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隋代設立進士科以後,科舉制度成為中國歷史上變化最小、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一種制度,是與知識人階層命運息息相關的制度。在明代,“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毋得與官”,因此,三年一度中式的進士,構成明代人才的主要部分。一個地區中進士人數的多少,成為評價地方官政績的標準。在此情況下,科名不僅成為個人和家族奮鬥的目標,也是地方團體追求的對象。由於明代進士名錄歷來就有記錄,可供量化分析,因而科舉及第的進士的多寡便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教育發達與否的最重要、最客觀的評價標準。八閩漢文化萌芽於晉,而盛於唐宋。明代福建科舉甚為成功,由科舉脫穎而出者,位居全國前列,人均第一。福建進士以其人數較多,形成明代著名的地域文人集團。這一歷史現象值得深入分析。
本稿分為七章:1,《歷史傳統的深刻影響》;2,《鼎盛期的明代科舉制度述略》;3,《明代福建進士史料述概》;4,《明代福建進士特色論》;5,《明代福建科舉的昌盛》;6,《明代福建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7,《明代福建刻書事業的繁榮昌盛》。另有附錄二篇:1,《明代福建進士名錄及校注》;2,《明代福建各府、州、縣各科進士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