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制

日本天皇制

天皇制是日本皇帝的稱號,以天皇為首組成專制統治機構,統治國家。

淺談日本天皇制

前言

日本天皇制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在日本和世界上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特別是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者利用“效忠天皇”、進行“聖戰”的名義,連續發動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參加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而製造、挑起“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中國和亞洲以及歐美國家的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二次大戰後,日本天皇制一度面臨滅頂之災,但卻又被奇蹟般保留下來。雖時遷位變,大異其趣,但天皇制仍在日本國內外有一定影響。明仁天皇1989年1月登極,又接到幾乎所有大國的訪問邀請。日本當局正醞釀開展更為活躍的皇室外交,利用日本皇室的東風更快謀取政治大國地位。

歷史故事

一、 天皇制的歷史演變
天皇雖是日本國皇帝的稱號,但日本天皇並不是日本國一開始就有的,其產生和發展,經歷了複雜的歷史演變。
對天皇制的歷史演變,日本有許多神話傳說,其後又經歷了古代、近代、戰後天皇制三個階段。
(一) 關於天皇制的神話傳說
關於天皇制的種種傳說,集中體現在日本最早的歷史文獻《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之中。《日本書記》是日本現存最早的又一部史書,由舍人親王、太安萬侶等用漢文採取紀體撰寫,共三十卷,於公元720年成書,記敘日本開天闢地至持統天皇(約690—697年)在位期間的神話傳說與史事。
1、關於日本是神國的神話
《古事記》開宗明明義即講“天地始分”,說在宇宙混沌、天地初開的高天原,首先出現了三大天神:天之御中主神為宇宙中央之主,代表宇宙的根本;高御產巢日神即產靈神,代表宇宙之生成力。這兩個神為陰陽之儀,和神產巢日神都是獨神,且系隱身之神。
其後出現傳說中的創世神,即伊耶那歧神和伊耶那美神兄妹,再由這兩個創世神生出日本諸島。創世神生日本諸島的神話傳說確實有日本神話天真爛漫的一面,但其後的日本統治者卻竭力宣傳,日本國土既然是天皇的祖先生出的,就應該世世代代由天皇的子孫所統治,就應該皇運長久,萬世一系,甚至變本加厲地宣傳日本是神國,自恃高人一等,企圖凌駕於外國之上,稱霸世界,侵略他國,就走上了邪路。
2、關於天皇是神和天照大神的神話
兩個創世神“生國土既畢,更生諸神”。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照大神、月讀命、速須佐男命三神。天照大神統治天國,月讀命統治大海,二神均為日月之神,速須佐男命為暴風雨神,統治天下(人世),為人文神話中的英雄。
三神中,天照大神是美麗的太陽女神,也是最高的統帥神,她統治天國,給世界帶來光明,並以傑出的本領治理著高天原,使美麗肥沃的高天原生產發展,人口增加,豐衣足食。
宣傳大和民族是由神選定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孫,而天皇則是創造日本國土的神的後代,應成為統治日本的現人神,是國家一切的中心,其權利是神給的,從而傳真高了“君權神授”的理論。
3、關於三種神器的神話
八尺勾玉、神鏡和草剃劍三件神器,這三件神器,成為歷代天皇標榜正統的三件寶物。
(二 ) 天皇制的歷史演變
天皇原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之一。公元三世紀時,仁德天皇改稱大王為天皇,日本開始正式沿用天皇的稱呼。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為使節來華,遞交給我國隋朝的國書開頭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為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對外使用天皇的名稱。
公元593至1192年,是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確立和發展時期。
公元645年,以中大兄皇子為首的革新派發動政變,奪取後大張旗鼓地進行大化革新,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標誌著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確立。
公元668年天智天皇即位,遷都近江並發布《近江令》。其後天武天皇即位,遷都飛鳥淨御原宮,發布《飛鳥淨御原另令》,制定八色之姓,從而使天智、天武朝時代比較穩定,天皇的專制權威進一步樹立,古代天皇制臻於穩固。
公元707年,元明天皇即位,遷都平城京,公布《大寶令》和《養老令》,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古代天皇制步入鼎盛時期。
1192年以後,古代天皇制日益衰落,國家大權逐步落到幕府將軍手中。在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時代,日本出現二元政治,天皇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日益虛弱,但在形式上仍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國家政令最後都需通過天皇發布敕令實施。但到江戶幕府時代,一切權利歸德川幕府,德川將軍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天皇只能按照先規決定年號。實行以幕府將軍為核心的君主專制政治,幕府將軍挾天皇而令天下。
1868年1月3日,倒幕派發動政變,公布天皇詔書<王政復古大號令>,使一切權力重歸天皇.其後發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將都城遷至東京,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君主統治,開始了近代天皇制時期.
隨著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逐步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日本天皇制變成法西斯軍國主義天皇制,先後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直到最後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後,變專制主義天皇制為象徵天皇制,<日本國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君主立憲法制正體.
二、皇室政治
日本皇室政治具有鮮明的日本色彩,外表又籠罩著神秘莫測的外衣。皇室政治權力幾經消長,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變化很大。
在日本歷史上,天皇制按時間和政治體制,可劃分為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象徵天皇制,即奴隸社會的天皇制和封建社會的天皇制、資產階級天皇制、戰後象徵天皇制。在各個時期,政治體制和天皇的權力有很大不同。
( 一) 古代天皇制
日本古代天皇制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天皇制兩個時期,從593年推古天皇制即位到1868年明治維新,共1200多年。因為日本奴隸社會時間很短,便進入中近世天皇制,即日本封建專制主義天皇制。此時期始自大化革新,止於明治維新。其中,天皇專權時間只有200餘年,長時間由貴族和幕府將軍執政,天皇處於從屬地位。
大化革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大化是孝德天皇的年號,此革新發生在公元645年,大化革新,宣布“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使天皇高居法律之上,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們根據“改去舊職,新設百官,及著位階,以官位敘”的官制改革原則,先後制定出《大寶律令》和《養老律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皇室官僚體制,包括位階制兩部分。這樣,就使天皇成為以律令為基礎的封建君主。
(二)近代君主立憲天皇制
近代天皇制從1868年明治維新起,到1945年日本投降止,在近80年時間裡,天皇制發展成君主立憲專制天皇制。
經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日本成為兇惡的帝國主義的重大政治問題,美國出於推行其遠東政策和冷戰戰略的需要,把日本的天皇制保留了下來。但出於對國際上要求審判裕仁天皇、廢除日本皇室輿論的考慮,依據1947年開始實施的《日本國憲法》,將近代君主立憲的專制天皇制,改成象徵天皇制,天皇成了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
三 、皇室經濟
雄厚的皇室財產是確保皇室具有無上權威和巨大權利的經濟基礎,是天皇制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天皇乾預、左右政局的法寶,了解和研究日本的皇室財產,可以加深對皇室和日本政治、軍事制度的認識。
日本的皇室經濟史,可從公元604年推古天皇(女皇)的攝政聖德太子頒布古代憲法十七條算起,到1992年,已有1388年的歷史。
這1386年的日本皇史經濟史,大致可分為古代天皇制時期及近代天皇制的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4個時期。
1、 古代天皇制時期的皇室經濟(604—1868年)
公元604年,聖德太子頒布古代憲法十七條,宣稱“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先兆民,以王為主”,初步創立了古代天皇制,規定天皇可以享用一切。公元645年,以中大兄皇子為首的革新派,發動政變以推行“大化革新”,使古代天皇間完備起來,他們發布的《革新詔書》宣稱:“天皇是天地間的君主,主宰萬民。”規定天皇是日本全部土地和奴隸的主人,日本的土地是天皇的公地,全體百姓都是天皇的臣民。
2、明治時期的皇室經濟(1868—1912年)
明治時期是皇室經濟的創立時期,特別是明治20年代(1888年)以後,皇室財產迅速擴充,打下了皇室財產的堅實基礎。
明治時期的皇室財產有以下幾個來源:
收編國有(官有)財產
從中國掠取戰爭賠款
移管大批土地、山林
3、大正時期的皇室經濟(1912—1926年)
大正時期是皇室財產繼續膨脹的時期,皇室財產結束了消費來源完全依賴國庫支付的局面,開始了部分消費依靠林業經營和有價證券收益的階段。此階段擴充皇室財產的主要作法是:
進一步調整皇室地
大力經營林業
發放有價證券
4、昭和前期的皇室經濟(1926—1945年)
昭和前期是指裕仁天皇登記,到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一時期是日本不斷發生經濟危機,最後發動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直到最後徹底失敗的時期。
在此期間,侵略戰爭使日本皇室的財產積累和經常開支都有較大增加,皇室固定資產的收益也有增長。
皇室地經營“合理化”
發戰爭財擴大皇室林收入
大量接受有價證券是收益增長的原因
5、昭和後期的皇室經濟(1945—1991年)
昭和後期為二次大戰之後的皇室新時期,是舊皇室財產的解體和享受新的優厚待遇的時期。
四、 皇室軍事
日本皇室軍事是世界上獨具特點的軍事制度,天皇與軍界領導人的關係極為複雜。
在公元三世紀中葉形成的奴隸制國家大和國中,軍隊的最高首領由天皇的親信大伴氏和物部氏擔任,並享有世襲之權,因而成為權勢很大的豪族。
在公元645年實施的大化革新後,天皇被稱為“明御神”、“現人神”,是以凡人身份降世的具有極高權威的神。作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鎮壓機器,在直屬天皇的太政官之下設立了兵部省
從鎌倉幕府開始,軍事首領自封征夷大將軍,建立軍事政權“幕府”,獨攬國家大權,把天皇駕空起來。為維護封建統治,建立了等級森嚴的武士制度,使日本成為以天皇為名義元首的封建武士國家。
1868年進行明治維新時,改革封建社會的軍制,取消武士的世襲財富特權,按武士等級發給31萬名武士不同數額的貨幣封祿公債,使武士等級階級宣告瓦解。與此同時,頒布《徵兵令》,建立天皇的軍隊即“皇軍”。
為擺脫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軍部法西斯勢力在裕仁天皇支持下掌握了內閣大權,悍然走上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道路,先於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東北三省。接著在1937年發動了“七七事變”,掀起全面侵華戰爭。繼而在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終於導致1945年的無條件投降。
美國以盟軍的名義占領日本後,根據《波茨坦公告》和戰後新憲法的規定,將720萬“皇軍”全部解散,但1950年6月美國發動侵朝戰爭後,又讓日本首先建立起一支75000人的警察預備隊,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擁有24.4萬人和現代化先進裝備的軍隊,1986年的軍費約220億美圓,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04%,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第二大軍事強國。
與戰前不同的是,天皇失去了日本軍隊最高統帥的地位,只作為“日本國的象徵”存在,軍隊的最高統帥為內閣總理大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