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起源
1960年,吉恩·羅登貝瑞撰寫了一部劇本,併到各大電影公司走訪,希望能夠投拍成電視劇,但因為情節同當時的其他電視劇風格相比較顯得格格不入,沒有誰願意收購。最後一家小型電影公司德斯魯工作室(Desilu Studio)看中了這本劇本,然而德斯魯工作室的規模遠遠不能和當時的電視巨頭米高梅相匹敵,這讓吉恩未免有些失望,但他還是賭了一賭。1964年5月11日,經過三年的談判,吉恩最終把劇本賣給了德斯魯,這本劇本便是《星際迷航》的起源——《星際迷航是…》(Star Trek is…)。
和我們熟知的《星際迷航》存在很大差距,那時的企業號還被稱為約克城號(S.S. Yorktown),艦長是羅伯特·愛普羅(Robert April,該角色後來被重新定位為企業號的首任艦長),船員除了斯波克外也全都不一樣。
購買到劇本後,德斯魯開始了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首次接觸,希望能夠排上檔期,但哥倫比亞最終選擇了另一部同題材電視劇——《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
試播
真正改變《星際迷航》慘澹命運的日子來臨了,1964年5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副節目總裁莫特·沃納(Mort Werner)同意給吉恩一個機會,他讓吉恩編寫三個劇本,並從中選出一個拍攝試播集。1964年7月29日,劇本《囚籠》(The Cage)被全國廣播公司選中。吉恩立刻招募了一群人來幫他完善劇本,其中包括科學顧問哈維·P·林恩(Harvey P. Lynn)、藝術總監帕托·古斯曼(Pato Guzman)、設計助理馬特·傑弗里斯(Matt Jefferies)。兩個月後,《囚籠》的最終稿被上交給了NBC。
1965年,《囚籠》在紐約正式開拍。這部試播集花費了630,000美元,號稱當時“最昂貴”的電視劇。2月,影片製成並被送到NBC高層觀看以決定該片的命運,高層們對該片非常喜歡,後來德斯魯工作室的赫伯·索羅(Herb Solow)描述說“當時NBC員工都為《囚籠》的真實特效而感到驚訝:“這是我看過的最奇妙的東西!”然而儘管好評連連,《囚籠》還是被斃,原因是它的劇情太深奧、科幻,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觀眾願意收看,經濟效益會很差。不過《囚籠》還是給NBC主管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且《囚籠》是NBC自己選的,這個錯不能怪到吉恩和德斯魯的頭上,他們隨即決定投拍第二部試播集。
上映
第二部試播集依然是吉恩方面提供三個本子,由NBC自己來選。最後NBC選擇了薩繆爾·A·皮普爾斯(Samuel A. Peeples)的《前人未至之處》(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1965年7月,《前人未至之處》開拍,第一部試播集的主角除斯波克以外全部被替換成新角色,克里斯多夫·派克的扮演者傑弗里·杭特(Jeffrey Hunter)原本打算留下,但是他的妻子認為拍科幻片會毀了他的前程(歷史證明這個建議是短視而且絕對錯誤的,《星際迷航》的演員們很多都是靠本片一舉成名……),強行把他拖下舞台。由於大量角色空缺,攝製組不得不重新物色演員。吉恩原本希望由羅伊德·布里吉斯(Lloyd Bridges)或傑克·洛德(Jack Lord)接手艦長的位置,但兩人都拒絕了,最後擁有科幻片拍攝經驗的威廉·夏特納成為艦長詹姆斯·R·寇克(後改為詹姆斯·T·寇克)的扮演者。之後其他成員扮演者也都陸陸續續找齊了,影片在1966年上映並成為《星際迷航》第一季(1966-1967)的首集,儘管以今天的眼光看,本片的特效、劇情實在是不值得一提,但它恰恰開啟了科幻片的一個新時代,從此揭開《星際迷航》系列的大幕。為同整個系列區分開來,這部劃時代的科幻電視劇後來被稱為《星際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nal Seriers)。
關於星際迷航系列終結的預言已經不是什麼事了。最早在1993年與1994年間,當《深空九號》無法獲得像之前星艦系列一樣的高收視率時,許多雜誌,例如:《娛樂周報》(Entertainment Weekly)就預言了整個星艦系列連鎖事業的完結。當《航海家號》被腰斬的時候,也出現了更多類似的預言。在《企業號》前三季播映時,媒體總是廣泛地認為它處於腰斬的邊緣。
然而,由於《企業號》的腰斬,以及2002年電影《星際迷航10:復仇計畫》的票房不佳,執行製作人瑞克·博曼(Rick Berman)公開聲明派拉蒙有意讓星艦系列連鎖事業(電影和電視系列劇)至少休息三年。
許多星艦迷們希望能夠撤換博曼和另一個執行製作人布蘭農·布拉加(Brannon Braga)。最常提到的可能繼任人選有:《巴比倫五號》製作人麥可·史崔克辛斯基(J. Michael Straczynski)、前星艦劇本寫作者隆納德·摩爾(Ronald D. Moore)、以及現任《企業號》執行製作人曼尼·柯多(Manny Coto)等等。從1960與1970年代開始,部分的星艦迷們對這些以影迷為基礎,意欲讓星艦再度登上電視的努力提出冷嘲熱諷,他們認為星艦時空的觀念會遵循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不需要再有續集來破壞它,所以致力於讓星艦系列時空終結。
在美國,《下一代》與《深空九號》定期在Spike TV電視台重播;在加拿大,《原初系列》、《下一代》、《深空九號》和《航海家號》則是每天在Space: The Imagination Station電視台重播。這家電視台同時也購買了《企業號》的播映權,於2005年秋季開始每天重播。
部分星艦迷們希望能夠再看到寇克艦長的角色,並且讓他能夠有一個比在《星際迷航7:日換星移》里更有尊嚴的死法。喬治·竹井(George Takei)和他的影迷們也常常試圖說服製片公司拍攝一個關於蘇魯(Sulu)艦長與“精進號”(U.S.S. Excelsior)的冒險故事,但這個主意始終沒有取得成功。蘇魯和精進號最早出現在《星際迷航6》和《航海家號》的一集《閃回(Flashback)》,這也是製片公司當時埋下的伏筆。不過最後還是沒有因此而產生一部新的電視系列劇。
《下一代》的演員們:瑪莉娜·希迪斯(Marina Sirtis)、派屈克·斯圖爾特(Patrick Stewart)、以及喬納森·弗萊克斯(Jonathan Frakes)曾建議不要再電影了。布倫特·斯派爾(Brent Spiner)也對一再地演出百科的角色失去興趣。不過,史賓納仍在《企業號》的第四季里飾演艾里克·宋(Arik Soong),他是百科創造者的祖先。希迪斯和弗萊克斯也在《企業號》的終集裡再度扮演他們在《下一代》里的角色。斯派爾也在終集裡再度扮演百科,只不過是畫面之外,只有聲音而已。
在2004年11月,派拉蒙宣布它將會販售《企業號》(於2005年5月13日下檔)前四季的重播權,並且將發行電視系列劇DVD。第一季的DVD在美國已經於2005年5月3日上市。
在星艦迷之間普遍認為,《企業號》的第四季,也是最後一季,比前三季更好,也更具有星艦風格。如果能夠繼續制播,並且採用全新寫作風格的話,它的第五季有機會可以得到更高的收視率。
《企業號》的影迷發起了一個運動,希望nnel播映,有謠言指出這個頻道對於《企業號》頗有興趣(雖然“電視指南”(TV Guide)的報導否定了這項說法)。然而,博曼宣稱說派拉蒙對於把這個劇集賣給其他網路播映這件事沒什麼興趣。
另一個運動,稱為星艦迷大團結(Trekker United),希望可以籌措足以制播第五季的經費。雖然它總共籌措了價值超過310萬美金的現金和抵押品,可是他們希望加拿大、英國的製作公司共同制播的提案被製片公司否決了。
早在2002年至2003年這一季,派拉蒙就決定讓《企業號》在播畢第四季後下檔了。主角史考特·巴庫拉(Scott Bakula)也說過派拉蒙在2003年至2004年這一季的管理階層變動,讓星艦系列連鎖事業在製片公司里失去了強硬的支持。在2005年4月,他宣稱一直到2003年至2004年這一季,事實上派拉蒙仍打算讓《企業號》的演員們成為下一部星艦電影的焦點。
電視劇集
《星際迷航》最早是1966年出現的一部電視系列劇,之後陸續制播了6部電視劇,其中以《星際迷航:下一代》評價最高、最為成功。
首輪上映 | 片名 | 中文譯名 | 季數 | 總集數 |
1966-1969 |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 | 星際迷航:原初系列 | 3 | 79 |
1973-1974 | 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 | 星際迷航:動畫系列 | 2 | 22 |
1987-1994 |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 星際迷航:下一代 | 7 | 178 |
1993-1999 |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 | 星際迷航:深空九站 | 7 | 176 |
1995-2001 | Star Trek: Voyager | 星際迷航:航海家號 | 7 | 172 |
2001-2005 | Star Trek: Enterprise | 星際迷航:進取號 | 4 | 98 |
2017-2018 | Star Trek: Discovery | 星際迷航:發現號 | 1 | 15 |
原初系列
詳見詞條:《 星際迷航:原初系列 》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
出品時間:1966年-1969年
集數:3季79集
《星際迷航》系列的開篇之作,1966年9月8日於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首播,吉恩·羅登貝瑞製作,威廉·夏特納(William Shatner)、萊昂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以及德福雷斯特·凱利(DeForest Kelley)主演。它描述了在遙遠的未來,聯邦星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 NCC-1701)的船員在前所未至的的太空中,開展五年探險的歷程。從此拉開了《星際迷航》系列的大幕。
本片一開始並不成功也不理想。然而,當這個節目第二季隱約出現了停播的惡兆時,忠實影迷們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爭取運動,說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繼續製作第三季。最後一集於1969年6月3日首播。該電視系列劇在日後各台重播中受到驚人的歡迎。
為了將這第一個系列與日後其他的系列相區分,這個系列被稱為《星際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台譯:《星際爭霸戰》,港譯:《星空奇遇記》),縮寫為ST: TOS或TOS 。
下一代
詳見詞條:《 星際迷航:下一代 》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出品時間:1987年-1994年
集數:7季178集
《星際迷航:下一代》(縮寫為ST: TNG或TNG)的時間背景設定在《星際迷航:原初系列》結束約一個世紀之後,描述企業號的第四任繼承者企業號-D(NCC-1701-D)以及一批新的船員接續前輩未盡事業,開始於1987年的首集《遠點遭遇戰》(Encounter at Farpoint),之後一共播出七季,結束於1994年的終集《曲終人散》(All Good Things...)。這部電視系列劇基調光明,內容積極,在它初次播出期間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並且從那時起就不斷在各地重播。《星際迷航:下一代》以立體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這個烏托邦式的未來,以及在太空中發生的眾多奇幻冒險,如果說《星際迷航:原初系列》鋪就《星際迷航》宇宙觀的基石的話,那么《星際迷航:下一代》則是將觀眾們親身領進了這個科幻的世界。它也標誌著《星際迷航》系列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星際迷航:下一代》是所有《星際迷航》電視系列劇里評價最高的、篇幅最長的一部,在它首播後長期保持第一,之後的《星際迷航》系列基本上是以該片宇宙觀構架的 。
深空九號
詳見詞條:《 星際迷航:深空九站》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
出品時間:1993年-1999年
集數:7季176集
《星際迷航:深空九號》(縮寫為ST: DS9)一共播出七季。它描述了關於“深空九號”這個太空站周遭所發生的故事。深空九號的乘員組在剛剛從卡達西人入侵中恢復過來的貝久星附近發現了一個穩定的蟲洞,它能夠將連線到遙遠的伽馬象限(Gamma Quadrant)。這馬上讓這個太空站變成了一個具有重要戰術地位的據點,同時也因為可以通往沒有探索過的宇宙區域,而使它變成了重要的貿易中心。《星際迷航:深空九號》劇情始終處於衝突的最前沿,它擺脫了前面幾個系列中帶有的烏托邦色彩,更著重於戰爭、宗教、政及其他的現代議題。但由於它的主題較為黑暗,所以無法吸引原先主題較為光明的《星際迷航:下一代》的愛好者成為它的固定收視群。它也是第一個在製作時沒有吉恩·羅登貝瑞參與的星艦系列電視系列劇 。
航海家號
詳見詞條:《 星際迷航:航海家號 》
Star Trek: Voyager
1995年-2001年
集數:7季172集
《星際迷航:航海家號》(縮寫為ST: VOY、ST: VGR或VOY)像前幾個系列一樣一共播出了七季,它也是唯一一個由女艦長擔任主角的《星際迷航》電視系列劇。這個系列電視系列劇描述聯邦星艦“航海家號”(Voyager)以及它的航員,以及之後加入的馬奇(Maquis)反抗軍,全部被困在離地球七萬五千光年遠的德爾塔象限(Delta Quadrant)中。必須花上75年之久才能回到熟悉的家園——阿爾法象限。凱薩琳·珍妮薇艦長(凱特·慕格(Kate Mulgrew)飾)後來在電影《星際迷航10:復仇計畫》客串一幕。雖然《航海家號》的收視率一開始還很固定,不過後來卻突然大幅衰退。
企業號
詳見詞條:《 星際迷航:進取號 》
Star Trek: Enterprise
出品時間:2001年-2005年
集數:4季98集
《星際迷航:企業號》(在前兩季的名稱就簡單稱為《企業號》(Enterprise),縮寫為ST: ENT或ENT)是其他《星際迷航》系列的前傳。首集《斷弓事件》的場景設定在星際聯邦成立前,即電影《星際迷航:第一次接觸》與《星際迷航:原初系列》之間。這個系列電視系列劇描述聯邦星艦企業號的前輩——地球星艦企業號(NX-01,是地球歷史上第一艘可以達到曲速5級的星艦)以及它的船員代表人類首次開展的太空探險。他們所遭遇的狀況對於《星際迷航》迷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對主角們而言,一切都是未知。《星際迷航:企業號》的收視率一直都不高,跟《星際迷航:原初系列》一樣,由於有冬粉的支持讓它能夠繼續制播第二和第三季。不過最後第四季之後還是下檔了,於2005年4月13日播出最後一集。
發現號
詳見詞條:《 星際迷航:發現號 》
Star Trek: Discovery
出品時間:2017年-
CBS執行製片人布萊恩·富勒在聖迭戈動漫展中宣布,全新《星際迷航》劇集在旗艦“USS Discovery”(NCC-1031)公布之後,如今已經定名為《星際迷航:發現號》 。
“我們將其命名為‘發現號’的原因有很多。”Fuller解釋道,“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覺得沒有比‘發現號’這個名字更切合《星際迷航》中艦船主題的了。”
該劇原定明年1月開播,但現在它將推遲到5月份,不過播放平台仍是CBS的廣播網路網--All Access,很有可能會接在某部人氣劇集下面播出。《星際迷航:發現號》執行製片人Alex Kurtzman、Bryan Fuller表示:“將《星際迷航》帶回到電視銀幕是一份責任、一項使命:將冬粉和新來者跟曾在我們孩提時代填滿了我們想像世界的劇集連線起來。”
發現號最終定檔,9月24日首播。
動畫系列
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
出品時間:1973年-1974年
集數:2季22集
《星際迷航:動畫系列》由飛美遜(Filmation)製作,一共製作了兩季22集,每集半小時。製作方找來原初系列中大部分的演員為他們的角色配音。雖然動畫能夠自由地展現宏大的外星場景與奇特的外星生物,但同《星際迷航:原初系列》一樣,預算限制仍然縛住了製作組的手腳,加上導演的個人健康問題不予理睬。但有幾集有知名科幻作家作參與編劇,因而在劇情上特別優秀。《星際迷航:動畫系列》裡面的一些元素已經成為正史的一部分。比方說寇克(Kirk)艦長的中名,“提比里厄斯”(Tiberius),最早是在《星際迷航:動畫系列》中出現,之後在電影版《星際迷航:未來之城》當中正式成為官方設定的一部分。《星際迷航“企業號》也把一些TAS的概念變成正典的一部分。
該片普遍被稱作《星際旅行:動畫系列》(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縮寫為ST: TAS或TAS
話數(括弧中為中國播映順序) | 原題 |
1(國語配音版第4集:銀河盡頭) | Beyond the Farthest Star |
2(國語配音版第3集:過去的歲月) | Yesteryear |
3(7) | One of Our Planets is Missing |
4(國語配音版第6集:誘惑的信號) | The Lorelei Signal |
5(國語配音版第1集:“特里波”的麻煩) | More Tribbles, More Troubles |
6(國語配音版第5集:死而復生) | The Survivor |
7(國語配音版第2集:無盡的生命) | The Infinite Vulcan |
8 | The Magicks of Megas-Tu |
9 | Once Upon a Planet |
10 | Mudd's Passion |
11 | The Terratin Incident |
12 | The Time Trap |
13 | The Ambergris Element |
14 | The Slaver Weapon |
15 |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
16 | The Jihad |
被砍項目
星際迷航也有不少被砍作品,比如:
第二階段(Star Trek: Phase II)
出品時間:1978年,取消製作
《星際迷航:第二階段》原本打算作為《星際迷航:原初系列》的續集、於1978年上映,成為即將成立的派拉蒙電視網的王牌電視系列劇,在準備開始製作前就已經寫好了12集的劇本。這個系列打算將大部分的原始演員陣容找回企業號上,準備進行第二個五年任務。不過飾演的斯波克(Spock)的萊昂納德·尼摩伊並不同意再次參與演出,所以製作單位加入了一個叫做榮(Xon)的純種瓦肯人角色來取代他。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希望尼摩伊可以偶爾客串個幾集。場景已經建置完成,而且試驗性地拍攝了幾分鐘的影片。然而,可能是受叫好又叫座的《星球大戰》電影影響,派拉蒙改變主意,取消《星際迷航:第二階段》的製作,轉拍一部《星際迷航》電影。本片第一集的劇本成為電影《星際迷航:無限太空》的基礎,其他的後來則成為《星際迷航:下一代》的一部分。
系列電影
所有《星際迷航》的十三部電影都是由派拉蒙電影公司所製作。
許多影迷認為,偶數號的電影比奇數號的電影好。這個規則尤其最符合頭幾部電影:第二集和第四集通常是影迷最喜歡的電影,而第一部和第五部通常是最不受歡迎的(不過第一集在後來發行的DVD中,經過修改過後的“導演版本”獲得了許多讚賞,使得大家對第一集有了正面的重新評價)。《復仇女神》可能是偶數號電影中的例外,它的票房是主宇宙系列十部電影當中最差的,也是系列中被嘲笑得最厲害的一部。然而,當它於2003年推出DVD版本時銷售量倒還不錯。
從2009年起,派拉蒙影業以重啟名義拍攝的新《星際迷航》電影系列開始上映,首部即為第11部電影。由於時間久遠,為了避免與舊版劇情可能存在的矛盾,導演巧妙地將新版電影設定在“開爾文時間線” ,之所以取名開爾文,也是導演有意紀念自己的祖父。
關於“開爾文時間線”,一般認為這是發生在平行宇宙中的劇情,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對時間線的覆寫,符合星際迷航的慣用手法:“改變過去,同化未來!”
原初系列
中文名稱:星際旅行:無限太空 英文名稱: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上映時間:1979年12月7日(美國) 導演: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 票房:$139,000,000 | |
中文名稱: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 英文名稱: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 上映時間:1982年6月4日(美國) 導演:尼古拉斯·梅耶(Nicholas Meyer) 票房:$97,000,000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3:石破天驚 英文名稱:Star Trek III: The Search for Spock 上映時間:1984年6月1日(美國) 導演: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 票房:$87,000,000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4:搶救未來 英文名稱: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 上映時間:1986年11月26日(美國) 導演: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 票房:$133,000,000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5:終極先鋒 英文名稱: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 上映時間:1989年6月9日(美國) 導演:威廉·夏特納(William Shatner) 票房:$70,210,000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6:未來之城 英文名稱:Star Trek VI: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上映時間:1991年12月6日(美國) 導演:尼古拉斯·梅耶(Nicholas Meyer) 票房:$96,888,996 |
下一代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7:星空奇兵 英文名稱:Star Trek Generations 上映時間:1994年11月17日(美國) 導演:大衛·卡森(David Carson) 票房:$118,071,125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8:第一次接觸 英文名稱:Star Trek: First Contact 上映時間:1996年11月18日(美國) 導演:喬納森·弗雷克斯(Jonathan Frakes) 票房:$146,027,888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9:起義 英文名稱:Star Trek: Insurrection 上映時間:1998年12月11日(美國) 導演:喬納森·弗雷克斯(Jonathan Frakes) 票房:$112,587,658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10:復仇女神 英文名稱:Star Trek: Nemesis 上映時間:2002年12月9日(美國) 導演:斯圖爾特·貝爾德(Stuart Baird) 票房:$67,312,826 |
開爾文時間線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 英文名稱:Star Trek 上映時間:2009年05月08日(美國)2009年05月15日(中國) 導演:傑弗里·艾布拉姆斯(Jeffrey Jacob Abrams) 票房:$385,680,446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2:暗黑無界 英文名稱:Star Trek: Into Darkness 上映時間:2013年05月16日(美國)2013年05月28日(中國) 導演:傑弗里·艾布拉姆斯(Jeffrey Jacob Abrams) 票房:$467,365,246 | |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 英文名稱:Star Trek: Beyond 上映時間:2016年07月22日(美國)2016年09月02日(中國) 主演:克里斯·派恩 / 扎克瑞·昆圖 / 佐伊·索爾達娜 / 西蒙·佩吉 / 安東·葉爾欽 / 伊德里斯·艾爾巴 / 索菲亞·波多拉/ 卡爾·厄本 / 約翰·趙 類型:動作 / 科幻 / 冒險 導演:林詣彬(Justin Lin) |
非官方電影
僅舉一例。
中文名稱:星際迷航:叛徒 英文名稱:Star Trek:Renegades 上映時間:2015年8月1日(美國) 導演:蒂姆·羅斯(Tim Roth) |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威廉·夏特納/William Shatner | 詹姆斯·T·寇克/James T Kirk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艦長 |
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 | 史波克/Spock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大副兼科學官 |
德福雷斯特·凱利/DeForest Kelly | 萊昂納德·麥考伊/Leonard McCoy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醫療官,綽號“老骨頭” |
詹姆斯·杜漢/James Doohan | 蒙哥馬利·史考特/Montgomery Scott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輪機長,暱稱“史考提” |
喬治·竹井/George Takei | 光 蘇魯/Hikaru Sulu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舵手,精進號艦長 |
沃特爾·科尼格/Walter Koenig | 帕維爾·安德烈維奇·契科夫/Pavel Andreievich Chekov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領航員,信望號大副 |
妮切爾·尼科爾斯/Nichelle Nichols | 尼歐塔·烏胡拉/Nyota Uhura | 簡介 《原初系列》企業號通訊官 |
派屈克·斯圖爾特/Partrick Stewart | 讓-盧克·皮卡德/Jean-Luc Picard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艦長 |
喬納森·弗雷克斯Jonathan Frakes/ | 威廉·T·瑞克/William T Riker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大副 |
布倫特·斯賓那/Brent Spier | 數據/Data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二副兼操作官,科學官 |
瑪麗娜·希迪斯/Marina Sirtis | 蒂安娜·特洛伊/Deanna Troi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心理顧問 |
蓋茨·麥克費登/Gates McFadden | 貝芙麗·卡拉希爾/Beverly Crusher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醫療官 |
麥可·道恩/Michael Dorn | 沃爾夫/Worf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安全官、《深空九號》深空九號、挑戰號戰術官 |
列瓦·巴頓/LeVar Burton | 喬迪·拉-弗吉/Geordi La Forge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輪機長 |
丹尼斯·克羅斯/比Denise Crosby | 塔莎·雅爾/Tasha Yar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前安全官 |
威爾·維森/Wil Wheaton | 衛斯理·卡拉希爾/Wesley Crusher | 簡介 《下一代》企業號見習領航員 |
埃弗里·布魯克/斯Avery Brooks | 班傑明·西斯科/Benjamin Sisko | 簡介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站長兼挑戰號艦長、先知使者 |
娜娜·維斯托/Nana Visitor | 凱拉·娜麗絲/Kira Narys | 簡介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挑戰號大副 |
泰瑞·弗雷爾/Terry Farrell | 喬琪亞·戴克斯/Jadzia Dax | 簡介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挑戰號科學官 |
勒內·奧貝若努瓦斯/Rene Auberjonois | 歐多/Odo | 簡介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治安官 |
妮可·德·波爾/Nicole de Boer | 艾茲蕊·戴克斯/Ezri Dax | 簡介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挑戰號心理顧問 |
亞歷山大·希迪格/Alexander Siddig | 朱利安·巴希爾/Julian Bashir | 簡介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挑戰號醫療官 |
奇羅克·洛夫頓/Cirroc Lofton | 傑克·西斯科/Jake Sisko | 簡介 《深空九號》戰地記者,班傑明·西斯科之子 |
阿明·夏默曼/Armin Shimerman | 夸克/Quark | 簡介 《深空九號》夸克酒吧老闆 |
凱特·馬爾格魯/Kate Mulgrew | 凱薩琳·珍妮薇/Katherine Janeway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艦長 |
羅伯特·貝特蘭/Robert Beltran | 查克泰/Chakotay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大副,前馬奇游擊隊隊員 |
蒂姆·拉斯/Tim Russ | 杜沃克/Tuvok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安全官兼戰術官、二副 |
王以瞻/Garrett Wang | 金哈里/Harry Kim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操作官 |
羅珊·比格斯-道森/Roxann Biggs-Dawson | 貝拉娜·朵瑞斯/B'Elanna Torres | 簡介 《航海家號》輪機長,前馬奇游擊隊隊員 |
羅伯特·鄧肯·麥克尼爾/Robert Duncan McNeill | 湯姆·派里斯/Tom Paris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舵手 |
伊森·菲利普斯/Ethan Phillips | 尼利克斯/Neelix | 簡介 《航海家號》廚師長兼士氣官兼嚮導兼星際聯邦駐德爾塔象限大使 |
傑麗·雷恩/Jeri Ryan | 九之七/Seven of Nine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船員 |
珍妮弗·麗恩/Jennifer Lien | 凱絲/Kes | 簡介 《航海家號》航海家號護士 |
羅伯特·皮卡多/Robert Picardo | 醫生/The Doctor | 簡介 《航海家號》總醫官,緊急全息醫療程式(EMH) |
斯考特·巴庫拉/Scott Bakula | 喬納森·亞契/Jonathan Archer | 簡介 《企業號》企業號艦長 |
朱麗葉·布拉洛克/Jolene Blalock | 特珀/T’Pol | 簡介 《企業號》企業號大副、瓦肯觀察員 |
康納·崔尼爾/Connor Trinneer | 查爾斯·塔克三世/Charles Tucker III | 簡介 《企業號》輪機長 |
多米尼克·基廷/Dominic Keating | 麥爾康·李德/Malcolm Reed | 簡介 《企業號》企業號武器戰術官、31區特工 |
朴琳達/Linda Park | 佐藤星/Hoshi Sato | 簡介 《企業號》企業號通訊官兼翻譯官 |
安東尼·蒙哥馬利/Anthony Montgomery | 特拉維斯·梅維瑟/Travis Mayweather | 簡介 《企業號》企業號舵手 |
約翰·比林斯利/John Billingsley | 伏拉士/Phlox | 簡介 《企業號》企業號醫療官 |
克里斯·派恩/Chris Pine | 詹姆斯·T·寇克/James T Kirk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艦長 |
扎克瑞·昆圖/Zachary Quinto | 斯波克/Spock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大副兼科學官 |
卡爾·厄本/Karl Urban | 倫納德·麥考伊/Leonard McCoy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醫療官,綽號“老骨頭” |
西蒙·佩吉/Simon Pegg | 蒙哥馬利·史考特/Montgomery Scott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輪機長,暱稱“史考提” |
趙約翰/John_Cho | 光 蘇魯/Hikaru Sulu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舵手 |
安東·尤金/Anton Yelchin | 帕維爾·安德烈維奇·契科夫/Pavel Andreievich Chekov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領航員 |
佐伊·索爾達娜/Zoë Saldana | 尼歐塔·烏胡拉/Nyota Uhura | 簡介 《星際迷航》企業號通訊官 |
各地譯名
•阿爾巴尼亞語:“Udhëtimi yjor”
•保加利亞語: “Стар Трек”
•中文:“星際迷航(星際旅行)”
•克羅地亞語:“Zvjezdane staze”
•英語:“Star Trek”
•法語:“La Patrouille du Cosmos”(《星際迷航:原初系列》譯名,其餘劇集沿用英文名稱)
•德語:“Raumschiff Enterprise” (直譯為“星艦企業號”,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的譯名擴展為“Raumschiff Enterprise: Das Nächste Jahrhundert”直譯“星艦企業號:下一世紀”)
•希臘語:“Σταρ Τρεκ”
•希伯來語:“מסע בין כוכבים”(直譯為“星際間的旅行”)
•匈牙利語:“Űrszekerek" (直譯為”星際大篷車“)
•日語:“宇宙大作戦”(《原初系列》譯名,羅馬音:Uchū Daisakusen)
•拉丁文:“Stelliter”
•馬其頓語:“Ѕвездени Патеки”(發音:Szvezdeni Pateki)
•波蘭語:“Gwiezdna wędrówka”
•葡萄牙語(巴西):“Jornada nas Estrelas”
•葡萄牙語:“O Caminho das Estrelas”
•俄語:“Звёздный путь”
•塞爾維亞語:“Звездане стазе, Звјездане стазе”
•斯洛維尼亞語:“Zvezdne Steze”
•西班牙語:“Viaje a las Estrellas”(直譯為“前往星空的旅程”)
•土耳其語:“Uzay Yolu”
•烏克蘭語:“Зоряний шлях”
•捷克語:“Star Trek”(沿襲英文名稱)
中國影響
中國有許多熱愛科幻的影迷,這其中更有不少關於《星際迷航》這個己經存在了50年(1966-2016)的科幻系列,又一次回到了觀眾的面前,並且第一次得以在大螢幕上與中國觀眾見面,不能不說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然而,中文片名《星際迷航》不再是中國影迷曾經熟悉的《星際迷航》了。這不免讓人想要回顧當年《星際迷航》系列在中國50年的歷程。
首次接觸
──1980年 電影版圖書《星際旅行》
《星際迷航》系列在國內最早的身影要數1980年引進的《星際迷航:無限太空》配套中文書了。當時並沒有直接引進這個系列的第一部電影而是翻譯了該電影的小說,1979年該小說的英文版發行,一年之後的1980年中文版《星際旅行》也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那時《Star Trek》的中文名字《星際旅行》就清晰的印在藍色的封面上。
1980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星文翻譯的美國電影小說《星際旅行》,吉恩·羅登貝瑞著,藍色的封面上是正在發射相位炮的NCC1701星艦,這本書依然可以在圖書館裡找到。
這應該是國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知道《星際迷航》這個系列了。不少當時還是學生的星迷就是通過這本小說了解了《星際迷航》,被它探索未知世界和烏托邦式的未來構想所吸引,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翱翔星空。時至今日,在許多的學校和社會圖書館裡依然能找到它的身影,這第一次的印象讓《星際迷航》開始了它的中國之旅。
永恆烙印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星際迷航:動畫系列》
在中國,《星際迷航》系列中最被廣為流傳的作品並不是1966年播映的《星際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而是《原初系列》的動畫版,國內譯名為《星際旅行》,這個動畫版是在《原初系列》於1969年結束後由原版人馬配音製作的,1973至1974年間播放,由飛美遜(Filmation)公司製作,總共播出了兩季,每集半小時,一共有22集。它的中文配音版曾經在上海一台(現SMG旗下的新聞綜合頻道),92年8月2日下午15:18分首播,一天一集。八零年代至九零年代中期先後在各地方電視台和衛視台每晚18:30播出,第二天中午12:00重播。讓小朋友們記住了“進取”號太空船、勇敢的寇克船長、尖耳朵史波克、“老骨頭”麥考伊醫生。卡通片中每一集伴隨著片頭音樂柯克艦長就會說:“太空,最後的前線,這是太空船企業號的一次航行。它在五年內的任務是探索陌生的世界,尋找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前往人們從未探索過的地方。”緊接著,船長的聲音說到:船長日誌,星曆XXXX.X記起,我們來到了一個新的星球……
動畫版只有短短的22集,其中有不少故事是《原初系列》的延續,乍看之下,似乎並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但卻讓那時的孩子們知道了諸如“傳送”,“心靈感應”,奇怪的外星人,透明的保護外衣一類的“新鮮”名詞。孩子們開始好奇那些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進取”號的船員那樣遨遊太空,探索未知的世界。那時的孩子們還不知道眼前這個製作簡陋,經常看到同一個人同一個動作甚至是同一個場景在一集中反覆出現,沒有《變形金剛》中正邪勢力的較量、沒有《花仙子》中美麗如畫的風景、只有奇形怪狀的生物、從來沒見過的星球的卡通片就是大名鼎鼎的《星際迷航》。他們只是記得在星空中有一艘太空船,每一集都能遇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一個他們從來都想不到的故事。不可否認的是,看過卡通片的孩子都會有深刻的印象。
銷聲匿跡
──90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
在《星際迷航:動畫系列》中文配音版中斷播放的近十年里,再也沒有聽到過任何關於《星際迷航》系列的影視作品,它似乎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我們的記憶也似乎已經把它和有關它的記憶塵封了起來。而此時在它的出生地,《星際迷航》系列正迎來了它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篇章。93年《星際迷航:深空九號》開播,接過了將在94年結束的《星際迷航:下一代》的接力棒,95年《星際迷航:航海家號》開播,同一時期兩部《星際迷航》系列同時播出,再加上不斷重播的《原初系列》和《下一代》,《星際迷航》迎來了它輝煌的一頁。(由於《星際迷航》內容太過廣泛我們將另作詳細介紹。)
在此期間只有一本翻譯著作《星球旅行的奧秘》在內地出版,是介紹《星際迷航》中的一些與科學有關的內容,而非系統的電視劇介紹。
曲速歸來
──第一部至第十部VCD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2004年引進了《星際迷航》第一部至第十部電影,通過VCD發行,也在多個電視台陸續播出過,但十部電影並沒有連貫的播出,分開播出的情況比較多。而公認播放次數比較多的是《星際迷航:電影版》(Star Trek:The Motion Picture,ST I)、《星際迷航:搶救未來》(Star Trek : The Voyage Home,ST 4),《星際迷航:第一次接觸》(Star Trek : First Contact ,ST 8)。這一次《星際迷航》的電影系列被翻譯成了《星艦迷航記》,同時每一部電影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別是《無限太空》、《可汗怒吼》、《石破天驚》、《搶救未來》、《終極先鋒》、《未來之戰》、《星空奇兵》、《戰鬥巡航》、《星空反擊》、《復仇女神》。不少更為年輕的星迷就是看了這些電影開始了解《星際迷航》系列的。這個版本的影響遠不及《星際迷航:動畫版》當初播放時的情景。
踏上征程
2005年當大洋彼岸的《星際迷航:企業號》這個最新系列因為種種原因被停播後,國內卻有一股《星際迷航》熱正在被掀起,他們是由最早看過中文配音版《星際迷航:動畫版》的星迷們組成的,為廣大喜歡和熱愛科幻的朋友們介紹這個已經在全球享譽40多年的科幻系列,他們從台灣和海外等地找來資料,參考了《星際迷航:動畫版》中的翻譯,是經過了反覆查閱和詳細考據的。有時為了一個《星際迷航》的自造詞反覆推敲,多方徵詢,更尋找許多台灣和外國友人的幫助,就是為了能讓更多國內的科幻迷通過自己的母語了解《星際迷航》中所表現的未來世界和勇敢無畏的探索精神。他們經過多年默默無私的工作,已經積累了相當詳實的中文資料。他們對《星際迷航》系列的推廣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他們中文化的《星際迷航》不僅吸引了許多年幼時看過《動畫版》的老星迷,也包括後來通過VCD和電視上播放的電影系列成為星迷的朋友,更多的是以前對《星際迷航》系列不了解的朋友也都走進了“星迷”這個大家庭。
“星迷”這個群體一直在不斷地擴大,他們構成了今天《星際迷航》第十一部電影的主要觀眾群:兒時看過《星際迷航:動畫版》的星迷(他們基本與觀看《變形金剛》的人同時代,數量可觀),通過VCD等方式看過電影版的星迷,通過其他方式看過中文化《星際迷航》的星迷。
2009年,《星際迷航11》在中國上映。
2013年5月28日,《星際迷航12:暗黑無界》在中國上映。
2016年,又一套星際迷航中文書《星際迷航:星艦學院》出版。
2016年9月2日,《星際迷航13:超越星辰》在中國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