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篇版《日暮》(1990年)異常完整地保留了短篇原作的框架。故事仍然發生在那顆擁有六顆太陽、名為卡爾蓋什的行星上。那裡的人們不知黑暗為何物,因為每隔2049年,他們才會迎來一次黑夜,見到億萬星辰的真顏。西爾弗伯格將小說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科學家發現導致黑夜的日食的過程;第二部分講述黑夜降臨,以及由此引發的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第三部分則描寫了黑夜過後,世界的瘋狂與混亂。
詳細內容
很明顯,西爾弗格伯對阿西莫夫的原始創意的處理是審慎的;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他的關注點與阿西莫夫不盡相同。雖然阿西莫夫在《日暮》的原始短篇中也寫到了愚昧力量對科學的進攻,但他的重點顯然是向讀者展示一個千年一見、撼人心神的經典科幻場景;而西爾弗伯格所感興趣的卻是宗教與科學的對抗。在他的筆下,夜幕降臨、群星呈現都成了這齣對抗戲的背景。
從西爾弗伯格的創作意圖來說,《日暮》是成功的。這場科學與宗教的對抗被他描寫得尖銳激烈、觸目驚心。尤其耐人尋味的是:掌握真理的科學家沒有力量戰勝愚昧;而宗教勢力卻利用大眾對黑暗的恐懼心理掌控了世界,使文明倒退回黑暗世紀。這個結局讓人壓抑,作者正是以這種極端的後果,對現實作出警示,提醒人們:科學只有普及開去,才會形成力量,世界才有理智可言。
而從比較的角度講,長篇版的《日暮》失去了阿西莫夫原始短篇的緊湊與簡潔,變得有些鬆散。特別是西爾弗伯格試圖給人留下一絲希望的結尾,更被評論界看成是對阿西莫夫原作的破壞。
儘管有這些批評的聲音,長篇版《日暮》總體上看仍然是成功的。這本書首版就印了10萬冊。像阿西莫夫和西爾弗伯格的很多書一樣,十多年來你隨時都可以買到它的英文版。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部小說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