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學社

春暉學社

安徽大學春暉學社(英文:Anhui University Chunhui Club)是在安徽大學社團管理委員會指導下的一家公益性社團。是安徽大學社員最多、活動最豐富、影響力最大的社團之一。成立於2003年9月,以“每一顆心都值得傾聽,每一個人都值得關注”為社訓,公益活動豐富多樣,自建社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建立過程

成立於2003年9月的春暉學社源自於一組照片和一個單純的念頭!2003年,剛升大二的安徽大學歷史系學長楊國生被一篇名為《一位老人和200多個孤兒的故事》的新聞報導所震撼,從此便萌生“走進他們的生活,改變他們的命運”這個看似單純可笑的念頭。守著這個念頭,他和隊友在劉存磊老師的幫助指導下成立了“春暉行動”團隊。 2003年寒假,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條件下。他們終於踏上了圓夢的征途,8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他們來到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王家玉兒童孤兒院。在孤兒院的幾天裡,他們住在孤兒院外面的羊圈裡,他們認真支教,同那裡的孩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走的那一天,他們對孩子們承諾以後每年春暉人都會去看望他們。 一份承諾,一份責任,返校後的“春暉行動”隊員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決定“行動”起來,並發起成立了“春暉學社”。讓我們和阜陽王家玉孤兒院結下了不解之緣。

社團文化

春暉社訓

每一顆心都值得傾聽,每一個人都值得關注。

春暉社徽

春暉學社社徽由陳景東設計於2008年09月,由太陽、綠色的書籍、十二道光線組成,各有寓意。

太陽:自古就有“天圓地方”之說。在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的太陽,象徵剛剛誕生的春暉學社;象徵一個新的希望的誕生;圓,周而復始延綿不絕,火紅的圓日象徵學社全體成員頑強拼搏的精神,象徵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象徵學無止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些在天與海之間歡快翱翔的精靈們,象徵著文學創作和思想上的自由,不受束縛;象徵著春暉學社蒸蒸日上,朝著更高的目標展翅翱翔。

綠色的書籍:綠色,象徵蓬勃的生機;書籍,是世界文明深厚底蘊的體現。兩者合為一,便成了人類思想文明上的肥料,滋養人們的思想根源,使之猶如春天般茁壯成長。春暉學社的使命便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世界文化,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習俗。

十二道光線:春天晨曦的陽光,給世界萬物帶來生機和希望。它們分別代表一年裡的十二個月份,象徵四季如春的寓意;象徵春暉學社成員猶如春天來臨般,充滿學習的熱情。

春暉社歌

歌名

《種下愛》

註:第二屆春暉論壇“共居在愛的名義下”晚會主題曲

歌詞

種下愛

作詞 : 崔 欣
作曲:鄧永峰
編曲:鄧永峰
演唱:陸雯溫

伴著盛開的花,蝴蝶快樂飛舞

帶著希望夢想一齊飛向遠方

挑戰未知旅途

迎著溫暖的風,跟隨你的腳步

因為你的存在,愛灑滿大地

春暉讓我感動

種下愛種下夢 種下我們的心愿

讓愛溫暖世界每一個角落

不怕苦 不怕累 笑聲交織著淚水

讓愛溫暖心靈最深處

我們在感動中成長快樂

(重複)

社團宗旨

“關注弱勢群體教育”是春暉的宗旨,“支教、助殘、扶老、濟困”是春暉的核心,“受助,自助,助人”是春暉的使命,“每一顆心都值得傾聽,每一個人都值得關注”是春暉的社訓。作為一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公益組織,春暉人行動至上,敢於擔當,善於思考,不斷創新,但是春暉卻從不敢奢求能夠真正的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地區和人們帶去太多的幫助和帶來太多的改變,春暉能夠做的只能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現狀,參與公益,增強責任,收穫成長,享受快樂。十年的實踐、思考、總結、探索,春暉學社欣慰的看到2000多名志願者因加入春暉而帶來的改變。

春暉希望加入春暉的人都是一個有責任的人,只有這樣才可以走的更真、更遠;春暉也希望通過純潔、務實、創新的公益活動和項目讓每一位參與者都在過程中收穫成長;春暉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是每一個成員和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同學的依靠,春暉人堅信,一群有理想、有責任的青年聚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必定是快樂的,這也是春暉追求的目標。

組織機構

理事會大會

春暉學社理事會是春暉學社最高決策機構。大會由現任社長主持,社長、副社長、全體部長副部參與。每周三召開一次,主要匯報一周的活動,以及對下周活動的準備。

組成部門

2014屆春暉學社社員大合照 2014屆春暉學社社員大合照

社長:春暉是一個團體組織,社長是社團的核心人物。社長不僅要在全體理事會成員的協助下統籌安排處理社團的所有事物,為社團的發展指明方向,還要把全體社員和理事會成員緊密團結起來,讓社團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副社長: 副社長是社長的親密戰友,其主要職責是協助社長處理日常事務,協調各方關係,與社長一起對社團日常工作任務予以安排,並指導監督各部門把工作做好。盡最大可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帶動工作效率的提升。

秘書處:負責社團資料整理與保存、社內財務事宜、會議通知、會議記錄及簽到等,同時制定社員手冊和社團規章制度。通知與聯繫各部門人員,起到上傳下達,統領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還負責對社團活動進行調研等。

項目部:前身為春暉學社基金會,成立於2007年,2013年春改組為項目部。部門旨在為社團發展特色活動,主要是通過專業機構(如省兒童基金會)的資金、管理上的支持,與春暉其他部門及合肥各大高校進行合作,舉辦各項針對弱勢群體的公益活動,如春蕾計畫校外募捐活動、格桑花西部助學活動、孝心工程之“青春伴夕陽”活動、“益行計畫”的相關活動。

宣傳部:展現春暉風采的視窗和平台。主要承擔兩項職能:一、宣傳工作,包括活動前期的線上宣傳、海報的繪畫製作,中期的活動進展報導,後期活動總結的公布,同時負責網路平台的運營;二、社團資料的整理與保存,與秘書處共同記錄社團活動等信息,進行春暉社刊的撰寫以及發行。

外聯部:不僅負責社團內部迎新晚會、聖誕晚會等活動的贊助協商,還與安徽省九大高校及安醫大二附院合作舉辦“散發希望”、“我們的六一”等大型關愛白血病兒童的校外活動,同時每周前往安醫大二附院陪伴白血病兒童,與他們進行親密的交流和接觸,給這些孩子帶去溫暖和關愛。

助殘部:致力於為殘疾人帶去溫暖和幫助,與合肥市殘疾人互助協會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主要有三項常規活動:每周三下午的太湖路國小助殘活動、每周六下午的“開心樂園”活動和每周末的介助人活動。

實踐部:社團最早設立的幾個部門之一,致力於發展創新校園活動,以校內外實踐活動為主體,主辦多項大型校內公益活動。部門早期有軍訓送水、運動會送水、“春芽杯”手工藝品大賽等活動,發展至今,部門主要活動有組織義務獻血活動,“樂淘市場”活動以及“我為運動會添彩”活動。

志願服務部:前身為春暉服務隊,2014年改組為志願服務部,是社團的專業志願者團隊,以面向校內外的志願者活動為主。志願者服務部作為春暉最年輕的部門,堅持“培養責任青年,鍛造公益精英,探索公益模式,推動社會發展”的使命,目前主要的長期活動有交通文明勸導、公交站點文明乘車勸導、江淮小記者志願活動等。此外,志願者服務部還與一些政府組織、民間公益組織保持合作關係,為合肥市相關活動提供志願服務。

課堂教學

愛心課堂:義務教學活動,教學點位於安徽大學老校區,主要針對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貧困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免費輔導,活動時間為每周日上午9:00—11:00。

希望課堂:義務教學活動,教學點位於合肥市高新區永和家園老年活動中心,課堂教學對象為國小二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目前有50多名學生,主要來自周邊的社區居民家庭,活動時間為每周日上午8:00—11:00。

夢想課堂:義務教學活動,教學點位於合肥市六十九中,主要是針對農民工子女進行一些功課上的輔導,課外知識延伸,素質拓展等,同時在翠庭園社區與君善公益合作開展"夢之翼"課堂活動,活動時間為每周日上午8:00—11:00。

陽光課堂:義務教學活動,教學點位於安徽大學新校區博學南樓A座,支教對象主要是校內的後勤工作人員子女,對他們進行課業輔導以及形式多樣的課外素質拓展活動,活動時間為每周日上午9:00—11:00。

活動介紹

樂淘市場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樂淘市場”是安徽大學的幾個學生組織聯合舉辦的一個義賣、代賣活動,目的是方便同學們之間的物品流通、資源重複利用。“樂淘市場”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為二手交易提供了平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不論是對於買家還是賣家都是有利的。“樂淘市場”活動是安徽大學十大精品活動之一,而春暉學社所得的的義賣收益將全部捐贈給有需要的貧困地區學校。

春蕾計畫

在我國,特別是貧困山區尚有少數文盲的存在,而女性文盲占文盲總數的2/3!為 了加強女童的素質教育,培養女童自力更生建設家鄉的本領,中國兒童基金會還設立了“春蕾計畫實用技術培訓專項基金”。截止到目前,實施“春蕾計畫”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已募集6億多元,共救助150萬餘人次失學女童重返校園。 在合肥市,就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女童因為家庭貧困,提前承擔起生活的壓力,被迫輟學,亟需幫助。那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貧困家庭,那一個個生活重壓下之下的孤苦身影,那一雙雙渴求幫助的期盼眼神,深深地烙印在安徽大學春暉學社願者們的心中。我們真誠邀請充滿愛心的您,與大家一同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春雷計畫”募捐 “春雷計畫”募捐

春蕾計畫是1989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的一項救助貧 困地區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公益事業。活動範圍在安徽省內,該活動是由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建築大學等九所高校共同舉辦的一個資助貧困女童的大型活動,活動以募捐的形式進行,主要進行為期兩天的校外募捐,通過募捐來的資金為女童提供幫助。

心繫老年孝心工程活動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心繫老年孝心工程是由全國心繫系列活動組委會等單位與京都念慈菴總廠有限公司合作共同 開展的一個活動,2015-2016年度以“青春伴夕陽”為活動主題在各高校之間開展,目的在於關愛老人,共築溫暖。

格桑花西部助學

春暉學社 春暉學社

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最普通的野花,她美麗而堅強,在藏族人心中,她代表幸福吉祥。在祖國的西部,青海、甘肅、四川、西藏,有著一群像格桑花一樣的孩子,他們貧困但渴求知識。一年到頭,他們的食物只有土豆,缺乏營養;刺骨的寒風中,他們光著小腳走很遠的山路去上學;大雪壓垮教室,他們在飛舞的雪花中席地上課;冬天缺乏燃料,他們在露天的太陽下堅持讀書;沒有椅子,他們站著上課……,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西部的生活狀況。安徽大學春暉學社對格桑花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去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收集同學

們不需要的書本等學習用品並將這些物品捐給需要的小學生。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簡稱:格桑花)是在青海省民政廳登記的非盈利性民間社會團體,原名格桑花西部助學,成立於2005年2月19日,寓意“愛要久”。是由關注西部的志願者自發組織的民間公益性助學組織。格桑花工作站安徽省站聯合安徽大學,安徽建築大學,新華學院等幾十所高校一起為西部助學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心樂園

“開心樂園”活動是助殘部在安大附近的芙蓉社區定期開展的一項長期助殘活動。志願者每個星期都要去“開心樂園”進行幫扶,志願者為兩到三人。活動內容:志願者手把手交殘疾人寫他們的名字、聯繫方式,教他們唱歌畫畫跳舞等一系列文娛活動,並且配合社區開展其他殘疾人活動。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憑藉著志願者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與殘疾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得到了芙蓉社區相關機構的肯定。

介助人

“介助人”活動也是助殘部在芙蓉社區定期開展的長期活動,志願者每周末到貧困殘疾人家庭輔導其子女,志願者在殘疾人家庭耐心的輔導小孩,並且潔身自律得到殘疾人家庭的肯定。

交通文明勸導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主要負責在高校周邊的主要繁忙路口協助交警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以及公交站點的文明乘車勸導,志願者主要負責組織乘客進行排隊,從而有秩序的上車或者提醒行人不要闖紅燈以便安全出行。








我為運動會“添彩”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我為運動會添彩活動”是安徽大學運動會期間在運動場外設立的一個油彩站,又名“添彩營”,在運動會期間每天提供免費的專業人體油彩顏料,請志願者為同學們在面部畫出國旗、迷彩等或同學們自行設計的各種圖案,或提供免費國旗貼紙(不乾膠貼和紋身貼)。另外設有添彩營加油牆,可以使用特色便利貼為自己的運動員同學寫下加油鼓勵的話語,公開貼上在加油牆上。活動旨在方便同學們表達自己對運動員的支持和喜愛,為 運動員加油,同時豐富運動會活動內容,為運動會“添彩”。

學社教學部

課堂教學不拘泥現有教學模式,創造以志願者面對面互動模式輔導為主,各類興趣活動為輔的新型課堂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塑造輕鬆無壓力的學習環境。做到不干擾正常的義務教育又輔助了基本義務教育的不足。除了基本知識教育,還注重興趣培養和素質觀念教育,志願者與青少年結對之後,將充分發揮大課堂無法做到的因材施教。以傳授知識為根本,引導學習興趣為亮點。

課堂名稱 支教對象 支教地點 支教時間 學生人數 志願者人數
愛心課堂 安大老區周邊外來務工人員和家庭貧困人員子女 安徽大學龍河校區 每周日早上9:00-11:00 50 30
希望課堂 合肥市外來務工人員子 女 合肥市高新區永和家園 每周日早上8:00-11:00 50 30
陽光課堂 安大新區 安徽大學磬苑校區 每周日早上9:00-11:00 50 30
夢想課堂 合肥市腳踏車廠附 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合肥市第六十九中學、合肥市翠庭園小區 每周日早上8:00-11:00 60 30


教學部門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

愛心課堂:課堂活動形式、目的:以“關注合肥市貧困家庭和進城務工者子女教育”為宗旨,通過“愛心課堂”的形式,幫助安大老區旁邊貧困家庭和外來務工子女輔導功課。讓那些徘徊在城市邊緣的孩子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每個星期天的上午(不包括寒暑假)我們都將會在安大老區度過。7:40志願者在安大西門集合,然後大家一起乘坐149路公車到安大老區。9:00正式為孩子們補課。其中9:00-10:00幫孩子們輔導作業,10:00—11:00給孩子們上素質拓展課,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手語、摺紙、畫畫、唱歌等等,儘量培養孩子們興趣。另外,我們會定期地組織孩子們看一些課外書,定期讓志願者給孩子們上大課,大課的內容涉及多方面,如關於夢想、中國的傳統節日、急救知識等等。  

希望課堂:2007年,春暉學社開闢了繼愛心課堂之後的第二個教學點——希望課堂。希望課堂設立在合肥市高新區永和家園,通過“辦課堂”的形式,達到提高其成績,樹立其自信,讓其積極地面對生活的目的;並且提高當代大學對城市弱勢群體的關注度,展現安大學子“有愛心,有恆心,有真心”的良好形象。

陽光課堂:“陽光課堂”是春暉學社在安徽大學罄苑校區開設為後勤集團工作人員及周邊留守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優良的師資隊伍,通過大課堂教學、一對一輔導和各種形式豐富的活動陪伴孩子們度過充實而又愉快的周末。

夢想課堂:“夢想課堂”集中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與六十九中及翠庭園小區將建立更加穩定和長期的合作關係。為周邊的學生們帶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和素拓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陪伴他們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

主要教學內容

1 、一對一輔導 志願者對孩子進行一對一輔導,幫助孩子解答學習中的難題。每個志願者只針對一到兩個孩子,會全心全意地了解這個孩子,更主動地去接觸他們,了解他們最需要的東西,並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

2 、興趣大課堂或者流動圖書館 興趣大課堂給孩子們上大課,內容不限於書本上的語數外,而是補充課外的科學文化知識。曾上過羅馬數字、趣味數學、動物的聲音等,旨在拓展他們的知識面。 流動圖書館是志願者吧募捐及購買的書搬到課堂,供孩子們免費閱讀的活動,書的種類很多,包括四大名著、寓言故事、探索外星人等,希望他們在閱讀中能收穫知識,增加閱歷。

3 、戶外師生活動 為了培養師生的感情,為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在時間、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在最後的半小時跳繩、打球、玩遊戲等。

4 、實踐活動 除了上述常規活動外,我們還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例如博物館參觀、大蜀山掃墓、母親節時的校園除草、徽園遊玩等。

暑期實踐活動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

2014年金寨縣龍沖支教 2014年金寨縣龍沖支教

在安大沒有人不知道春暉學社的支教活動,足以見春暉學社的支教活動影響是多么的深遠,春暉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即支教活動。2015年暑假,春暉學社組建了前往長豐、金寨、壽縣、界首、霍山的五支支教隊伍,在當地開展了為期18~25天不等的支教活動,不僅給當地的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帶去了知識,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素質拓展活動,陪伴著當地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歡樂的暑假。這五支支教隊伍不僅被評為校重點團隊,還入圍共青團中央及中國青年報聯合舉辦的“2015尋找全國百強暑期實踐團隊”活動,並被評為十佳實踐團隊,是安徽省唯一獲此榮譽的高校實踐團隊。

春暉家園計畫

2015年春暉暑期支教隊隊服 2015年春暉暑期支教隊隊服

春暉家園計畫成立於2010年7月,由安徽大學春暉學社發起。活動旨在對志願者的家鄉進行中長期的集中建設,圍繞弱勢群體教育幫扶開展各類三下鄉活動,如支教、文藝匯演、調研、關注孤寡老人等。經過前期調研,項目的首個實施地定在皖豫交界的一個小村莊——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三元鄉張店村。2011年7月,春暉家園計畫首批17名支教隊員在當地開展 了為期23天的留守兒童支教調研活動,通過自籌自建建設了藏書量近10000本的共青書屋“春暉閣”,以彌補鄉村國小圖書室的空白。截至今日,春暉家園計畫已經擁有圓夢行動、美麗瞬間行動、暖冬行動、暖心行動、流動圖書行動、手拉手共建城鄉留守兒童的希望之夢行動等多個子項目。項目實施期為一年,已經獲得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血液中心、合肥市香樟雅苑國小、江淮晨報、合肥肖氏餐飲有限公司、屯溪路國小、六十八中、三十八中等組織和個人的愛心幫扶,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我們可以做的不多,但我們會努力!

王家玉孤兒院

阜陽潁上王家玉孤兒院是一位66歲的老人和214名孩子組成的一個特殊家庭,王家玉老人從從1964年收養第一名孤殘兒童起,已自願無償收養了532名孤殘特困人員,學校里200多名兒童中殘疾兒童、弱智兒童、腦癱兒童占了一半。王家玉不但要負責孩子們吃、住、穿,還要給需要動手術的孩子聯繫醫院、替走散的孩子找家人……從獲知王家玉老人與200多名孤兒的事跡開始,安徽大學春暉學社就與潁上縣三十鋪王家玉孤殘兒童學校結下了不解情。 在安徽阜陽,有一位名叫王家玉的傳奇性的農民。年逾古稀、身體殘疾的他十五年來傾盡所有,借錢借物創辦了孤兒院,救助收養了214名孤殘兒童。從04年得知王家玉的事跡後,安徽大學春暉學社就與王家玉孤兒院結下了不解情緣。 2009年8月3日,安徽大學春暉學社一行12人來到了阜陽潁上縣三十里舖鎮王家玉孤兒院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暑期支教活動。自2004年以來,該活動已連續進行了五次。 今天距離隊員們來孤兒院已經將近一個星期了,隊員們對孤兒院漸漸的熟悉起來,對扮演小老師這個角色也慢慢的適應起來了,一切都按著計畫進行著…… 據了解,本次活動與以往相比在形式上有很大創新。在特色支教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系列素質拓展的項目:就業技能培訓、陽光晨跑計畫、第一屆孤兒院趣味運動會、第一屆孤兒院話劇大賽、多媒體展覽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安排讓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拓展,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本次活動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輪活動:8月3日至8月9日,依照已制定的“特色支教”課程表進行7天的課堂講課;第二輪活動:8月10日至8月15日,加大力度開展各項素質教育課程,上午繼續教授課程,下午進行調動孩子興趣的趣味活動。隨後兩天將進行活動的收尾,結束整個活動。 活動中還將穿插三次對孤兒院及阜陽市周邊孤兒院的調研,完善愛心網路地圖,為各大高校以及社會各類愛心人士的資助活動做好鋪墊。 夏日炎炎,烈日當頭,隊員們發揚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他們紛紛表示,這次的深入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必將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喚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並希望能夠藉此活動喚起更多社會人士的對孤殘兒童的關愛。由於某些客觀原因,社團現已不在此地進行支教活動,但王家玉孤兒院是春暉支教的開端,對於春暉學社的發展具有歷史性意義。

支教殊榮

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報導插圖 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報導插圖

2011年暑期社會實踐“為了深山裡的渴望”、“為了殘存的希望”兩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被評為安徽省紅十字會省級重點團隊和安徽大學校級重點團隊;

2011年在格桑花年會獲得高校推廣先進集體。

2012年暑期社會實踐金寨隊、葉集隊分別獲得省紅十字重點團隊一類、三類項目。

2012年暑期社會實踐金寨隊、葉集隊被評為校重點團隊,其中金寨隊最後被評為校優秀團隊。

2012年赴金寨縣希望國小支教活動受到了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媒體的報導。

2015年赴長豐、金寨、壽縣、霍山、界首的五支支教隊被評為校重點團隊,同時在共青團中央及中國青年報舉辦的“2015尋找全國百強暑期實踐團隊” 評選中榮獲全國十佳實踐團隊,成為安徽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實踐團隊。

春暉人

世界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身體上有殘缺,卻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依然努力向上……世界上又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播種著希望,揮灑著熱情,他們用肩膀擔起助學助殘的責任,他們用心呼喚著社會的關注,他們無私的付出,他們不求回報,因為他們是春暉人!

大事記

2003年的發起班級被評為“全國優秀班級”;

2004—2008年多次獲校級和省級優秀社團、社會實踐先進集體;

2004——2006年社團負責人被評為“安徽省省級暑期社會先進實踐個人”;

2004年、2008年的“赴阜陽王家玉孤兒院義務支教團隊”被評為“省級重點團隊”;

2005年我社“愛心課堂”被評為“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十大先進事跡”;

2006年我社被評為“省級優秀社團”及“百個先進志願者服務集體”;

2006年和其他組織一起發起的“百人百村”大學生回鄉調查活動,我校的發起人陶元浩等三位同學榮獲“CCTV三農人物提名獎”他們是所有後選人中唯一的在校大學生;

2007年春暉學社的五項精品活動入選了“安徽大學社團十大精品項目”;

2008年入圍“谷歌杯”全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決勝獎,獲得2萬元活動資金;

2009年成功申請“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計畫”項目;

2010年獲得“聯想青年公益創業大賽”安徽省賽區最佳創想獎;

2010年成為安徽省紅十字會志願者集體;

2011年暑期社會實踐“為了深山裡的渴望”、“為了殘存的希望”兩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被評為安徽省紅十字會省級重點團隊和安徽大學校級重點團隊;

2011年在格桑花年會獲得高校推廣先進集體。

2012年暑期社會實踐金寨隊、葉集隊分別獲得省紅十字重點團隊一類、三類項目。

2012年暑期社會實踐金寨隊、葉集隊被評為校重點團隊,其中金寨隊最後被評為校優秀團隊。

2012年赴金寨縣希望國小支教活動受到了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媒體的報導。

2012年被評為安徽大學2011-2012學年“優秀社團”

2012年格桑花年會中被評為“2011-2012”年度格桑花安徽省“先進個體”。

2013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高校優秀社團”。

2013年12月14日 參加“三農人物”評選。

2013年在由安徽省文明辦、安徽省紅十字會和新浪安徽發起的“博愛在江淮,益起進社區”活動中,獲得“最佳傳播獎”和“最佳博文獎”。

2013年春暉學社“陽光助殘項目”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首批示範項目。

2014年春暉學社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安徽大學“優秀社團”稱號。

2014年在“永和家園青春護航站——其妙課堂”中被評為高新區“優秀志願者團隊”。

2015暑期赴長豐等五地的支教團隊入選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中國青年報主辦的“2015尋找全國百強暑期實踐團隊”活動,並獲得十佳實踐團隊榮譽。

除了獲得的各種榮譽,春暉學社還受到了上百家媒體的報導,例如華爾街日報、新華社、國務院政府網站、光明日報、人民網、網易新聞、安徽日報、安徽青年報、新安晚報等等。安徽衛視還特別春暉的“愛心課堂”製作了一期特別節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