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內涵豐富、源遠流長的扇面畫,一直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很獨特的地位,深受文人墨客的鐘愛,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人文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扇面畫分團扇和摺扇兩種。團扇畫流行於宋、元時期;明代以後,摺扇畫漸成主流。“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都有扇面畫的佳作傳世。他們的傳承弟子陳道復也是畫扇面畫的高手,不可小覷。
陳道復的寫意花鳥從元人畫法中發展而來,雖出自沈周、文徵明,但不囿於其師,作品平和恬靜而縱逸過之。這幅《竹石水仙圖》構圖非常巧妙,水仙花居於畫面的主要位置,葉向四周舒展,與竹、石、坡土、雜草相呼應,自然而和諧。畫面中肆意的竹葉,以淋漓的水墨揮灑,姿態各異、生動逼真,通過墨色的自然滲透,展現出葉色的變化。竹枝時斷時續,似被竹葉所掩,實則筆斷意連,韻味十足。畫面左側,石倚靠在坡土上,施淡墨隨意勾勒,卻全無輕浮之感。雜草、坡土用筆靈動,疏密有致。怒放的水仙花用簡筆勾勒,一派麗影撲入眼帘,好似剛剛浮出水面的仙子,清麗脫俗,靜謐雋永,栩栩如生,觀者仿佛能嗅到水仙清新的幽香。稀疏錯落的水仙葉以迅疾的水墨揮灑,與左右的竹、石銜接呼應,似不經意間而達到了極致,可謂妙趣天成。畫家以其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對自然物象的敏銳感悟,使作品達到了畫面豐富而不雜亂、高雅文氣而不纖柔的境地。
陳道復的畫風玲瓏清雅,筆路細膩,充滿了寧靜祥和的自然氣息。畫家在筆勢的徐疾、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濃淡方面,都能隨物象不同而巧妙運用、變化,表現出錯落有致的節奏感。在這幅畫中,他落筆隨意但不粗陋,生動地表現出水仙、竹、石的淡雅和清秀。全幅筆勢迅疾瀟灑,墨氣淋漓錯落,放逸而又細膩,簡率而又清雅,反映了文人水墨寫意畫的筆情墨趣。同時,《竹石水仙圖》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情趣,彰顯了詩、書、畫結合的藝術魅力,進一步豐富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思想意境。
這幅《竹石水仙圖》是陳道復筆墨風格的經典呈現,觀者從畫面中可以感受到他隨意揮灑、率意縱放的筆墨韻味和他清麗脫俗的品格。明代畫水仙者頗多,但像陳道復這般細膩、這般有韻昧地表現水仙靈性者少有。作為吳門畫派一脈傳承的花鳥畫家,陳道復不愧為文徵明的具有開拓性的弟子之一。
作者簡介
陳道復(1483—1544),初名淳,後以字行,改字復甫,號白陽山人,長洲(今蘇州)人。能書善畫。中年以後,筆墨放縱,書、畫皆顯個性,自立門戶。工山水,效法米友仁及高克恭。尤長於花鳥畫,師法沈周、文徵明,用淡色或水墨大寫意,對明清以來的畫家影響很大,與稍後的徐渭並稱“白陽、青藤”,為明代中期將水墨寫意花卉畫創出新格調的代表人物。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葵石圖》軸和《花卉》卷、天津博物館藏《罨畫山圖》卷等。據考,其傳世作品可知者有189幅,多為國家各級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