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版閩刻十三經註疏(全八冊)
最初的經籍版本,經、注、疏各自單行,有所謂單經本、單注本、單疏本。 其後,為省兩讀,有人將單注本的文字分別附於經文之後,從而出現了所謂的一經注本飛至南宋初,黃唐萃刻經、注、疏,而有兩浙東路茶鹽司本五經註疏,是為最早的註疏合刻本。 南宋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所載建本附釋音註疏本,世稱“宋十行本”,此本較早實行經文註疏合刻,後世流傳最廣。
內容介紹
《明版閩刻十三經註疏(套裝全8冊)》內容簡介:我國的雕版印刷始於唐代,當時主要用於印刷佛經等宗教類作品。雕版印刷儒家經典,始於後唐長興三年。據《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記載,博士儒徒奉敕將開成石經“句度鈔寫”刻梓,再交“各部隨帙印板,廣頒天下”。最初的經籍版本,經、注、疏各自單行,有所謂單經本、單注本、單疏本。其後,為省兩讀,有人將單注本的文字分別附於經文之後,從而出現了所謂的一經注本飛至南宋初,黃唐萃刻經、注、疏,而有兩浙東路茶鹽司本五經註疏,是為最早的註疏合刻本。南宋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所載建本附釋音註疏本,世稱“宋十行本”,此本較早實行經文註疏合刻,後世流傳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