)宇宙和小宇宙
一
每當黃昏的時候,你會看到花朵一朵接一朵地在夕陽的餘暉中閉合起來。這時,你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這就是面對著茫茫大地上虛無縹緲般的生存有一種難以名狀、不可思議的恐懼感。寂靜的森林,孤獨的田野,這裡一叢矮樹,那裡一條細枝,它們自身無法搖擺,但卻被微風不停地戲弄著。只有那些小小的蚊蟲才是最自由自在的——它們在傍晚時的微光中舞蹈,心裡想著要到哪裡去,便可以自由地向著哪裡移動。
一棵植物,如果就其本身來說,會顯得無足輕重。它構成景色的一部分,會因某一機緣在這裡落地生根。微光、寒風、每株花草的閉合——這些不是因或果,也不是危險或對危險的刻意回答。它們僅是一種單純的自然過程,這個過程在植物周圍,與植物一起,且在植物身上自我完成。個體植物本身無法進行期待、希冀或者是自由地選擇什麼。
與之相反,動物卻能夠進行選擇。它已經從世界所有其他事物被奴役的命運中解脫出來。這一群小小的蚊蟲在不斷地飛舞,那一隻離群的孤獨的小鳥傍晚時分還在飛翔,狐狸鬼鬼祟祟地走近巢穴——這些全部都是另一個大世界中蘊涵的小世界。哪怕是一片葉子上面的一滴水珠中的微生物,它非常渺小,甚至不會被人類肉眼所看到,它的生命只會持續上數秒鐘的時間,而且只占據水珠中的一個小角落,但它在宇宙面前卻是自由且獨立的。與之相比,懸掛著這片葉子的參天大樹卻如此的不自由。
奴役與自由,就其最終與最深刻的意義來說,是我們用來鑑別植物生活和動物生活的差異所在。然而,只有植物才完全是其本來面目的;在動物的本質中,它有某種雙重的東西。植物只是植物,而動物除了包含植物的性質,還包括了其他的性質。面對著危險而顫抖著擠在一起的獸群,依偎在母親懷裡哭泣的嬰兒,絕望地向上帝求救的成人——所有的這些,全部都是企圖從自由生活重新回到植物性的受奴役的境地,而他們本來已經從奴役的境地中解放出來了,並獲得了獨立的存在。
一棵開花的植物的種子,將它們放在顯微鏡的下面,會顯現出兩隻形成和保護著即將敞露於光亮的幼芽的子葉,並附有生命循環器官與生殖器官,此外還顯現出第三隻子葉,這個子葉含有未來的根,而且它告訴我們:這株植物注定無法避免地要再一次地變成景色的一部分。反過來,在高級動物中,我們會看到受胎的卵自其個體化的存在的最初時刻起便會形成一隻外鞘,將循環與生殖部分的內部容器——也就是動物體內的植物因素一一封閉起來,並使之與母體以及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事物隔離開來。這隻外鞘象徵著動物生存的基本特徵,並將大地上出現的兩種有生命的東西區別開來。
這兩種有生命的東西有著高雅的名稱,那是古典世界想出來並遺留下來的。植物是屬於宇宙一類的東西,而動物則除此之外,還是與大宇宙關聯著的自成一體的小宇宙。生物單位一直到如此境地——與“萬有”分離且能規定它在萬有中的地位,才會變成一個自成一體的小宇宙。就連處於大循環中的各行星也遭受到了奴役,和一個大世界相比,能夠自由運動的只是這些小世界,在其意識中大世界便是它們的周圍世界(環境)。只有通過小宇宙的這種個性,那種光所呈現於其眼前——我們的眼前——的事物才能獲得“實體”的意義,而對於那些行星,我們也是出於某種原因才勉強承認它們具有實體的特性。
所有宇宙的東西都有其周期性的標誌,或者稱之為“節拍”(節奏,拍子)。所有小宇宙的東西都有其極性,或者稱之為“緊張”。
我們談到緊張的警惕與緊張的思維,但是所有醒覺的狀態在其本質上都是緊張的。感覺與對象,我與你,原因與結果,事物與屬性,在這些對立物中的任何一對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張力,而在意味深遠地被稱做“鬆弛”的狀態出現的時候,對立的雙方也隨之而鬆弛,代替了生命的小宇宙方面。一個睡著的人,解除了全部的緊張,只是過著一種植物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