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九王寢

受封楚王。 第三任楚王 第九任楚王

概況

“明九王寢”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龍泉山,在武漢市區往東南江夏紙坊鎮再向東前行二十公里處,是明朝九個藩王昭王、莊王、憲王、康王、端王、愍王、恭王、巴陵卓王、簡王九王的陵寢與陵園,世稱“明九王寢”。
2001年,武漢“明九王寢”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明九王寢”的各塋園都自設獨立神道,自成格局,這與北京“明十三陵”共用一條神道的特點完全不同,是對皇家陵園研究的一個重要補充,也是研究藩王陵園的一個實物例證。
武漢龍泉山素有“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寢”之說,這裡不僅擁有全國獨特的蕃王墓群, 在園陵內,有碑亭九座、龜碑、明樓亭殿、拜台、拱橋、九龍台等建築。,還擁有獨特的地理風光,龍泉山公園的落成,已經成為武漢郊區“一日游”的重要景點。

龍泉山歷史

龍泉山位於武漢市江夏區。據《江夏縣誌》載:“龍泉山古稱靈泉山,因靈泉寺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龍泉山順龍盤結,群峰高聳,三面環水,在無邊碧浪之間,逶迤崛起大龍山、二龍山、龍嶂峰、天馬峰、馬鞍峰等,自古這裡被視為山環水繞、湖山鍾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西漢之處,漢高祖劉邦以武昌為愛將樊噲封地,樊噲死後,就葬於天馬峰下。地靈人傑,福蔭後世。龍泉山人文蔚起,名人輩出。曾出過宋馮金、明曾泰兩名狀元,唐李�、李奚、元沈如筠三位宰相,到元代,在龍泉山一代形成了樊、李、杜、張、沈、曾、董、鄒八大望族。
據《明史》記載:“楚昭王楨,太祖第六子。始生時,平武昌報適至,太祖喜曰:‘子長,以楚封之’。 ”這是說朱元璋的第六個兒子出生時正逢平定武昌的捷報送到,朱元璋高興地說:“這個兒子長大後就把楚地封給他。”公元1381年,朱楨17歲就藩武昌為楚王,府治閱馬場,統治武昌諸地達43年之久。相傳在一次郊外打獵途中,他迷了路,被一隻梅花鹿帶至靈泉山,登時被該處連綿的山脈、參天的古木所吸引,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自此朱楨常到靈泉山避暑,見此地山環水繞,風光幽美,常常感嘆道:“惜乃陽宅,若為陰宅極佳。”於是,經卜工師勘定為“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並鐫上“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雲外懸”的詩碑,不久,將八大家族居住的數千戶人家的大集鎮遷往山外,將環山一帶劃入王陵區,大興土木,花三千萬兩黃金在此修建了自己的陵寢。朱楨死後為昭王,這裡成為昭、莊、憲、康、端、愍、恭、巴陵卓、簡九王的陵寢與陵園,世稱“九王寢”。另有歷代先賢陵墓共48處。於是文人墨客也紛紛前來卜居或漫遊,這裡遂被人視為世外桃源,詩鄉福地。
從1981年起,武漢市開始對龍泉山的文物古蹟和梁子湖的自然景觀進行有計畫的保護和開發,逐步恢復了一些地面建築和重要景點,現在建成開放的有楚天名山牌坊、遠眺亭、楚昭王陵園、龜碑亭、婆婆樹、樊噲雕像及樊噲墓等。

九王寢

這9座陵園,以朱楨的“昭園”為最,坐落馬峰山下,占地100餘畝。王妃是安遠侯王弼之女,與朱楨合葬。“昭園”城牆外左側建有碑亭,內豎石碑一座。碑下龜高1.4米,碑高5米,寬1.5米,是朱楨的孫子楚憲王於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園的垣牆呈四方形,總長1400米,厚1米,高2.8米。磚為官窯特製青磚,每口重18公斤。正門3個拱形圓門,左右各一側門,均為漢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從正門直到大殿,全用1米見方的白凡石鋪陳路面,依次是金水拱橋、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築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漢白玉雕刻的九龍頭、玉柱、屏欄等依然保存完整。
“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寢”。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天有慈心,光照萬物,地有仁德,庇護蒼生。

朱楨“昭園”

1364――1424。明太祖第六子。始生時,平武昌報適至,太祖喜曰:“子長,以楚封之。”洪武三年【1370】
受封楚王。十四年【1381】就�武昌。嘗錄《御注洪範》及《大寶箴》置座右。十八年【1385】四月,銅鼓、思州諸蠻族叛亂,帝命楨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帥師往討。和等分屯諸洞,立柵與蠻人雜耕作。久之,擒其渠魁,餘黨悉潰。三十年【1397】,古州蠻族叛亂,帝命楨帥師,湘王柏為副,往征。楨請餉三十萬,又不親蒞軍。帝詰責之,命城銅鼓衛而還。是年,熒惑入太微,詔諭楨戒慎,楨書十事以自警。未幾,楨子巴陵王卒,帝復與敕曰:“舊歲熒惑入太微,太微天庭,居翼軫,楚分也。五星無故入,災必甚焉。爾子疾逝,恐災不止此,尚省慎以回天。”至冬,王妃薨。時初設宗人府,以楨為右宗人。永樂初,進宗正。二十二年【1424】薨。諡號昭王。子莊王孟烷嗣。
《明史》記載:“楚昭王楨,太祖第六子。始生時,平武昌報適至,太祖喜曰:‘子長,以楚時之’。”公元1381年,朱楨17歲就藩武昌為楚王。在黃鶴樓下的蛇山之陽的王府內,統治武昌諸地達43年之久。
此地山環水繞,風光幽美,朱楨每年都到靈泉山避暑,常感嘆:“惜乃陽宅,若為陰宅極佳。”於是,經卜工師勘定為“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並鐫上“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雲外懸”……的詩碑。不久,朱楨將八大家族遷往山外,將環山一帶劃入王陵區。從此,靈泉山易名為“龍泉山”。
這9座陵園,以朱楨的“昭園”為最,它坐落在天馬峰下,占地100餘畝。王妃是安遠侯王弼之女,與朱楨合葬。“昭園”城牆外左側建有碑亭,內豎石碑一座。碑下龜高1.4米,碑高5米,寬1.5米,是朱楨的孫子楚憲王於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園的垣牆呈四方形,總長1400米,厚1米,高2.8米。磚為官窯特製的青磚,每口重18公斤。正門3個拱形圓門,左右各一側門,均為漢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從正門直到大殿,全用1米見方的白凡石鋪陳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橋、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築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漢白玉雕刻的九龍頭、玉柱、屏欄等依然保存完整。

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寢

北京十三陵與江夏九王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加強兩處文物所在地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個景區之間的旅遊聯動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北京明十三陵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江夏區的明九王寢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塋園自設獨立神道,自成格局,與“明十三陵”共用一條神道的特點完全不同,是對皇家陵園研究的一個重要補充,也是研究蕃王陵園的一個實物例證。
據悉,兩個景區將開展交流和學術研討會,加強建築藝術、陵寢規制等方面的學術研究,發展寓教於游、學習旅遊結合的旅遊產品;整合陵寢資源,探索整合北京明十三陵、鍾祥明顯陵、武漢九王寢為一體的資源優勢,以及九王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在文物保護、建築維修、景區建設、管理等方面進行合作,探討楚王苑的設計、布展工作措施。
登上龍泉山回望,東面與據楚昭王等九王寢而建的龍泉山公園相毗鄰,現已是武漢一日游的景點;西面與碧波蕩漾的“飲馬湖”以及湖中神龜下水景觀相接壤;南望浩瀚梁子湖,水天一色。王氣、龍氣、靈氣、福氣,雲蒸霞蔚,蔚為壯觀。

楚王世系

第一任楚王 朱 楨
第二任楚王 朱孟烷
第三任楚王 朱季�
第四任楚王 朱季�
第五任楚王 朱均�
第六任楚王 朱榮㳦
第七任楚王 朱顯榕
第八任楚王 朱英㷿
第九任楚王 朱華奎
朱楨諸子
長子 朱孟� 巴陵悼簡王
次子 朱孟炯 永安懿簡王
三子 朱孟烷 楚莊王
四子 朱孟焯 壽昌安僖王
五子 朱孟煒 崇陽靖簡王
六子 朱孟� 通山靖恭
八子 朱孟� 景陵順靖王
九子 朱孟� 岳陽悼惠王
十子 朱孟炬 江夏康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