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稻 | |||||
拼音: | lù dào | ||||
解釋: | 1.種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強。也叫旱稻�p旱禾。 |
簡介
陸稻(旱稻)的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通常種植於熱帶、亞熱帶的山區、半山區的坡地、台地或溫帶的少雨旱地。陸稻和水稻在形態、生理上有不少差別,但一般在缺水狀況下才表現明顯。陸稻種子發芽時需氧較多,吸水力較強,而需水量較少,在15℃的溫度下發芽較水稻快。芽鞘較短,中莖較長,第一、二完全葉較大,對氯酸鉀的抗毒性較強。陸稻的粗根比例較大,根系發達,分布較深。主根上產生均勻的細根,根冠比較高,抗旱性強。在水田種植的陸稻和水稻,其根系的差異並不明顯。陸稻的葉面積大,葉片生長緩慢,葉的中筋較厚,維管束和導管的面積較大,表皮較厚,氣孔數較少,厚壁細胞較小,這些特性都與耐旱性較強有關。絕大部分陸稻品種的葉色淡綠,葉片長而下垂。
古籍資料
種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強。也叫旱稻、旱禾。《禮記·內則》:“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孔穎達 疏:“陸稻者,謂陸地之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