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萬頃詩歌《早作》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早作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裘萬頃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井梧飛葉送秋聲(1),籬菊緘香待晚晴(2)。斗柄橫斜河欲沒(3),數山青處亂鴉鳴。
作品注釋
(1)井梧:井邊的梧桐。宋之問《秋蓮賦》:“宮槐疏兮井梧變。”(2)籬菊:籬邊的菊花。陶淵明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緘:封閉。
(3)斗柄句:北斗柄轉,天河欲沒,都是天將亮景色。
作品賞析
詩人寫秋天早晨的景象,四句寫出了四個不同對象。首句寫井邊種植的梧桐樹,說它“飛葉送秋聲”,既將早晨環境靜謐、落葉悄無聲息的情景寫出,又讓“飛葉”帶上了主觀色彩,點明了秋天特定的季節。次句寫籬邊的菊花。這一句寫得很妙:一方面,作者將菊花擬人化,說它把香氣包藏起來,似在等待遲遲未出來的太陽,讓讀者欲嗅香氣而不能,但菊花香氣又暗孕於詩中;另一方面,這句也暗點秋天季節和早晨時辰,因為菊乃秋之魂,太陽未出說明是早晨。第三句是寫星河,北斗七星在天空分布成勺形,其中第五至第七三顆星,猶如勺形的柄,所以詩中稱“斗柄”,其實泛指北斗星。“河欲沒”的“河”指天河。“斗柄橫斜河欲沒”寫出了北斗星低垂欲隱、天河之形即將被強烈的陽光所蔽的景象。第四句則寫山鴉,遠處是青山數立,而許多的鴉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鳴叫,這鴉雀充滿活力,這鳴叫聲又讓人感到洋溢生機……四句詩,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取景,但展現的,都是明媚清新的晨景。詩中描繪秋天晨圖,由近及遠,層次分明,先寫庭院之景,落葉紛飛的井梧,緘香不放的籬菊,這些都景在眼前。然後寫天空之景,北斗星橫,天河欲沒,人們需要仰視,才能見到清晨的星空。最後寫遠山之景,曙光之中,數座青山靜立,只有鴉鳥飛鳴,劃破了清晨的寧靜。讀者的視線順著詩人有序的指點移動,詩人寫景的分明層次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美麗的晨景。
這首詩用的是“點射法”,全詩以“早”為軸心,向四面輻射開去,以四幅同一時間的不同畫面,組合成一種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的晨景圖,讓人感受晨光之宜人、晨色之誘人、晨境之迷人。
作者簡介
裘萬頃,生卒年均不詳,約1200年前後在世。性情純孝,靜默有識見。1187年(淳熙十四年)進士。與胡桐原、萬澹庵、徐竹堂往來唱和,號為“四傑”。初官樂平,與洪邁詩篇往來,洪邁頗賞其詩。歷官大理寺司直,請外任,添差江西撫乾。詩有《竹齋集》三卷,《四庫全書總目》傳於世。黃大受詩歌《早作》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早作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黃大受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星光欲滅曉光連,霞暈紅浮一角天。乾盡小園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
作品賞析
作者扣住“晨”一字經緯,向人們展現早晨的美妙景象。第一句是天剛剛亮時的景致:星光閃爍,即將隱沒,拂曉的東方漸露出魚肚白。第二句則是太陽出來時的情景:突然,天邊霞光萬道,一輪朝陽經過夜的孕育,即將冉冉升起。第三句,詩人換了一下角度,將視線轉向田園──在園裡,晨露經朝陽一照,漸漸收斂,花上露水,漸漸顯乾,作者以花露乾盡,襯朝陽之美。第四句寫窗前的景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也逐漸升高……四句詩,讓人猶如沐浴著晨光熹微,呼吸著空氣的清新,感受著早晨景色變化的氣象萬千。雖然每一幅畫面有著時間的推移,但組合起來,同樣是十分美妙的圖景。這首詩寫晨景,畫面井井有條。詩人先寫遠景、高處之景:曉光漸明,星河欲隱,霞光籠罩,紅日將升;然後再寫低處之景、近處之景,視線也由仰視而俯視起來,但見花園花兒朵朵,晶瑩的露珠也在朝陽映射下漸漸消失,人們的房頂上、窗欞下,也披滿了金色的光輝。此景非常清新、怡人,詩人置身如此境界,感到十分暢快。
詩中用的是“推移法”,全詩也就一個“早”字,以時間的推移為層次,漸次展現清晨越來越優美的境界:曉星閃爍→霞浮天角→花露初斂→日浴窗前,如果把早晨比作一幅畫,那么這首詩就像一名畫童在慢慢地展開畫幅,讓讀者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