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公與私

日本的公與私

本書第一部分主要根據“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22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日本公私觀念的特徵和外國公私觀念的轉換”部分內容編輯,第二部分主要根據第l2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公私問題”的報告內容編輯而成,主要探討了日本對公和私的深層原因和社會表現,並揭示了其中所含的本質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1.本書中論題一至論題五的內容,主要是根據“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22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日本公私觀念的特徵和外國公私觀念的轉換”的前半部分內容編輯而成(2000年5月12-14日,麗嘉皇家大飯店·京都)。該研究會的後半部分成果收錄於第四卷《歐美的公與私》,敬請參閱。

2.論題四根據口頭髮表於將來世代國際財團與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l2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公私問題”的報告內容編輯而成(1999年6月12-14日,國立京都國際會館)。

3.特論一 以及特論三是為本書新寫的內容。

4.特論二 曾口頭髮表於“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一次全球一區域公共哲學京都會議亞太地區會議”(2001年9月1-3日,於國立京都國際會館)。

5.第22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參加人員名單請參照卷末一覽表。

6.論題及討論整理後,經過參加者校閱。論題中包括作者在改變原文主旨下進行修改的內容;討論部分,則根據需要,有些地方予以縮短或省略。

作者簡介

佐佐木毅(Sasaki Takeshi),1942年生,東京大學前校長,現為學習院大學教授,政治學家。主要著作:《馬基亞維利的政治思想》(岩波書店,1970年);《柏拉圖與政治》(東京大學出版會,1984年);《政治學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

圖書目錄

前言

導言

論題一 日本式“公私”觀念的原型與發展

1.作為前提的諸問題

2.日本式“公私”觀念原型的形成與結構:古代的“公”與“私”

3.中近世“公私”觀念的發展

結語:對近現代公私論的展望

圍繞論題一的討論

論題二 日本式的公私觀念與近代化

1.“公”被“公共”化的理由

2.被強迫的自由

結語

圍繞論題二的討論

論題三 “公”就是Public嗎?

1.日本式的“公私”與Public的“公私”

2.作為Lesepublikum(公眾)的“江湖諸賢”

3.作為Nomads(自由人)的“江湖散人”

結語

圍繞論題三的討論

論題四 現代日本的公共性話語

1.市民社會的公共性

2.國民共同體的“公共性”

3.共同體與公共性的區別

4.國家公共性與安全保障體制的重構

結語

圍繞論題四的討論

拓展

歷史的“公”與現代/人的欲望與公共性/新自由主義與公共性/將來世代與公共性/以國家為中心的公共性與權力/公共性課題化的歷史/時間軸的公共性

論題五 向他者開放的公共性

1.1iberalism是無公共性的哲學嗎?

2.1iberalism是接受他者的哲學

3.向他者開放的公共性的制度化

圍繞論題五的討論

論題六 日本在高度信息化社會中的“公”與“私”

1.拙著《公共圈與交往》中的嘗試

2.對“高度信息化社會”的質疑

3.思考公私問題的理論前提

4.高度信息化社會所產生的“公”“私”問題

結語:通往公私問題的政治學

圍繞論題六的討論

特論一 日本的“公私”問題

1.圍繞公私的諸概念與日本

2.德川思想的“公”與“私”

結語

特論二橫井小楠的“公共”思想及其對公共哲學的貢獻

1.幕末應對外來壓力的諸類型

2.國際關係的成立與“公共”思想:經濟的世界

3.“公議·公論”與“公共之政”:政治的世界

4.小楠的“公私”觀

5.小楠對公共哲學的貢獻

評論:橫井小楠的當代意義(山脅直司

特論三 日本宗教的“公”、“私”與“公共性”

1.日本思想的坐標軸

2.不受不施派與反抗的論理

3.國教會Vs.自由教會

4.近代日本的“否定論理”

5.公共空間與日本宗教的多元性

6.宗教多元主義與公共哲學

後記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