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記錄
與帝國防衛軍不同的是,星際戰士在戰場上並不完全依靠火炮來取得勝利。作為突擊部隊,星際戰士們並不需要先期對敵持續轟擊來達到減少地方數目的戰術目的。長距離轟擊對他們來說是毫無用處的。作為一支打擊部隊,他們所需要的是一種擁有快速,機動的優勢的火炮,能夠對戰術目標發動一次猛烈而短暫的有效壓制炮擊。而一輛飛彈車恰好能夠在突擊部隊發現價值目標後,在較短距離內瞬間釋放高壓火力。能夠快速反應是旋風比帝國衛隊的重型火炮更具優勢的一個體現。
非直接轟擊則意味著飛彈車能夠利用掩體而不暴露在敵方火力之中。其機動性則保證在一次開火後能夠迅速撤離遠地點從而躲避敵人的還擊。犀牛底盤使得迅速部署成為了可能並且可以與其他星際陸戰隊的打擊部隊同時機動。
特徵
各種型號所帶飛彈數量不同。比如,一個全裝的赫利俄斯型能夠裝載六枚飛彈,儘管比古典塔利亞式的要大,但後者能夠裝載12枚稍小的飛彈,而MkⅡ火星式則能夠裝載10發。旋風飛彈車的犀牛底盤被當做了儲彈倉。這些飛彈必須被人工裝填,這是一項耗時的工作,一旦發射後必須撤離,然後再裝填。有些戰團給旋風配有一個侍從,用來加速裝填過程。
在歲月變遷下的不同型號中,各種型號的飛彈車外形基本相同,功能也相同。根據聖典標準的兩種不同型號的防空車型,亥伯龍氏和獵手型。
亥伯龍氏型旋風飛彈車
亥伯龍氏配備有自動跟蹤,瞄準設備,可裝備低空防空制導飛彈。每枚亥伯龍氏飛彈都配備有一個小型邏輯引擎,與獵殺者飛彈的相似,能夠尋找並摧毀目標。
儘管防空是其主要任務,多功能的瞄準信標使它同樣能夠成為攻擊地面目標的獵殺者飛彈架。這當然是在最壞情況下的改裝,不過星際陸戰隊的指揮官們必須確保他們的作戰車輛能夠隨機應變。
除邏輯系統和彈頭外,大部分的飛彈都有能夠保證短途高速飛行的燃料。這些飛彈不能抵達像獅蠍獸制導飛彈那樣的高度,但能夠在飛行敵人俯衝的時候把它們打成蜂窩。
獵手型旋風飛彈車
另一種防空型為獵手,這是比亥伯龍氏更古老的STC,不過仍然能夠在戰場上看到它們,最近的一次使用記錄為第三次阿米幾多頓戰役。
除了旋風傳統使用的高爆彈頭,指揮官們還有其他選擇。有些戰團甚至有小型子母彈以供不時之需。 第一種是可分裂布雷彈頭,能夠在發射後對目標地區定時引信地雷,從而創造一個暫時的雷區。由於地雷是一種純防衛性武器,所以星際陸戰隊不常用,但在發動可能遭遇反擊的攻勢時這些防禦就成為了成敗的關鍵。
第二種就是之前敘述的防空飛彈。
最後一種是增程飛彈。由鐵拳戰團的技術軍士們首先發明,在沃爾提斯巢都的攻勢中被運用了上來。雖然並不是特別成功,但馬上變成了其他陸戰隊模仿的對象。
由於對飛彈的引擎和燃料進行了重新規劃,導致爆破力下降,威力不大。
建造
旋風的底盤從犀牛生產線上來選擇。通過儀式他們會選擇最願意作為旋風的機魂。鑄造大師會把數量控制大約在二十至三十輛這個區間。
塔利亞式能夠發動排山倒海的攻勢根據帝國標準,每枚旋風的飛彈都以星際陸戰隊裝備標準製造,確保絕對高超的質量。
比如赫利俄斯飛彈,它的頂部有一個紅外製導裝置,能夠在飛彈飛出5米後實時監控,引導飛彈飛向目標。如果目標消失,彈頭會自爆,這是為了避免殃及混戰地區的己方部隊。
赫利俄斯使用的段引信能夠確保飛彈在目標近距離爆破,即使直接命中了目標,爆炸也能夠造成一定的衝擊波,這對步兵以及輕型車輛有致命傷害。所有非制導飛彈都以集數方式發射,所有飛彈的燃料都相同,所以唯一控制飛行距離的方法就是控制彈道。這是一項相對輕鬆的活。