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渾儀

明代渾儀,中國古代觀測天象最重要的儀器之一,系明正統二年仿照元郭守敬所設計用銅仿鑄。

明代渾儀

正文

中國古代觀測天象最重要的儀器之一。現存完整的古渾儀只有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所存明代渾儀,系明正統二年(1437)仿照元郭守敬所設計用銅仿鑄。此儀結構穩固,范鑄精美,是重要的科技文物,也是珍貴的工藝傑作。
渾儀是在支柱上面裝有幾套刻有度數的環,中心設窺管,以瞄準所要觀測的天體,用它可以測量恆星的座標或行星的運動。渾儀何時發明,尚無一致的看法,從長沙馬王堆 3號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中對行星運行情況所作記錄的精確性推知當不晚於秦始皇元年 (公元前246)。《五星占》 中所記金星會合周期為 584.4 日,比今測值只大0.48日;土星會合周期為 377日,比今測值只小 1.09 日。考慮到中國古代天文儀器的發展譜系,可知《五星占》的觀測記錄者應已經使用了渾儀。
歷代天文學家不斷對渾儀加以改進,西漢落下閎東漢賈逵東晉孔挺唐代李淳風、一行等人都曾作出重要貢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中國的渾儀一直是世界上格局完備而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
明代渾儀坐落在 4根龍柱和鰲雲形的基座上,分外、中、內 3層。外層為六合儀,是地平座標和赤道座標的框架,由地平圈、赤道圈和通過天頂、天極的子午圈3個大圓環組成;中層為三辰儀,可繞極軸旋轉,包括赤道環、黃道環、三辰儀雙環和四象環;內層為四游儀,是儀器的望筒部分。望筒以同心圓環的球心為心,可上下仰游,又可隨三辰儀繞極軸旋轉。它能夠指向天空的任一點。這樣,渾儀就不僅能測量天體的赤經座標,而且由於它兼有地平座標和黃道座標的圓環,還能進行其他多方面的觀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