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書院位於湖南省茶陵縣火田鄉,據 《茶陵州志》記載,南宋紹興二年(1132),岳飛追剿楊么農民起義軍曹成部,率兵八千由江西轉戰茶陵,火田鄉民尹彥德帶著物資犒師三日。岳飛對此大力讚賞,說 “彥德長者,財有餘,而學不足,當以一經教子孫”,並將這28個字寫下來送給尹彥德。隨後,南宋文學家楊誠齋,從汴梁親書 “一經堂”相贈。受此鼓舞,尹彥德的兒子尹士望,在 “一經堂”附近,又建造 “明經堂”。
岳飛奏請朝廷,從國子監選派太學生前來掌教,教授尹姓子弟。宋高宗趙構獲悉,賜 “明經堂”為 “明經書院”。由此,茶陵告別了沒有書院的歷史,第一所宗族書院在火田鎮落成。在此攻讀數年後,尹士望的3個兒子、1個孫子先後成為進士,族人也多有中舉者。
南宋淳熙十六年 (1189),中過進士的族人尹子房回到老家,於祖居前重建明經書院,率子弟攻讀其中,並撰有 《明經書院記》,書院一度興盛。宋末元初,明經書院漸至蕭條,改建為長生觀,尹氏子孫仍在其中讀書,後遭戰火焚毀。
明朝洪武二年 (1369),長生觀得以修整,書院再次興旺。嘉靖年間 (1522~1572),大儒程朱理學代表人物湛若水、鄒守益等應邀至明經書院講學。
初建時,明經書院一進前後三棟,有講堂、齋舍、藏書樓等,規模空前。如今,在火田鎮五門村二組,還可找到 “一經堂”匾牌,以及 “明經書院”的殘垣斷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