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所謂海禁,就是禁止海外貿易,主要是禁止民間海外貿易,迷惘方貿易也受到嚴格限制。在明代以前,要么是官方派船出海,要么是經官方許可後,私人船隻出海進行貿易,從未有所謂海禁一說。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實行海禁,既不許私人船隻出海,也不派官方船隻出海貿易,外國商船亦不許來華,中外物品交換被嚴格限制在規模甚小的朝貢貿易範圍內。這實際上是對宋元以來海外貿易發展的反動。永樂年間海禁政策有所鬆弛,並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私人海外貿易在暗中漸有發展。正德年間始行抽分制,使明廷在海外貿易中有了真正的稅收。這是一個令人矚目的重要轉變。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明代以前海外貿易政策的簡單回顧
第一節 漢代以前中外海上交往
第二節 漢唐時期的海外貿易
第三節 五代宋元時期的海外貿易
第二章 明初封建專制的強化和實行海禁的原因
第一節 明初封建專制的全面強化
一 封建專制在政治上的強化
二 封建專制在思想文化中的強化
三 封建專制在經濟上的強化
第二節 明初對外政策的兩重性和實行海禁的原因
一 明初對外政策的兩重性
二 明初實行海禁的原因
三 關於西方殖民者東來說
第三章 海禁的實施和朝貢貿易
第一節 明初海禁政策的實施
一 禁令屢頒
二 征船戶為軍和在沿海廣置衛所
第二節 海禁下的朝貢貿易
一 朝貢貿易的形態和性質
二 朝貢貿易的衰落和瓦解
三 朝貢貿易的得失與影響
第四章 永樂年間海禁的鬆弛和鄭和下西洋
第一節 明成祖對外政策的改革和海禁的鬆弛
一 重新設立市舶司和創設四夷館
二 遣使通好,廣加招徠
三 放寬海禁,優待來使
四 明成祖對外政策改革的局限
第二節 恢復對日邦交
一 遣使通好,恢復邦交
二 望海堝之戰
第三節 鄭和下西洋
一 鄭和其人和下西洋的動機
二 鄭和下西洋的大體經過
三 盛況空間,成就巨大
四 國王來訪傳佳話
五 鄭和航海事業戛然而止的原因
第五章 永樂後海禁政策的再強化和私人海外貿易的暗中發展(洪熙—弘治)
第一節 海禁政策的再強化和朝貢貿易的衰落
一 下西洋成千古絕唱
二 限制貢使,減少賞賜
……
第六章 西方殖民者的東來與正德年間海禁的廢弛
第七章 嘉靖年間的嚴禁和海商集團的反海禁鬥爭
第八章 隆慶開放與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第九章 明末海禁的廢弛和鄭芝龍海商集團的興起(天啟—崇禎)
第十章 明中期以後海外貿易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後記
書摘
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面積占了70%以上,陸地面積還不到30%。但是,由於交通工具和技術的限制,各個民族、國家之間的海上交往晚於陸上交往,它們之間的物品交易最初是通過陸路來進行的。隨著人類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海上交往變得日益重要,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和巨大的潛力。從歷史上來看,海上貿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正是在劈波斬浪的航海活動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上,人類迎來了近代文明的曙光。中國瀕海太平洋,有漫長的海岸線,並且在造船和航海技術方面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而與國外的海上交往更是源遠流長。
第一節漢代以前中外海上交往
在漢代以前,由於海外貿易的數量甚少,因而談不上有什麼明確的海外貿易政策。但是,從有關的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中外海上交往卻導源甚早。據《尚書·禹貢》載:“蝸夷……厥貢鹽、葛締,海物惟錯。”這裡所說的“嵎夷”,在《後漢書·東夷傳》P1中即指東夷。有的學者認為它泛指東方海上各民族,有的學者則認為指的是朝鮮。不論做何解釋,“嵎夷”包括某些海外國家 和民族當屬無疑。它們在夏禹時期即向中原王朝貢納鹽、細葛布和各種各樣的海產品。中原王朝的統治者也不會不有所回 贈。這大概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貢貿易”了,而且是通過海路來進行的。
中國船隻的出現也導源甚早。據《易經·渙卦》載:“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渙”字的本義即指木在水上。這是說,在遠古時期,中國人就已經用大木作為渡水工具了。在甲骨文中已出現“舟”字,說明商代的造船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據《詩經·商頌》中的《長發》篇記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說,商王相土威風凜凜,海外各國也都臣服了。這表明,商代的海外交往已有了一定的規模。
西周時已出現了“關”,但它並不同於現代的海關,因為它是掌管國內貿易的稅關,不掌管國際貿易。那時極力招徠外國來貢,並不向它們徵稅。據《國語·齊語》載:“越裳獻雉,倭人貢暢。”可見當時越南和日本都來貢納。越南來貢是通過陸路還是海路難以確定,但日本來貢肯定是通過海路來進行的。這表明,中國和日本的海上交往已有了相當進步。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造船和航海技術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像瀕海的吳國和越國,都擁有自己的海上船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海外交往自然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大都知道孔子在《論語·公冶長》中說的一句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雖是孔子的牢騷話,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不少問題。其一,當時人們對乘船到海外去已不陌生,中國人的海外交往已經相當頻繁。其二,孔子並沒說要去海外乾什麼,從他的語氣和身P2份看來,他大概不準備去經商,而是去推行他的政治主張。但 是,像孔子這樣的大儒畢竟極其稀少,大多數人到海外去並不是要傳布希么“道”,而是為了經商賺錢。因此,人們從中依稀可以看到,當時已存在著並不罕見的私人出海貿易現象。只是因 為這類私人海外貿易的規模很小,並未引起當局的重視,因而也 看不到當局對此有什麼管理和徵稅措施。其三,根據普通常識, 歷史記載一般都落後於歷史實際。因此,在春秋戰國以前,私人出海貿易活動可能就已經出現。在西周甚至更早的時候,既然 日本和東海、南海的一些島國能來中國貢納,中國人就更能到海外去。只是因史載闕文,我們一時無法確定私人海外貿易到底 始於何時,但有一點大體可以肯定,即至晚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私人出海貿易活動就已出現。至於秦始皇派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人海求仙人,給他以“巨萬計”的錢財到海外求仙藥,很像一次大型的官方海外貿易活動,只是徐福去日本久居不回而已。但發生在秦統一後不久的這次大型航海活動告訴人們,當 時較大型的海外貿易活動已成為可能。那么,在此以前的春秋 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的時期,小型的私人海外貿易活動也是可能的。齊景公既然能“游於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吳國居然能派出一支大型水師從海路攻打齊國,那么人們就不難想見,當時已具備了進行較大型海外貿易活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