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

明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

《晝錦堂記》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為當時主張抵抗外來侵略的重臣韓琦寓所“晝錦堂”所作的文章。董其昌以行兼草書寫該文。全卷運筆抑揚頓挫,前呼後應,一氣呵成,同時還可以看出他對該件所書內容的理解與體會也下分深刻,而且達到了筆墨和文章內容相互統一的境界。

基本信息

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局部)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局部)
【收藏機構】: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藏品介紹

《晝錦堂記》乃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韓琦所作,董氏作《晝錦堂圖》,並書此記於後,書畫相得益彰。
該作品是董其昌青綠山水的代表作。畫中的晝錦堂是北宋宰相韓琦的別墅,歐陽修曾為撰《晝錦堂記》,此記董其昌以行書錄於卷後。回中坡石逶迤,林木茂盛,水面開闊,遠岫隱現,觀之令人慾游其中。圖中叢樹掩映之間,數椽茅屋,臨水傍山當是韓琦的晝錦堂了。

作品賞析

明代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該圖無墨線勾勒,純以顏色寫出。山石先以重色勾皴,再敷赭石、石青、石綠等色,或暈染,或接染,顯得渾樸醇厚而靈動,並具有整體的裝飾感。樹根坡間的點苔多以花青為之,顯得聚散有致,濃淡得宜。雜樹的造型簡樸嚴明,樹葉的畫法手法多樣而真率渾成,相映成趣。縱觀全圖,只有少數地方用了墨色,且多是作為必不可少的色塊而存在。所用顏色濃重艷麗,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效果。其靜穆、溫雅及虛和談泊的風致,為許多水墨畫所不及。 通篇筆調清新爽利,活潑自然。牽連引帶處,簡捷痛快,有一氣呵成之勢,為董氏行書之精品。

作者簡介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謚叫文敏,因稱董文敏。公元1589年(萬曆七年)舉進士,歷任編修,湖廣副使、太常寺卿,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公元1626年(天啟六年)辭官,以太子太保銜養老於家鄉。他的字、畫以及書畫鑑賞,在明末和清代名聲極大。善畫山水,遠師董源巨然黃公望。其畫風筆意安閒溫和、清新秀麗。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創作。又以禪宗的南北派比附繪畫,稱“南北宗”。他是尚南貶北,抬高文人畫的地位,打擊壓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筆柔和,秀媚有餘,魄力不足,缺乏氣勢,且多輾轉摹仿,如《峒關蒲雪圖》、《溪山平遠圖》等,皆為摹古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