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脈動

時代的脈動

《時代的脈動》,作者是張秋山 ,由人民出版社於2007年12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發展,關於馬克思主義“三農”理論發展與實踐的思考,共產黨員先進性與黨的作風建設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印象中的大學校園,是純潔無瑕的象牙塔,沒有塵世的浮華和喧囂;有的只是對知識的憧憬和汲取,以及奮發昂揚的氣氛。大學生自在悠然地享受著這裡空氣的清新寧靜和智慧的深邃博遠。他們是上帝的寵兒,這一切印象是那么合情合理。可是,你也許會看到另外一些東西,比如公共課上一片酣睡、不分場合的擁吻,還有對網路的迷戀……所有的這些,令我們感到的不是大學生的神聖,而是彷徨和不知所措。

他們該何去何從?在這一個大學生已經不是天之驕子而只是社會普通一員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該扮演一個什麼樣角色,怎樣扮演這個角色?近日,河北大學張秋山老師撰寫的《大學生社會角色時代變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為我們做了詳盡地闡述。作者多年致力於高校學生工作,對大學生極為熟悉和了解。作者從社會角色視角入手,針對大學生在社會轉型期出現的身份、職責、觀念、權利、行為等方面的變化,思考並解讀其角色變遷歷程及特點,值得當代大學生伏案詳讀並認真思索。

真實,貼近生活,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匆匆讀罷,掩卷而思,頭腦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書中所舉的一些真實的例子。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縮影。正如書中描述的,馬宗保為了供養三個大學生四處借錢,甚至借高利貸,柳國倉為了女兒上學不得不撿破爛、挖藥材,農村家庭十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勉強供讀一個大學生。看到此,許多大學生定會為之一震,境況類似的定會想起父母之不易,上學之艱難,境況好的也會有所觸動。在農村,很多人再苦也要把孩子送進大學,在他們看來,上大學是改變家庭命運和孩子命運,讓孩子出人頭地過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徑。殊不知,大學畢業在現在並不等於 “金飯碗”。像書中擇業行為部分分析的一樣,改革開放以來,高校一再擴招,大學生不再是鳳毛麟角,不再是準官員和社會精英,有的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不知這樣的結果被那些辛酸的父母看到會有何感想。但無論怎樣,事實就是如此,這種變化客觀要求大學生的社會角色進行變遷。

目錄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發展

2.關於馬克思主義“三農”理論發展與實踐的思考

3.共產黨員先進性與黨的作風建設

4.傑出的核心正確的道路良好的機制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關鍵——學習黨史的幾點感想

5.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選擇

6.關於“政策”在建設現代法制國家中地位和作用問題的思考

7.關於“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管治力量的一些思考

8.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推進勞動教養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9.對熱問題的冷思考——國有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10.論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1l.對我國領導管理制度與幹部任用制度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1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1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老幹部工作

14.未成年人保護立法的新發展

15.以人為本與科學發展

16.國土資源法制建設探討

17.中國歷史視野中的社會和諧思想

18.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19.科研誠信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制度保障

20.要更加注重預防腐敗的工作

21.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擁軍優撫安置工作

22.理論創新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作用

23.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企業競爭力

24.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發展模式創新——海南創建全國第一個生態省科學實踐的思考

25.企業應重視綜合能力建設

26.移動信息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27.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當前應對政策的思考

28.商業銀行經營轉型與體制創新

29.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四個問題

30.淺談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五個機制

31.對農村金融改革的幾點認識

32.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生態農業

33.激發有效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4.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35.意識形態、工業化目標與國有經濟的地位變遷

36.對解決民生問題資金來源渠道的思考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