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鐔

日本刀鐔

"鐔"相當於我國通稱的劍格或護手,作用大致有4:(1)出刀與收刀的開關;(2)格鬥時保護手掌與腕;(3)平衡刀的質心;(4)社會地位尊榮高貴的象徵。桃山時代之前注重實用性,即第(1)、(2)、(3)項,桃山時代之後注重裝飾性,即第(4)項。刀裝配件包括鞘、小柄、笄、緣、頭、目貫、鐔等,其中以鐔為主要配件,無論價值性、流通性、藝術性均居龍頭地位,尤其在美國、歐洲各國、日本等收藏廣泛交流頻繁的國家。鐔在日本古美術里雖然屬於刀的配件,但是在收藏領域中卻是獨立的單項,換言之,鐔與刀是兩門各自獨立的藝術。

(圖)日本刀鐔日本刀鐔

背景

(圖)日本刀鐔日本刀鐔

我國於春秋戰國之前,青銅器古金屬藝術已高度文明,當時日本還談不上金工文化,但到明中期大致已與中土並駕,至清中期(江戶末期)已大幅領先我國。其中主要在於日本能精確掌握金屬合金比例、溫度控制以及高難度的鑲嵌、雕刻與著色要領。製作一枚鐔的關鍵不外乎材料的選擇是否合理,設計風格是否具巧思創意,構圖與空間分配是否恰當,施工技術精練與否。創作完成後整體感受如何,是否名工所作,歷經數百年後保存狀態是否完整等,為判斷作品價值主要依據。一般以鐵或銅合金為材料,鐵鐔必需經嚴格鍛鍊使鐵質精純,經歲月侵蝕表面產生烏亮光滑薄膜,銹不沾手。如果表面附著淡黃色、淡紅色灰,撫之沾手,則表明鐵質不佳,非屬上品。以銅合金為材質者大多以銅銀銅鉛錫銅亞鉛等依比例混合成不同顏色,光澤優雅,軟硬適中,方為上等合金。銅鐔大部分為桃山時代以後的作品,其上大多鑲嵌鎏金、錯金。鐵鐔存在於各時代,室町時代以前多注重實用性,樣式樸實,鐔工多由刀工或甲冑工兼任,做工大多是鏤空鐵鐔,將構思圖案以鏤空透雕去除。江戶時代不論鐵鐔或銅鐔,絕大多數由專任鐔工製作,鐵鐔不論陰刻陽刻,透雕等均登峰造極,與室町時代之前雕法不同,是在地上留下所需圖樣而將多餘空地以鏤空透雕去除。以價值而言,江戶期銅鐔屬中價位,鐵鐔價格則兩極化。室町期以前良質透鐵鐔多數價格高昂,作者大多不落款。質差、圖樣缺乏創意的近代鐵鐔則乏人問津。不同的鐵鐔價值存在天壤之別,筆者建議有志此道者不妨從江戶時代銅、鐵鐔入門。切記好鐔不便宜,若心存"撿寶"心態,小心購入膺品。

簡介

(圖)日本刀鐔日本刀鐔

鐔地雖為襯托性質,但卻能與圖案相互輝映倍增藝術價值,一般多為平面素地木材紋地槌目地石目地魚子地等,不同地搭配不同主體圖案。地雖非主角但製作仍費力,如木紋地是將鐵精煉去除雜質後經反覆摺疊鍛鍊,表面似花捲饅頭橫切面,肌理呈木材紋自然美。溫度、硬度與時間掌握非具高度技術不能臻此。又如魚子地,多數以赤銅(銅加少量錫、鉛、金)為材,呈紫黑色,又稱烏銅,顏色深度與合金含量成正比,在紫黑地上敲出立體小圓點,呈漩渦狀規則排列,在直徑約8cm左右圓的面積上兩面共不下萬顆小圓點,大小如鯽魚卵,故稱魚子地。光是地的完成就極艱辛,更何況圖案設計與整體施工。

圖案設計

圖案主體設計與做工繁複細密,題材依派別、地域(自然環境)、個人偏好而相映成趣,大體有龍、虎、獅、花鳥、人物、風景、昆蟲、植物、幾何圖形、文字、生活小道具等。雕刻種類包括高肉雕毛雕片切雕肉合雕鋤出雕薄肉雕透空雕。鑲嵌種類包括平鑲嵌線鑲嵌布目鑲嵌高肉鑲嵌包金等。
鐔文化至江戶時代大放異彩,百家爭鳴,這也是日本鐔藝術的顛峰時期,著名鐔工包括德川家族專屬的後藤派(自後藤佑乘至後藤典乘共17代);江戶金工名人橫谷宗岷、大森英秀、石黑政常等;奈良地區名人奈良利壽、杉浦乘意、土屋安親等世稱奈良三作。京都名人埋忠明壽、大用光興、海野勝岷、正阿彌、鐵元堂等,全國各地名工輩出。加納夏雄集江戶時代金工大成,明治二十七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擔任教授,將古金工技術傳承至現代,夏雄承前啟後延續了日本金工藝術生命,為金工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級人物。
"鐔"具有廣泛的國際流通性,世界知名拍賣公司每年數度定期或不定期於倫敦、紐約、阿姆斯特丹等地舉行拍賣,美國、歐洲、日本、猶太是主要收藏族群。近代鐔亦有仿名家之膺品在市面流通,鑑定不易,購者宜謹慎。

日本刀鐔日本刀鐔
日本刀裝具日本刀裝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