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城垣

明代南京城垣,綿延35.267千米,不僅是我國現存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法國巴黎城29.5千米)。 明代南京都城,共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圈城牆。 由於數百年的歷史滄桑,宮城、皇城、外郭三圈早已毀壞殆盡,惟有高大的京城,除城門等木構建築不復存在外,城牆仍然屹立。

明代南京城垣,綿延35.267千米,不僅是我國現存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法國巴黎城29.5千米)。朱元璋攻占集慶,改為應天府,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決定在應天府(即今南京市)建設都城。明代南京城始建於1366年,直到1386年基本建成,前後歷時21年之久。
明代南京都城,共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圈城牆。由於數百年的歷史滄桑,宮城、皇城、外郭三圈早已毀壞殆盡,惟有高大的京城,除城門等木構建築不復存在外,城牆仍然屹立。城垣依託南唐舊城,依據自然地理形勢建造,東北憑依富貴山、九華山和北極閣,西面圈入五台山和清涼山,北面有獅子山,南邊有外秦淮河環繞,既非方形,又非圓形,而是不等邊的多角形。南京地處丘陵地帶,城內雖然網籠諸山,但近靠城池的鐘山、幕府山和雨花台仍然對都城構成威脅,故朱元璋又下令建造外郭,圈入上述諸山。外郭周長60千米,俗稱土城頭,現已無存。當時還從戰爭的需要出發,內城設定了13道城門,外城設定了18道城門。
修建南京城,工程浩大。共徵調20萬工匠參加,下令江南五省(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府、州、縣、鎮以及軍隊衛、所和工部營繕司等近200個單位承擔組織人力燒制城磚。城牆基礎均用石材,城牆的高度為14~21米,城基寬14米左右,頂寬4~9米。城磚相當講究,一般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重約10餘公斤。整個牆身成下寬上窄的梯形,穩定性好,砌牆所用“夾漿”,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拌和而成,凝固後黏著力很強,歷經600多年,仍完好保存約20千米城牆。城門中現存聚寶門(中華門)、神策門(和平門)、朝陽門(中山門<重修>)、石城門、清涼門和清代以後新開的豐潤門(玄武門)、海陵門(挹江門)、解放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